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清
摘要:農村薄弱中學與其他中學一樣承擔著義務教育的重要責任,然而受制于辦學條件、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問題,農村薄弱中學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短板。為避免城鄉教育的差距拉大,防止教育不公平的狀況加劇,為鄉村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條件,農村薄弱中學應當立足于現實問題,引入新思想、更新理念,積極地尋找新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薄弱學校;困境突圍;現存問題;發展思路
前言:農村薄弱中學的形成可以說是當前社會背景下的必然現象,從經濟層面來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決定了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間的差距;重點學?,F象的存在加劇了薄弱中學優質學生流失、教育資源匱乏的狀況,同時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導致農村中學的生源總量不斷減少。所以說,農村薄弱中學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學校管理人員亟須結合教育實情作出教育管理策略的調整,以期突破困境、實現長期發展。
一、農村薄弱中學辦學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薄弱中學的辦學條件不佳
國家對農村教育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在財政撥付的支持下,絕大多數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學環境都得到了改善,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的轉變。但是不少偏遠、落后的農村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依然任重而道遠,學校只能將有限的教育資源投入到維持日常運行上,至于更新教學設備、翻修校舍、修建圖書閱覽室就顯得捉襟見肘,而這無疑會牽制學校的發展。
2.農村薄弱中學的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農村薄弱中學大多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辦學條件不佳,所以對優秀教師的吸引力不強。結合實際狀況做出分析以后,可以認識到農村薄弱中學的教師群體呈現出老齡化、學科不全面、教學理念落后的現狀。筆者所在的學校教師平均年齡55歲,全校沒有一位地理專業的老師,他們對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技術的接受程度不高,無法將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信息化教學方法引入教學當中;教師跨學科教學,這難免使學生無法在相應學科得到良好發展,教學的質量的提升猶如“攀登懸崖”。教師老齡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師的流失,年輕教師最后能夠適應環境,堅持留下來的少之又少,學校的生機與活力不再,水平自然低下。
3.農村薄弱學校領導力有待提升
農村薄弱學校體量較小,發展不理想,得不到社會肯定,教育管理者缺乏自信,團隊如一盤沙,同時管理層的主觀隨意性強,缺乏科學,筆者所在的學校部分中層干部不“管”不“理”,時刻袖手旁觀。在實際管理中,農村薄弱學校往往呈現出“人治”的特點,而不是嚴格依照校規、教育條例行事;在教育管理的建設方面,管理層往往埋頭眼前,而不是從長遠的角度進行規劃和設計,這就導致農村薄弱學?!把┥霞铀?。
二、關于農村薄弱中學發展道路的思考
1.做好農村薄弱學校的發展定位
農村薄弱中學的發展難以向“名牌學校”看齊,如果盲目追求大而全的教育體系,只會進一步加劇農村薄弱中學面臨的窘境,筆者所在學校曾出現的一個年級只有八位同學,而教學進度卻和重點學校如出一轍,東施效顰的結果可想而知。對此,農村薄弱中學應當正視自身的辦學條件和教育地位,探索出具有農村學校特色的辦學之路。當然,農村薄弱中學要積極地尋求政府支持,不斷地提高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持續改善教學條件,為現代化教育的實施打好物質基礎。完成發展定位與基礎建設以后,農村薄弱中學就要搭建起完整的評價體系,將教學成績、綜合素養發展等評價內容納入其中,促使學校發展走向正軌。
2.優化農村薄弱學校管理思路
農村薄弱學校管理中存在隨意性強、管理能力不高的問題,若是不能及時解決,學校的建設就會陷入停滯狀態。因此,農村薄弱學校要強化對領導班子的建設,確保教育管理層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開明的管理思路。在具體建設過程中,農村薄弱學??梢詣撔鹿芾硭悸罚垖I的教育人員指點工作,對教育管理制度作出優化,同時可以將優秀的年輕教師吸納到管理團隊中,為管理工作注入新鮮血液,讓管理團隊從新視角強化教育管理工作。
3.創建網絡研修渠道搭建提升平臺
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農村薄弱學校的發展提供了途徑,以教育資源短缺來說,農村薄弱中學的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書籍、課外活動極為有限,但是在妥善地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情況下,學生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從而達到開闊視野的作用。當然,對于教師來說,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為自身專業素養的發展創造平臺。當前校際互助、區域教研資源共享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教師們可以便利地獲取先進的教育理論,也可以在教師論壇、名師工作室中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這就有利于推動教育理念的革新。不過要注意的是,學校要注重對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建設,幫助老齡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促使老齡教師完成素養的發展和經驗的傳承,從而為學校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教師。
4.注重日常教學細化管理助力質量提升
農村薄弱中學的發展是一項長期工作,在踐行發展的道路上,除了宏偉的辦學目標以外,還要有務實的教學管理行為。學校要抓好教育管理和生活管理工作,為學生們創建優質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知識教學方面,學校要組織教研組對教材進行深度剖析,明確教學的重難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逐步優化各個教學環節;在生活管理方面,學??梢試L試開展讀好書、寫好字、做好操等活動,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端正自己的學習、生活態度。
結束語:農村薄弱中學的發展并非朝夕可成,盡管農村薄弱中學當前的辦學環境并不理想,但是只要堅持正確的發展道路,發揮好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踏踏實實地將各項發展策略落實到位,那么農村薄弱中學就能盡快摘掉“薄弱”的帽子。
參考文獻:
[1]孔養濤.農村薄弱學校成因分析及建設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06):27-29.
[2]牛樹林.農村薄弱學校改造的操作性難題及有效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22):13-15.
[3]楊清軍,向守萬.著力“六研究”提升農村薄弱學校教學質量[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20(0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