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蓮紅
摘要:小學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應重視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實現上述目標,要求教師首先了解學生的思維特征、了解目前發展狀態下學生身上呈現的不同問題,針對性進行方法變革,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形成相關素養。教師要做到讓學生正確認知自我,提升自我意識的調空能力,增強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進而讓學生學會戰勝挫折。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學教師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方式。
關鍵字:班級管理;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把握學生特點,實施賞識教育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就決定了其對于教師的依賴程度比較高,所以,小學教師不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任務,也擔負著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身體健康的工作。作為一名班級教育的管理者,教師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全方位發展。
教師工作中,尊重對學生有著關鍵的作用,直接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人格培養相掛鉤。所以,當教師進行教育管理工作時,首先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小學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在欣賞教育工作中的不同特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仔細觀察學生的特性,例如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夠在今后的交流中進行有效的溝通。賞識教育能否有效實施,了解學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小學班主任秉承時效性的原則,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的行為表達適當的賞識鼓勵,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賞識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營造優秀環境,塑造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優秀環節的構建會吸引學生的參與,是教師在課堂內綜合引導學生,促進學生成長的主要體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秉承上述思想觀念,讓學生能夠以最佳狀態完成相應知識的學習,最大限度解決學生在心理意識上呈現的不同問題。優秀環境是吸引學生參與的根基,教師在此環境下主動配合學生營造優秀的氛圍,會讓其在參與中形成積極品質。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班會,將班會分成兩部分進行。首先,第一部分班長負責記錄,教師實際走出教室,將班規中的發言權歸還給學生,學生根據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班級管理的相關期許進行分享。班長作為會議的記錄者,將重要信息傳遞給班主任。后半堂的班會教師也要參與其中與學生討論問題的解決方式、以及自己對不同事件的觀點,讓學生模擬教師的行為、以及對待事物的分析角度,形成正確思維品質。
三、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正確對待"問題學生"
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問題學生"。這些學生在課堂管理中最容易出現問題,并且是班級管理的重點。盡管一些教師絞盡腦汁用了各種管理方法,但總體影響很小。原因是忽略了心理學,負責"問題學生"的教師在管理學生時會將其視為"問題學生"。教師錯誤地認為,教育這些學生的目的是消除其缺點。隨著時間的流逝,結果不僅會產生很小的影響,甚至會成為"問題學生",學生的心理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對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管理的態度也變得消極。因此,教師需要運用積極的心理學對"問題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教師應保持積極態度,并評估問題學生的心理,有必要考慮到問題學生的內部需求,使學生擁有更積極的心理和思考能力,從而消除"問題學生"的標簽。
例如,個別學生經常很頑皮,經常取笑其他同學,并且做違反課堂規則的事情。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教師了解后,得知學生的家長在戶外工作了很長時間。如果家長長時間不回家,學生會與家里的老人一起住,缺乏了父母的照料。這樣,教師可以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學生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對待"問題學生",并告訴學生:"家長在外工作,可以為你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需要聽家長的話,積極學習,并成為一個聽話的學生,可以利用學業成績為家長送上一份禮物。這樣不僅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還調動了學生內心的潛在熱情,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情感觀念,從而消除了"問題學生"的標簽,更愿意積極參與在學習和生活中。
四、家校緊密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小學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和建立的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教師、家長,以及其他對于學生而言比較重要的人或事,都會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應該定期為學生家長舉辦一些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講座,使得學生家長的教育方法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完善,也使得學生家長以往秉持著的一些比較落后的教育理念能夠得到改變,從而幫助學生家庭營造出一個更加良好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并且,學校也應該積極發掘一些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效果比較顯著的家庭,邀請其到學校分享經驗。
五、創新活動內容,拓展培養渠道
借助活動充分發掘每個人的積極力量,把學生積極的活動體驗和品質滲透在豐富的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滿意、成功等積極的情緒,可以達到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的目的。
例如可以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通過視頻講解、領誦、男女生輪誦、全班齊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眼、耳、口、心、腦等感官并用,記憶潛能被激發。學生每天堅持不懈,讀圣哲之言,體圣哲之心,發圣者之語,定在之中,慧在之中。學生通過誦讀,陶冶了情操,豐富了詞匯,啟迪了心智,受到文明禮儀、良好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在國學經典的熏陶感染下,學生真誠、友善、愛、寬容、心靈觸動、持重等維度的積極心理品質得以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班級管理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國家教育的具體需要和特點,給小學生開設更加生動、豐富,并且有趣味性的活動,在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心理品質,幫助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周原馳,張凡迪.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7):176-177.
[2]馮磊,黃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優化[J].教學與管理,2017( 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