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勇 戴紅偉 何國強 鄭玲莉 劉逸玲
摘要:本文將從分析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現狀展開,明確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比如政策資金扶持有限、農民思想認識不足、推廣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等,在此基礎上探討優化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可行性路徑,包括構建專門的技術推廣機構、構建健全的技術推廣機制、優化技術推廣活動、構建優秀的推廣人員隊伍。
關鍵詞: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現狀;優化對策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深受影響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深入了解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情況,部分農民依舊堅持傳統的種植觀念,運用陳舊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及經驗,導致農業生產水平難以提高。為了能夠改變此種局面,應當加大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力度,即深入到農民群眾中,通過宣傳、培訓等做法來改變農民傳統種植觀念,正確認識到新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創新生產,努力實現增產增收,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同時也促進我國農業更好地發展。
1 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現狀的分析
1.1 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現狀
在現代農業發展之中,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是否科學合理地應用,直接決定農業生產水平,間接決定農業發展狀況。為了能夠促進我國農業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應當高度重視農作物栽培技術轉化,使之真正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以便實現增產增收。為此,應積極展開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立足于現實層面,對近些年推廣農作物栽培技術實際狀況予以分析,期有所改變,即:
1.1.1 推廣主體發生變化
因現代農業發展之際,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備受重視。為了能夠讓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引用科學的、適用的農作物栽培技術,注重創新構建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體系,隨之產生的影響是推廣主體發生變化,即從單一的縣鄉相關部門負責技術推廣轉變為農業生產企業、大專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民等多元主體參與技術推廣,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術推廣范圍及力度,有利于廣大農民群眾更加深入地認識、了解、認可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
1.1.2 客體發生變化
伴隨著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體系改變,除了主體發生變化之外,客體也有所改變,也就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村勞動力組成發生改變。也就是近些年因農業生產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不高,難以改善生活狀況,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遷入城市,致使農村現有勞動力不足,主要為婦女和老人,又因文化程度、思想認識及現實情況等諸多方面的制約,使他們難以積極投入到新技術學習與應用中來,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技術推廣。
1.1.3 形式發生改變
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受環境、推廣主體、推廣客體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以往拉橫幅、開設培訓班等推廣形式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不強。為了能夠更加廣泛地、全面地推廣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積極引用新媒體,比如微信公眾號、抖音、官方微博等,增加推廣渠道,擴大推廣范圍,也方便農民隨時隨地了解農作物栽培技術[1]。
1.1.4 作用發生變化
現代化的今天,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更加全面化展開,相應的其不僅僅發揮推廣作用,還發揮指導作用、提高生產質量作用等。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不僅在農業生產之前展開,還在農業生產過程及農業生產之后展開,前期進行技術推廣,讓廣大農民能夠認識和認可先進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后期則是指導農戶科學地、合理地運用農作物栽培技術,以便做到科學栽培與田間管理,以便獲得優質高產的農作物,讓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先進栽培技術應用的必要性,轉變思想觀念,科學地展開農業生產。
1.2 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講,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有很大程度進步,一方面與現代農業貼近,另一方面能夠更加深入地影響農戶,轉變思想,提高農業技術水平。但深入了解技術推廣實踐,該項工作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即:
1.2.1 政策資金支持不足
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創造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為了能夠改善國民生活水平,為了能夠使我國良好發展,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并且大力支持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要求各地方政府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提供資金支持,使技術推廣取得理想效果,即廣大農戶運用科學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展開農業生產。立足于現實層面,對當前各地方農業推廣實際情況來看,某些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相對落后,地方政府雖然支持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但能夠提供的政策資金有限,導致技術推廣可能存在缺乏人員、缺乏設施或缺乏場地等情況,難以全面化、深入化展開技術推廣,導致推廣效果不理想[2]。
