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要:在如今教育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之下,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注重對學生們的優質的教育,特別是在小學數學的教研實踐當中,學生們更需要的是可以進行探究性、獨立性學習的數學課堂,而不是傳統的,單純只是聽教師講課的課堂。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小學生們的數學課堂效用,教師們理應轉變過去的傳統觀念,積極展開家校聯合的教研模式,助力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更好,更快的進行數學閱讀,學會一些數學題目的解題方法,并且有助于邏輯思維的提高,正文就如何在家校合作視域下展開小學數學閱讀實踐做出論述。
關鍵詞:家校合作;數學閱讀;小學;研究與策略
引言:隨著時代的更替和進步,社會的競爭力也愈來愈大,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相關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們應與學生的家庭展開聯系,形成家校“聯盟”式的教研模式,并在很大可能上杜絕了“填鴨式”教學和無趣的課堂,其會致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降低及知識無法完全吸收等情況。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打造不同的家校合作的教研方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奧義,并增加小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和對數學的閱讀渴望。
(一)一起設置活動,打破教研難點
在幼兒園時期,幼兒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一起設置教研活動,由于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教研活動的設置上也更有針對性,從而更好地推進小學生數學教研順利的進行,還能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用。優質的家校協作可以增加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并逐漸給學生創建一個適宜學習的氛圍。另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班級交流會。在交流會上給家長們解析怎么在家給孩子開展數學閱讀的培訓。同樣的,家長也須參加家校聯盟的數學教研計劃的制訂中,從而可以更全方位的助力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授《數的改寫》這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自己先摸索這節課的概念和定義。因為數的改寫對于較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較難以明白和學習。由于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因此表明了小學生們十分需要生活里的經驗來讓學生理解數的改寫的含義。教師可以誠邀家長們來學校參觀班級,并給家長們解析該節課的重點,讓家長表達各自的想法和建議,從而教師和家長一起設計該節課的活動教研,讓家長也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在家訓練孩子的方法,以至于可以更有效的讓學生吸收數學知識。
(二)以問題為載體,增加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以問題為載體的教研模式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數學,讓他們在閱讀中可以發掘問題、說出問題。數學課本上的定義和概念十分嚴謹,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不易理解。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設疑要有層次性和啟發性,要貼近學生的數學基礎水準。并與家長進行聯動,更好的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例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通過問題的拋出,學生逐漸產生興趣,并提出他們所質疑的問題。再細讀一遍概念,讓學生在再讀再想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學生質疑:為什么書上要講是“一個最簡分數”?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讓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從而培育了學生思維的寬闊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生活實際來引發學生對于分數化小數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可以將書上所學的知識全都運用在實際生活之中,從而更鍛煉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三)將讀、練融入數學教研實踐中
在小學數學的教研實踐中,動手操作是促進數學閱讀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重要途徑。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習尤其離不開操作、練習。在閱讀學習中,倡導讀做結合、讀練結合,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種過程既是知識的復現,又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把凝固的認知結構轉化為能動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比如,在教授《圓的學習》一課中,教導圓的畫法。當學生閱讀了畫圓的基本操作步驟以后,及時要求根據教材中規定的步驟試著先畫一個圓。畫好后討論:第一,畫圓時,有一只腳固定不動,是哪只腳?第二,在紙面上不停移動的是哪只腳?它是怎樣移動的?而在家庭里,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圓,如月餅、西瓜等等實際物品,來引導學生對圓的認識,從而促進這節課的知識可以更好的被學生吸收。無形之中,學生可以形成數學閱讀的優質習慣。
(四)展開家庭活動,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習的根本。而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訓練,在家校合作模式的指導下,讓學生參與家庭勞動和活動,學生可以在參與數學生活實踐中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家長分擔家務,鍛煉動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已有經驗,學生已有的經驗一旦被激活, 其創新的激情也隨之噴發,他們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感受數學。
例如,在學習完“統計”的知識點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幫父母進行衣物的整理和折疊并進行分類的收納整理,在家長的指導下,可以按照不同類型的衣物進行分類處理,然后在要求學生按這些類別進行統計。在經過生活實踐后,學生可以在班級里與其他學生共同探討統計這一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這樣學生就真切地經歷了統計的過程,對“統計”的知識點印象更加深刻,能讓他們從生活實踐中更深入的去進行數學閱讀,不僅如此,他們還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問題,去構思社會現實,深切地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應用價值和無窮力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閱讀中如何更高效地展開家校合作式,是當下所有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們理應注重的問題,其在小學數學教研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學生對小學數學思維的理解,讓學生學習數學更加輕松快樂,替未來更高層次的學習打好根基。因此,在小學數學閱讀中地展開家校合作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必須立即推廣執行的,其在提升小學數學實踐課堂效率上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還對學生的針對性教育有著很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顧衛峰,汪曉勤. 提升數學素養,關注數學閱讀[J]. 基礎教育課程,2022(3):95-100. DOI:10.3969/j.issn.1672-6715. 2022.03.015.
[2]林翠萍.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 黑河教育,2021(10):55-56. DOI:10.3969/j.issn.1002-1647.2021.10.027.
[3]謝聰榮. 小學數學閱讀教學淺析[J]. 文淵(高中版),2020(6):379.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