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小學數學是為小學生打基礎的學科,是小學生今后學習數理化的入門科目。在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結合,對教師和學生均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難懂的數學變得簡單,減少教師的教學壓力;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1]。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把握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巧妙地通過信息技術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新事物的幫助下學好數學。
一、課前微課預習,初步融合數學與信息技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活動深度融合,就不能僅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而是要利用學生學習數學的各個環節,比如課前時間、課后時間[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前預習時間,在正式學習數學知識之前,結合數學課程內容,明確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推送優質的網課教學資源,尋找網絡資源與教材內容之間的契合點,從而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生的課前學習中。
以《時、分、秒》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時、分、秒”的資料,將資料整合制作成為“小明的一個小時”的微課視頻。微課視頻展示:小明分別以5秒、5分鐘、1小時為單位,完成撿垃圾、吃蘋果、寫作業等活動。
設置微課預習問題:(1)小明為什么不利用5秒鐘的時間寫作業、吃蘋果,而是要撿垃圾呢?(2)5秒與5分鐘之間有什么不同嗎?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3)1小時與1分鐘呢?
微課預習環節,學生利用家長手機、使用電腦觀看教師推送的微課視頻資源,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發現視頻中小明的活動過程是按照不同的時間發展的,小明的不同行為都對應著不同的時間,得出結論:微課中的知識點是關于“時間”的,是小時、分鐘與秒鐘。思考之后,學生利用家長手機,在班級微信群中發布答案:(1)5秒鐘時間太短,也就夠撿垃圾使用,小明不能夠在5秒鐘內吃完蘋果;(2)寫作業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教師以視頻的形式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生的課前預習,將“時、分、秒”通過具體的時間與時間段展示出來,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融合,能夠以不同的形式呈現數學知識,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與運用。
二、創設課堂趣味情境,培育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信息技術創設出的趣味情境中探索求知,可以削弱他們對數學的畏難心理和抵抗情緒[3]。例如,在講授《圓的認識》時,就可以在課中創設趣味化的問題情境,光頭強和熊大、熊二在森林中舉辦獨輪車運木頭比賽,比賽提供了三輛車,分別裝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獨輪車,那么,聰明的熊大應該選擇哪輛車呢?依據常識學生都會選擇圓形輪胎的自行車,卻不知道這樣選擇的原因。之后再通過動畫模擬每輛車的行駛過程來幫助學生們對圓形有更清晰的認知。在歡樂中學習,讓動畫人物不再站立在學習的對立面,要相信只要使用得當,他們亦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墊腳石。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趣味情景,可以讓課堂更加飽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培育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只有寓教于樂,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游戲教學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學生可以在互聯網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適當放松。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將游戲融入教學。傳統的數學只是進行畫圖的形式,這對學生的學習動力具有較大的打擊。據此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拓展游戲的形式,將數學與游戲結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
例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建立一個小學數學知識庫,該題庫中涵蓋了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點的選擇題和判斷題。課堂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題目,并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回答得又快又準確,如果小組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答出答案,則輪到下一組進行回答,最后看哪個小組消耗的成員少,正確率高,則哪個小組獲勝,并得到相應的獎勵。在游戲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勝負欲得到了激發,教師在本節課中也完成了相應的教學任務,課堂的氛圍十分活躍。
結束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更加有生機、有活力,教師的教學壓力也相應地減少,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茍秉寬.淺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0):70-71.
[2]杜鶯舞.借助信息技術 ?助力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20(36):29-30.
[3]郭建秀.信息技術,讓小學數學教學更精彩[J].試題與研究,2020(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