1.2.2 農戶對技術推廣認識不足
廣大農民群眾年年從事農業生產,已經掌握一定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及栽培經驗,并且非常認可。雖然能夠對于促進農業生產有著一定幫助,但是由于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所以需要借助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來更新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能夠靈活運用現代科技開展農作物種植。客觀來講,先進的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是非常必要的,但因民已經固化的生產思想難以改變,會質疑新技術,不敢嘗試,短時間內不會參與到新技術應用中來,這就使得新技術推廣難以獲得良好結果。
1.2.3 部分推廣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推廣人員作為技術推廣工作的主體,他們專業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該項工作能否良好展開,提高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所以,組建優秀的推廣人員隊伍是非常必要的。對當前我國各地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實踐效果予以了解,部分地區新技術推廣不佳與推廣人員專業素質不高有一定關系。也就是部分推廣人員專業知識或者高新科技掌握不足,難以運用簡單的語言講授新的農作物栽培技術,讓廣大農民群眾深入地了解和認識新技術;部分推廣人員未能正確認識到本職工作的重要性,明確自身的職責,認真對待工作,有效執行工作,導致技術推廣效果不佳[3]。
2 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對策研究
2.1 優化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做法
2.1.1 設置專門的技術推廣機構
為了保證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能夠系統化展開,與本地區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相匹配,地方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對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予以高度重視,由基層領導干部組建專門的技術推廣機構,選擇優秀的工作人員組成優秀的推廣團隊,負責本地區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在此基礎上基于當前農業生產實際情況、技術推廣相關政策要求、技術推廣需求等,制定可行性的技術推廣相關制度及責任制,將技術推廣責任落實到具體工作人員頭上,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及協作意識,共同構建可行性的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方案,相互配合,全面化、有效化地展開技術推廣工作,以便廣大農民群眾能夠逐漸認識、認可及應用科學的農作物栽培技術[4]。
2.1.2 構建健全的技術推廣機制
總結性分析以往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實際情況,該項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人員、渠道等等,導致技術推廣難以取得較好的成效。為了能夠改變此種局面,獲得良好技術推廣效果,應當構建健全的、完善的、可行的技術推廣機制,用以規范、約束和指導技術推廣工作,使之能夠與區域農業生產相匹配,能夠通過多種推廣手段的應用,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力,讓廣大農民群眾逐漸認可先進的、科學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對于技術推廣機制的構建,應當按照黨中央及地方政府下達的文件指示及以往技術推廣經驗,科學合理地構建該機制,明確推廣主體、推廣責任、推廣范圍、推廣細則等等,以便技術推廣機構能夠按照以上機制要求,探究適合的推廣模式,比如分地塊推廣模式,構建可行性的技術推廣方案,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術推廣,讓廣大農民群眾逐漸了解、認識及掌握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
2.1.3 優化技術推廣活動
技術推廣需要轉變農民傳統的、陳舊的農業生產思想,正確認識和了解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應用價值,才能夠在農業生產之中積極應用新技術,創新生產。為此,優化技術推廣工作,應當加大對農戶的培訓力度和種植觀念教育培訓。
種植觀念教育培訓。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科技興國戰略理念指導各個領域創新發展,這其中也包括農業。而事實上很多農戶依舊按照傳統的種植觀念,運用傳統的種植經驗來進行農業生產,這難以適應現代農業,難以滿足農業發展需求。為改變此種局面,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工作應當在農民群眾展開,即由推廣人員組織農民群眾展開種植觀念教育培訓,包括現代農業的概述、先進農作物栽培技術的介紹、農業發展趨勢等等,從多角度來說明新技術對于農業生產的重大影響,使之能夠改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新技術應用的重要性,不排斥新技術的學習,而是積極參與新知識及新技術的學習中來,創新生產[5]。
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圍繞廣大農民群眾展開先進的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難以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新技術,對新技術產生諸多質疑。為了能夠讓掌握并科學合理地應用新技術來進行農業生產,推廣人員應注意加大培訓力度。也就是注意了解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及農民群眾的實際情況,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介紹新技術、講授新知識、新技能等,讓農民群眾更容易理解,進而逐漸掌握新技術。另外,為了能夠獲得良好的培訓結果,推廣人員還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技術培訓中來,呈現農作物栽培技術的相關視頻或者圖片,直觀化地講解技術,那么農民群眾能夠深入地理解新技術,掌握相關技能,為后續有效應用農作物栽培技術來進行農業生產創造條件。
