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媚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一直是教學的重難點,尤其是農村地區。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通過采取“以讀促寫”的方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寫什么”與“怎么寫”這兩大難題,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以讀促寫”。基于此,本文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視角出發,簡要分析了作文教學中的現存問題,重點提出了如何運用“以讀促寫”的具體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以讀促寫;農村地區;小學作文
引言
所謂“以讀促寫”,屬于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指的是將閱讀與寫作巧妙地結合到一起,著眼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具體來講,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需要將寫作思想有效地滲透進來,引導學生對文章主題、段落、表達方式等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寫作中指導,實現讀寫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增強對寫作技巧的熟悉與應用,一方面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寫作水平的持續提升。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現存問題
(一)寫作訓練模式低效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以往相比,小學生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改進。但是,受限于教學觀念、教學條件,在部分農村地區的小學作文教學中,仍然主要采取傳統教學法,講寫作方法、技巧直接傳授給學生。學生處于這樣的寫作教學模式中,其自身思維能力的拓展受到一定阻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不僅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還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二)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在部分農村地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明顯的重技巧、重方法的傾向,很大程度抑制到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而且,這樣的教學模式具有機械性特點,與小學生喜歡探索與挑戰的個性特點不符。久而久之,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無法提起精神,常常出現走思情況,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另外,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處于農村地區的小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少,生活經驗往往不夠豐富,導致學生作文素材比較匱乏。
二、基于“以讀促寫”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深入挖掘課本內容,利用閱讀促進寫作
收錄到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精挑細選編制而成,其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因此,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應該深層次挖掘教材內容,用其中的人文內涵熏陶與感染學生,同時引導學生研究作者運用的表現手法,通過有效性的閱讀活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具體來說,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著理解其中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并展開積極、深入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仿寫,一方面加深對文章的內容,另一方面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以《蝙蝠與雷達》這一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在此基礎上,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蝙蝠與雷達存在著怎樣的科學聯系?人類又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的?”閱讀教學環節結束后,以“蒲公英和降落傘”為題目,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通過仿寫的方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除此之外,還應該注重素材積累。在學習寫景的文章時,側重于引導學生分析寫景方法,摘抄與描寫景物特點有關的優美語句;在學習寫人的文章時,側重于引導學生分析與苗雪任務特點相關的語段,尤其是積累細節描寫的語句。與此同時,在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摘錄的內容入手,選擇性地進行背誦,防止出現形式化的積累方式,將摘錄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強化寫作教學效果
濃厚的寫作興趣,是學生寫作的最持久的驅動力。因此,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應該注重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對此,可以將閱讀與寫作密切聯系起來,不斷拓展學生寫作思路,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布局結構,發揮閱讀的帶動作用,不斷強化學生寫作效果。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時,教師先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章內容,并進行細致地賞析,讓學生將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從而積累寫作素材。接下來,帶領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深入探究文章傳達的中心主旨,鎖定文章寫作角度,了解作者展現四季之美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展開思考,對文章大意有一個初步了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最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經歷,圍繞“家鄉四季之美”這一主題,完成作文的寫作,并相互分享家鄉在自己心中的印象。這樣一來,通過與學生實際生活十分貼近的方式,為學生寫作注入動力,還具有生動、有趣的特點,容易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教會學生運用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高效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閱讀效率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時讓學生深入解讀文章題目、開端、結尾等部分內容,使學生對文章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而更好地了解文章寫作主旨,以及文章中出現的寫作手法,對學生后續的靈活運用奠定基礎。只要學生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就勢必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從而可以不斷豐富自己的閱讀經驗,并循序漸進地增強對寫作技巧的掌握。例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可以指導學生對本文內容進行更細致地分析。例如,題目運用了擬人手法,直接交代了文章的主人公。文章開頭運用親切的話語直指文章主題,激起閱讀者的好奇心。結尾處巧妙運用了擬人手法,把蟋蟀當做人進行描寫,表達出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以及對其吃苦耐勞精神的贊美。通過細致的分析,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形成深入理解,更好地掌握文章運用到寫作手法,并學會今后運用到后續寫作中,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為了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教學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有必要采取“以讀促寫”的方式,積極探索與尋找讀寫兩者的結合點,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使寫作無痕滲透于閱讀教學,不斷強化寫作教學的實效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挖掘課本內容、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教會學生運用方法等方面入手,致力于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更好地解決“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許石玲.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關于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21(44):22-23.
[2]藍靜.淺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0):252-253+255.
[3]金方.以讀促寫,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