焦高峰
摘要:漢字是有靈性的文字,它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和書寫有待提高。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生識字寫字不僅是掌握知識,也是也是培養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和愛國精神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生識字寫字更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識字寫字;語文素養;方法
識字寫字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技能。但同時識字寫字能力又不僅僅是認識漢字,會寫漢字這么簡單。它包含著深刻的內涵,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而言更有其特殊意義。我們知道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也就要求識字寫字要體現人文特征。它與與習慣的養成,愛國意識的培養,主動識寫的意識,規范書寫的要求,漢字背后的底蘊,個性化的識寫能力等等密切相關。
目前,結合我所在的少數民族地區支教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小學生識字寫字現狀加以分析。
首先,我所在的學校是一個多民族的學校,學校的前身是鄉下村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夠好。再加上學校里的學生主要是少數民族,如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等,也有不少的漢族孩子。這些孩子的整體漢語水平不高,識字寫字都有一定困難,即使孩子們都說普通話,但是同樣一句話,漢族的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對它的理解是不同的,換言之,少數民族的孩子在理解上稍有偏差,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學生層面來講,首先從目的上看,學生識字寫字是為了掌握一種工具,是為了完成一種學校任務,學生內在的樂趣和感悟被忽視了。其次,在內容上,學生識字寫字的內容局限于課本教材,練習冊和試卷,學生接觸到的書籍除了學校發的課本基本沒有課外書,學生從生活識字寫字,對生活的體驗內容偏少,生活中他們還是用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再次,字書寫習慣上,學生書寫姿勢不夠規范,整體不重視坐姿和握筆的姿勢,甚至不少學生習慣于用左手握筆寫字。還有從學習習慣上看,學生的主體性、自覺性沒有很好地得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偏于呆滯,有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的孩子看似在聽,認字的時候不會讀,或者聲調發音不準確,寫字的時候不會寫,這種內心被動接受的局面,造成學生的興趣不足,更不用談浸潤在優秀的傳統文化里了。
從教師層面來看,第一,有的教師識字寫字觀念落后,教師不知道識字寫字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要求,有的甚至會認字和會寫字分不清,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還是幾十年前的辦法,每一個字都要學生在本子上把筆順寫出來,一年級有的老師甚至讓學生寫出每個字的部首。第二,教師不重視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每節課至少要有十分鐘的寫字時間,課堂寫字時間不足,孩子們在寫字的時候坐姿不端正,握筆姿勢不正確,有抓筆現象,左手寫字現象,教師沒有及時發現并加以糾正。第三,語文專業教師不足,出現別的學科帶語文課的現象,比如音樂專業的老師教語文課等。專業教師的不足勢必造成知識的不專業性,這會影響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質量。
再者,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人們的交流越來越多地采用信息化工具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多媒體終端設備,人們在識字寫字方面對設備過于依賴。這種現象也會影響本地區少數民族的孩子接觸和運用漢字的機會。
從上述幾點可以看出,我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生識字寫字存在著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這樣的識字寫字現狀制約著學生情感和思維的發展,忽視學生的心靈體驗,學生對學習漢字就會缺乏濃厚的興趣,不能進入主動識字的享受狀態,識字寫字的效率就低下。
少數民族地區孩子的識字寫字,應該遵從漢字的造字規律。漢字音形義的統一表征以及漢字象形、會意、指示、形聲等構字方法,對于學生記、書寫和運用漢字有重要作用。結合以往的研究成果,運用分散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部件識字、韻語識字、字理識字、字族文識字等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以上方法能夠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孩子的識字寫字水平。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識字寫字是掌握閱讀和寫作的基石,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提高識字寫字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因此,在識字寫字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創設學習生字的情境,結合生字的語言環境、生字的構字特點,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積極參與識字寫字、主動識字寫字、體會識寫字字的樂趣、感悟生字本身蘊涵的人文性、藝術性,在不斷的參與實踐中掌握和探索識字寫字方法,提高識字寫字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興趣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從而提高識字寫字效率。
王露瑩在《漢字簡化與漢字教學研究》中,通過研究我國漢字教學的歷程,主張“簡化字更適合當代漢字教學”,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遵循“識簡寫簡,多識少寫”的策略,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應該好好地貫徹多人少寫,識寫分流的原則。
小學生學語文,主要不是研究語言,而是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通過文化熏陶,促進學生自身素養的提高,和健全學生的人格,這才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目標也應如此。
在識字寫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識字寫字興趣,創設生活化情境,為學生的識字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通過形式多樣的識字寫字方法,積累學生的識字量,為閱讀和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成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書寫漢字時握筆姿勢和坐姿都能正確;學生通過對識字寫字的學習,陶冶審美情趣,培養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修養。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識字寫字的教學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一線教師在結合學生學情的情況下,靈活設計教學方法,使識字寫字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在培養孩子們的識字寫字習慣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愛國情懷,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學習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沁潤童年,升華心靈。
參考資料:
[1] 朱家瓏.《案例式解讀小學語文》.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2] 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4]曹愛衛.《低年級語文這樣教》.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