2.1.4 構建優秀的推廣人員隊伍
技術推廣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相應的推廣工作量增加、推廣工作要求提高。如若推廣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將難以專業化、合理化、有效化地展開技術推廣,進而影響技術推廣效果。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發生,應積極構建優秀的推廣人員隊伍。首先是基于技術推廣需要,制定可行性的人才招聘計劃,在新媒體、人才市場、高校等方面發布招聘信息,吸納優秀的推廣人才,為推廣人員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為創新開展技術推廣工作創造條件。其次是對現有推廣人員工作實際情況予以了解,明確他們存在的不足,制定并開展培訓活動,以便推廣人員能夠掌握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栽培技術相關知識、要點等[6]。
2.2 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案例
對于湖北省來講,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是非常重要的,可促進當地農業生產良好展開,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正因如此,近些年農業農村局大力支持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客觀分析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了解農作物栽培存在的問題,比如病蟲害發生概率較高、幼苗成活率不高等等,與農業科研院構建合作關系,創新研究科學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并積極推廣。具體落實的技術推廣工作為:
制定可行性并實施可行性的推廣方案。也就是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指導下,結合我省實際,以水稻、小麥、馬鈴薯、大豆等作物為主,組織有關縣市按《湖北省糧食作物栽培技術試驗示范與技術推廣實施方案》實施,并準備好一個省級糧食作物栽培技術示范現場。同時,抓好超高茬麥(油)林套稻栽培示范、水稻無盤旱育拋秧、油茬棉免耕移栽、棉花無土育苗等技術示范推廣,充分發揮該項技術在降低勞動強度、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積極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按照農業有關文件精神及《湖北省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工作方案》的有關要求,結合各地區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舉辦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核心示范區、創設雙季水稻高產創建活動、創辦好棉花高產栽培技術示范區、舉辦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區等。
落實國家重大項目。響應國家政策要求,本地區持續落實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比如超級水稻示范、轉基因水稻示范及其他生物技術應用等項目。
組織好新技術的試驗與貯備。進一步加大與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涉農企業的合作,在新品種、新技術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研究與開發,通過扎實的試驗與研究,實現技術創新與突破,為全省農業發展做好新技術貯備。
展開農作物栽培技術技能培訓。為了能夠讓當地農戶進行科學生產,積極開展專題技術培訓活動,也就是由從事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培訓當地農民,使之能夠了解先進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系統性的學習,逐漸掌握該項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為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而努力。
抓好農作物培育進展的定點調查與指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縣市,對定點農戶的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棉花等主要作物的種植面積、生育進程、苗情長勢、產量結構、成本效益、技術推廣等內容的定點調查,在生產的關鍵技術環節提出有針對性的農情分析及田管措施,為指導全省農業生產提供基礎性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為避災救災生產提供針對性強的技術支持與服務[7]。
3 結語
要想使農業發展始終保持良好狀態,那么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是非常必要的。為此,積極展開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用先進的栽培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創新生產,增產增收,勢必能夠創造較高經濟效益。經過本文分析,當前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推廣效果不佳。對此,應通過設置專門的技術推廣機構、構建健全的技術推廣機制、重視新技術培訓、構建優秀推廣人員隊伍等做法來改變現狀,良好地展開技術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吉勇.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現狀分析及相關對策[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2):798-799.
[2] 齊淑平.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現狀與解決措施[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14):615.
[3] 陳娜.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現狀分析及相關對策[J].農家致富顧問,2020(24):164.
[4] 朱桂珍.基層農藝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強化方法探究[J].商品與質量,2021(28):173.
[5] 趙文軍.論關于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20(19):42.
[6] 汪洪濤.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天工,2019(10):21.
[7] 許煥.農作物新品種推廣現狀及對策建議的探討[J].農家致富顧問,2020(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