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圳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同時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雙減”政策的落實。小學數學教師能通過自編自創作業、重視數學作業開放性、優化作業設計等方式來促進小學數學作業發揮效果,從而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優化策略
“雙減”政策主要就是降低義務階段學生的課業任務, 降低校外學科知識培訓機構的數量。作業是學生正常的課業任務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盡量優化數學作業的數量,主要是降低小學數學作業數量,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質量,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實現全面進步和發展的目標。
一、結合教材自編自創作業
教材是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其中的內容不僅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在落實高年級數學作業優化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教材自編自創作業,這樣能有效的保證數學作業貼合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1]。
比如筆者在實際教學五年級上冊中《小數乘法》的相關數學知識時,筆者發現教材內容基本上是按照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積的近似數來分布的,所以筆者在落實數學作業創造工作的過程中,也是按照這種順序來幫助學生設計作業。像筆者教學“小數乘整數”時,設計的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法,培養學生的數感,同時幫助學生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因此筆者在設計數學作業時,筆者按照實際教學中先幫助學生回憶多位數乘整數的順序來設計多位數乘整數的幾個小計算題目,然后將相同數字的小數乘整數題目設置在該題目的下方,通過這種方式來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對小數乘整數相關知識的認知。最后就是在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都能對第一個數不為0的小數乘整數掌握較好,但是對第一個數字為0的小數乘整數掌握相對較差。因此筆者在設計的作業中特意增加了第一個數字為0的小數乘整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來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知識,進而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最終有效的促進學生對小數乘法進行良好的掌握。
二、設置開放性質的作業
開放性質的作業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數學意識[2]。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設置良好的開放性質的作業,通過這種方式來切實幫助學生主動的完成相關作業內容,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數學知識基礎能力。
例如筆者在實際教學五年級上冊中《可能性》的相關數學知識時,就充分使用開放性質的作業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通常情況下,學生對《可能性》相關知識掌握難度較低,因此筆者設計的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正確使用“可能”、“不可能”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幫助學生建立概率的初步基礎。所以筆者在實際教學完成之后,先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自己確定開放性作業的主體。像第一組就確定調查樹葉紋路是奇數還是偶數的可能性;第二組學生確定的是調查抽簽能抽到好簽的可能性;第三組學生確定的是回家路上遇到小貓小狗等小動物的可能性。筆者為其設計了基本的原則,每個小組應該將自己調查的總量和自己調查事件的發生量進行良好的記錄,這樣有利于后期發現事件發生率的對比,進而能夠增加學生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認知,同時也能為后期開展概率相關知識教學起到奠定的基礎作用。通過筆者落實這種方法,每個小組在調查自己確定的主題內容時,筆者發現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也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可能性的意義,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全面進步和發展的目標。
三、設計趣味性的作業
最后就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設計趣味性的作業來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趣味性作業的布置。這種作業布置不僅能有效的降低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面對的負擔,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實,同時也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核心思維。
比如說筆者在教學五年級下冊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相關知識時,就充分落實了趣味性的作業。筆者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先設置讓學生回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面積知識,為學生落實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學習奠定基礎。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筆者發現學生中還有對長方體以及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理解有誤的學生,因此筆者給學生布置了挑戰自己的任務:如果有哪位同學在實際證明相關結論的過程中發現了教師講解的漏洞以及錯誤,那么就能獲得豁免下一次數學作業完成的機會。如果哪位同學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中使用教師的方法出現錯誤,那么也能夠獲得相同的權利。在實際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學生試圖以各種自己研究的方法來發現筆者講述內容的錯誤,但是經過學生的仔細思考和實際動手,學生發現并沒有機會獲得豁免下一次作業完成權利。在學生使用各種方法證明的過程中,不乏一些有趣的想法,比如說使用三角形來證明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說明學生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工具意識,對學生之后的發展進步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重視作業優化策略的落實,通過自編自創作業、設計開放性質作業和趣味性作業來激發學生完成數學作業,并且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斌.“雙減”下小學高年級數學特色作業設計的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2(9):4-7.
[2]李虹虹.“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減負增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第二課堂(D),2022(2):87-88.
[3]王紅.“雙減”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研究[J].教育界,2021(4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