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然
摘 要:近十年來,政府倡導學校多次進行減負政策,但由于受社會發展、公民價值觀等因素影響,特別是課外訓練機構的蓬勃發展,仍存在著很大的學業壓力。至二零二一年七月,新一輪減負政策實施,意在進一步減輕校外學業壓力。在此背景下,學校教育也將積極響應政策,從各個視角出發,在減負的基礎上增效,提高學校教學效能。基于此,文章以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科為例,就雙減背景下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展開研究,與教師們共同提高課堂效果。
關鍵詞:“雙減”;初中數學;作業設計
引言
在初中階段,部分學生的作業順利完成的并不理想,經常出現了抄寫、拖欠和應付的狀況。究其原因,除去了自己的因素,作業在設計上不合理,耗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神,也是不能忽略的一個原因。不正確的作業不僅會加大學生的復習壓力,削弱學生的興趣,還會給教師的課堂造成影響。所以,作業的有效性與及時性就變得格外關鍵。如何通過設計教學作業來增加課堂效果,是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是課堂中亟需破解的一個難題,本文就此進行研究。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作業設計及教學現狀
(一)初中數學的教學現狀
在今天的數學課程中,雖然數學教師們已經有革新意識,并試圖實現對數學課程的全面革新,可是因為數學課程的大量公式定理和基礎知識問題,而造成還是單純地采取了傳統的灌輸式課程和大量的題海訓練,學生任務很重,而且興趣也較差,并沒有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更進一步提高數學才能,對初中學生的綜合發展非常不利,而數學教師們由于有很多的課時任務,針對學生的練習內容進行批改,花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對學習成績的提升產生很大的影響[1]。
教師在班級里面,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管同學學習情況的好壞,都統一安排教學目標以及習題練習,對優秀學生來說習題量很少,甚至無法達到自身要求,但是對數學水平一般的學生而言,題型量還夠用,只是數量過大了,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負擔,而對于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無異于天書,面對大量數學練習完全無從下手,更不必講,提高學習效果了。
(二)初中數學課堂作業設計的現狀
首先,作業設計本身并不合理。盡管綜合性教育推行已幾年了,但由于中國現階段仍以應試教育居多,所以家庭、社會都對學生分數非常重視。教師往往在設計作業時會把與不同基本知識點對應的試題納入其中,從而使學生做出了更多的題目。但因為初中生學習科目較多,教師如果采用了題海戰術,則會增加學生們的壓力,進而減弱了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學生往往為應對父母、教師而完成大量作業,不動腦、不思考,從而無法發揮好作業的效果。其次,作業形式也相對單調,缺乏趣味。有的教師模仿教材例題設計作業時,沒有創造性,如留置在教材、配套練習冊上等大量反復計時的練習,使得學生只會按部就班地反復作題,從而缺乏創造性思想[2]。最后,在留置作業設計時一刀切。由于數學教育是一個思考與應變技巧非常高的課程,所以教師設計的作業往往千篇一律,沒有學生個性,也會背離了作業設計的本意。在教育實驗中,教師主要都是面對全班學生試塊設計作業,而很少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課堂作業具體減負措施
1、利用課堂時間開展習題共同學習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的知識點對學生而言都是抽象無法掌握的,通過課本中的文字以及配合教師的講述,仍是無法掌握知識點。但是數學教師卻能夠在新式的數學課程中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放映設備完成了知識點的講述,還有習題的練習,數學教師也可在實際教學進行之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小測試,從而有效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程度,同時針對實際掌握程度完成課件制作,這樣更具有針對性,制定習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點之后能繼續練習,從而更好鞏固所掌握的知識點。數學教師要在制定習題的同時要確保每一堂課都根據學生的練習水平編寫,使學生都能夠完成最適合的基本訓練,同時提高思維的活動性,每節課都要進行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訓練,一學期的教學基本就能夠進行一次循環,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從而提高數學知識儲備。
二、制定學習小組,分層作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提前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到學生的程度,在實際的教學進行時,數學教師要給學生進行小組訓練,將掌握程度相近的學生分為一小隊,又要按照學生的掌握差距進行了分組,再分為多小組進行教學,由于每位學生的掌握程度都是各不相同,數學教師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分組,使學生在小組里面更好地實現所學知識的相互交流[3]。在建立教學小組的時候也要根據不同的標準,建立適合學生自身掌握能力的課堂作業,使學生的實際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最大程度地在學生學習能力的滿足下,完成知識點的訓練,以保證實際教育中授課品質的提高,使學生切實地進行減負,進而形成高效愉悅的數學課堂。
三、兼顧作業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雙減要求教師不光在作業的數量上進行調整,而且還要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并不斷更新作業設計的樣式和內容,來滿足學生的趣味性和好奇心。興趣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因素,沒有興趣的教學常常是短效的、片面的,就算學生在短期內獲得了一些成功,但隨著時間的增長也會慢慢喪失學習興趣,對作業和練習的態度也大不如前,以至產生了討厭作業、抄襲作業等投機取巧的情況。所以,當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增加作業的興趣。例如在七年級數學教材上冊《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中,當課程完成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留置實驗活動類作業,讓學生利用假期等課外生活問卷調查,掌握家中和商業單位的水、用電等數據,并且將這些數據在不同時期的波動現象,搜集、總結和歸納信息,可以提高節約用水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作業的準備與考核都是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于新的雙減政策,我們認識到,對學生的減負不能以降低教學質量為代價,而是要用最小的教學成本實現最大的教學收獲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既要實現量的減負又要實現質的增效。
參考文獻
[1]朱月風.初中數學課內練習分層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07).
[2]顧繼玲,章飛.初中數學單元復習課教學設計的特征分析[J].數學通報,2021,60(7).
[3]吳彩娣.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課后作業有效設計之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D41E497D-D11C-49CB-A865-CCC9F5409D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