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瀟 嚴明喜
摘要:《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充分發揮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民族節慶的作用,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我們應該通過發揮傳統節日的作用,保護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發揚民族精神。開展具有中國節日文化氣息的美術課程,來幫助幼兒加強文化認同感,也能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增強幼兒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幼兒園美術課程;問題;策略
一、幼兒園美術課程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開展的現狀。
課程目標: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增強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自信。
當前,絕大多數幼兒教師對于在美術課程中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目的有著較為清晰明確的認識。并且在幼兒園美術課程中的目標主要涉及到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騰飛的舞龍舞獅、樣式豐富的剪紙和窗花等都是典型的傳統節日的文化形態,都具有濃厚的藝術色彩。因此當前將傳統節日文化和幼兒園美術課程相結合,利用傳統文化節日的文化底蘊去培養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已經得到教師的一致認可。
(2)促使幼兒形成傳統節日的積極情感
當代幼兒缺乏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僅有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表層,不能深入感知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所以不利于更好的傳承文化。幼兒園教師認為將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的元素滲透融合在幼兒美術課程中,可以讓幼兒在課程中不斷提升對于傳統文化節日的任制,體驗傳統節日中的積極情感。
(3)積極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
在幼兒園美術課程中融入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藝術元素,不僅能夠拓寬幼兒的認知視野,增強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了解,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教師注重在幼兒了解了基本的傳統節日的內涵后帶領幼兒進行的傳統節日教學活動,例如欣賞傳統藝術佳作、繪畫節日場景、制作節日手工藝品等活動來體驗傳統節日的愉悅氛圍,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等。
課程內容:符合兒童的年齡發展特點,符合兒童的興趣。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曾提出,如何選擇教育內容有助于達到教學教育目標。教師在對幼兒園美術課程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也要考慮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在傳統節日文化與美術課程整合的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理解能力不同,要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其次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幼兒在享受與身心愉悅的過程中感受中國傳統節慶文化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傳承優秀的民族精神。最后,教育內容的選擇也會立足于當地的風俗人情和幼兒園的教學資源。比如在南方過春節時喜歡張燈結彩舞龍燈,而北方則喜歡吃喝玩樂逛廟會等等,這些都是教師選擇教育內容的重要依據。
3.課程評價:豐富課程評價方式,健全課程評價體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強調“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師要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在課程評價時不斷開辟新途徑以促進課程的優化以及幼兒的身心全方面發展。
二、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美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傳統節日文化本身教育價值缺乏認識
當前,很多幼兒園教師很少將傳統節日文化運用到教育實踐中來,缺乏對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價值的認知。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傳統文化的價值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還有一方面原因是教師的認知偏差,這些都是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應用的攔路虎。
2、幼兒園課程中對傳統節日文化應用不足
當前,很多幼兒園課程建設中盲目對外來文化宣揚與追求,將本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忽視了。雖然很多幼兒園教輔中提及了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但同時也有圣誕節這一西方傳統節日,甚至圣誕節編入教輔的次數多于本民族傳統節日,幼兒更多的學習到或者通過圖片、視頻等看到關于圣誕節相關場景、人物等,比如,“白胡子老頭”、“圣誕樹”、“馬車”等象征西方傳統節日的人物與標記,已經深深烙印在幼兒心中,無時無刻不吸引著他們。還有關于圣誕節的歌曲也被廣為學習,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幼兒只認識到餃子、粽子、月餅這些食物,對人物及故事傳說、歌曲等缺乏了解,并沒有在課程中滲透與提及,影響到傳統節日文化的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三、幼兒園美術課程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改善策略
1、提升教師文化素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通過教師不斷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積累,才能夠領悟到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厚內涵。教師要自覺提升傳統文化素養,由于幼兒教師在課程實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兒教師要具有自覺提升傳統文化素養的學習意識,多層次、多方面的實現自我提升,才能更好的開展傳統節日的文化教育教學工作。并且要積極尋求自主發展的基本途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自我積累與完善。并且教師要有創造性的捕捉教育契機,生成適合幼兒園美術課程領域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加深對節日來源與習俗的了解
比如春節期間,要掛燈籠,燈籠的各種樣式和顏色深受幼兒喜愛,讓幼兒以燈籠為主題發揮想象力進行繪畫創作。通過這些傳統節日為主題的美術課程,寓教于樂,在活動中學習,在課程中學習,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同時通過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也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力、表達能力。
深入挖掘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教育合力。
要深入挖掘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等。家長來自于社會的各個方面,他們的工作經歷、社會經驗都是很豐富的,是幼兒園珍貴的教育資源。幼兒園美術課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與家長的密切配合與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2]馮靖.依托傳統節日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01):226-227.
[3]管文玉.淺談幼兒園如何滲透傳統節日文化[J].才智,2018(06):202
課題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美術課程體系改革研究(HNJG-2021-0200)”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