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會 袁訓強
【摘要】文字是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特征與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語言文字關系到歷史傳承和文化認同。在小學階段開展經典誦讀教學活動,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青少年心靈的重要內容。本文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對策研究
文化經典最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文化認同的培養,一個民族的力量就是因文化認同而來的凝聚力。誦讀文化經典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一套知識體系,更是感知一套價值體系和文化體系,浸潤著傳統文化經典長大的孩子會有更強大、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一、當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對經典文學理解能力有限
小學生對字詞的積累和對文學的理解還處在初始階段,由于自身理解程度的不足導致學生對經典文學或古詩詞的內容難以進行充分的理解。學生難免就會覺得枯燥乏味,逐步喪失誦讀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所讀內容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充分調動積極性,強化對所讀內容的記憶。
(2)誦讀過程缺乏科學指導
由于當前語文教學并沒有專門為誦讀經典開設單獨的課程,因此學生大多是利用課下時間自行開展誦讀活動。由于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的誦讀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往往只是在聽取示范性朗讀音頻后就自行開始誦讀,形式比較單一化,這種流于形式的誦讀缺乏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記憶點。
(3)缺乏充足的誦讀時間
不僅僅是對于誦讀活動,還是學生朗讀教材中的相關課文、段落,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受課堂時間所限,給予學生朗讀的時間一直都十分有限。在誦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所讀經典有充分的理解,教師也總是把時間集中于講解、分析這些經典名篇中的具體內容,將讀的時間留到了課下。而在沒有必要的監督和小學生自制力較差的情況下,學生課后讀的過程總是大打折扣,無法得到有效的鞏固落實。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對策
(1)教學中合理分配講解經典與誦讀時間
受小學生字詞積累和理解能力所限,在開展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經典名篇解讀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細致理解誦讀的經典文章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時,當帶領學生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講解后,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學生誦讀的時間,并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比如在《千字文》的誦讀課上,為了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韻律之美,在帶領學生完成對其中生字正確讀音的教學后,引導學生感受全篇文章的韻律。之后為學生講解注釋和譯文,了解篇章大意。最后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下比如十分鐘的朗讀時間,熟讀全文,并在課上實現熟讀成誦的效果。
(2)成立誦讀小組保證誦讀效果
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加上教師無法對每個人的誦讀效果有清晰地了解,導致在誦讀教學后的效果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成立誦讀小組,讓學生互相監督,并在一定時期內以組為單位檢查誦讀情況。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出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能夠讓他們對課后的誦讀活動保持足夠高的熱情。
(3)開展多樣化的誦讀活動
小學生對于古文與古詩詞始終有種距離感,對古詩詞的誦讀和背誦容易缺乏興趣。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誦讀教學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思考多形式、多樣化的誦讀活動,點燃學生積極響應的學習熱情。例如可以利用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征,組織班級學生開展古詩詞誦讀或背誦比賽,向學生規定出比賽日期,說明比賽規則,劃定誦讀與背誦范圍,采取對經典文章誦讀的熟練程度,誦讀過程感情投入程度和古詩背誦會獲得額外分數等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此方式鍛煉學生閱讀與記憶能力,激發學生誦讀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典誦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益補充,能夠讓學生隨著知識的積累不斷強化對中華經典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通過在教學中合理分配講解經典與誦讀時間,成立誦讀小組,保證誦讀效果,開展多樣化的誦讀活動等方式,使誦讀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楊傳海.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普童話,2015,(01):23.
[2]趙翠云.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5,(24):81.
[3]梁明軒.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20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