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芳
摘要:“雙減”政策的出臺,不僅是對教育體制和結構的重大改革,而且是對學生學習負擔和作業設計的一種調整,作業改革始終是“減負”政策的核心要點。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和變化,本文從設置基礎性分層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點、設置綜合性分層作業培養實際應用能力、設置探究性分層作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設置反思類分層作業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四個方面論述了教師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的具體實踐,分析“雙減”政策下的分層作業設計新趨勢,以期為一線教師作業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
前言
分層作業就是把作業的層次分開,把適合各層作業的學生分開,在減負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分層設計作業是一種彈性作業結構,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進行分類,幫助每個學生都得到“個性化”的提高。分層設計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語文學科知識、提升言語能力、培養自主學習習慣,檢測教師教學效果,做到積極響應全面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鼓勵教師布置分層作業,注重設計彈性作業和探究型作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設置基礎性分層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教師在進行分層設計作業時,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一定的基礎性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分層設計作業時,應該設置一些基礎性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筑牢基礎。“雙減”背景下,教師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可以將分沒有掌握學過的生字新詞,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學習新知識比較困難的學生;學過的生字新詞掌握情況良好,句子的理解能力及基礎知識基本掌握的學生;已學知識掌握良好,句子的理解及運用能力熟練,并具有相當好的自學能力,學有余力的學生三類,有針對性的設計作業,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少布置基礎性作業。
例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置時,就可以充分考慮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的情況,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給學生布置少量的基礎性作業,再增加題目的難度,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學生就可以通過“基礎題型+一定程度的重復練習”。《古詩三首》中有的學生注重直接性默寫的機械記憶;有的學生注重理解性默寫的記憶;還有的學生能夠自行專題性的分類積累。默寫檢測由具有積累能力的學生來監督,注重理解的學生加以輔助,對進行機械記憶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給其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進行基礎性作業分層設計,能夠有效提升教師“雙減”政策下設計作業的水平。
二、設置綜合性分層作業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雙減”政策下,教師在分層設計作業時,應當考慮設置綜合性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教師分層設計綜合性作業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引導用正確的格式和規范的文字完成一次作業。
例如: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教授學生新的寫作手法,可以鼓勵學生動手寫出內心的真實感受,腦子靈活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在充分應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創新寫作,而對于理解能力稍微差點的學生,則教會學生在套用模板的基礎上,增加其對寫作的認識,從而通過綜合性的分層作業,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都能有所成長。綜合性分層設計作業,從知識內容轉向語言文字,不僅檢查學生對課文情節和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檢查學生的語文創作能力作業要指向語言,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
三、設置探究性分層作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設置探究性分層作業,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作業設計預習、知識、套路、練習的模式,“知識作業觀”窄化了作業的功能。“雙減”政策下,教師作業設計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保證其全面發展、全程發展、可持續性發展。設置探究性分層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成長,發揮教學的育人功能。設置探究性指向語言的作業具體表現為對語言的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培養學生的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例如:教學課文時,可以設計以下作業,讓學生探究句子中詞組的變序,并進行練習,讀通句子。對于較長句子,不同水平的學生朗讀時教師應當分情況進行停頓的指導,引導學生定標詞語,教學中使用指向語言理解和運用的典型作業練習。分開層次,承認差距,拓寬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探究性分層作業中,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促進其形成詞組意識。教會學生使用用固定詞組進行表達,能夠理解和掌握句子的靈活表達方法,能夠培養語文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機遇,更多的機會。
四、設置反思類分層作業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教師在設計反思類分層作業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減負的基礎上,促進其語文學科素養。教師分層設計反思類作業中,不僅要求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而且要求其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的文學作品。在整個單元的學習結束之后,能立足單元整體布局,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樹”,制作單元小報。
教師設置反思類分層作業,應當做到知識結果轉向思維訓練,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把知識實體轉向文化滲透,不僅關注學生學科知識學習的結果,而且還有注重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減少布置低級、瑣碎、重復的同質性作業,設置反思性分層作業,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價值的形成。為了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作業就要更具思維含量,促使學生語言和思維的同步發展。教師不僅要關注一份作業不同問題之間的思維層次,更要關注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呈現,將知識訓練轉向審美意識,提高其語文學科素養。
結語
“雙減”政策下,分層設計作業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取知識,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進步區間和努力方向,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進步,而不會因看不到學習成效而失去學習熱情和自信。對學生語文基礎及能力的差異性,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不同難度層次的作業,讓每一位學生都找到自己發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分層教學中要鼓勵成功,容忍失敗,并幫助困難學生,分層設計作業是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玉玉.“雙減”下基于分層理念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求知導刊,2021(47):13-15.DOI:10.14161/j.cnki.qzdk.2021.47.005.
[2]王雯.小學高段語文分層作業優化設計的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1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