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春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推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新媒體技術交互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幫助初中生物教師營造更優良的教學環境與氛圍,從而有效增進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科的學習質量,有效促進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基于新媒體技術下的初中生物采用交互式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新媒體;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關于初中階段生物科目的教育發展,教師采用交互式教學模式,既能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又能使學生的生物成績得到顯著的提升。因此,本文將針對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展開進行研究,現內容如下。
一、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或多或少有些叛逆,在以往生物教學中不能全身心地參與其中,按照教師要求機械化地學習生物知識。事實上,青春期的學生喜歡新鮮的事物、感興趣的事物,他們希望學習生活不要太枯燥、乏味。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有效應用,則注重考慮學生的真實感受、真實訴求,運用視頻、圖像或圖片等形式來呈現課件,將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像,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生物學產生好感。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應用還能根據生物教學內容,收集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將其融入到生物課堂教學之中,借助生活實際來解釋和說明生物知識,這能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加之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也能對生物知識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知識學習及問題思考。
(二)優化生物教學過程
初中生物課程知識較多,部分知識又比較抽象,加之某些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習慣運用傳統教學模式來展開生物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大量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常常一知半解。將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應用與其中,則能夠對課程內容進行全面地梳理,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或通過視頻、圖像及圖片等形式將抽象知識進行具象化,以便于學生學習與理解。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還對生物實驗過程予以演示,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生物現象的本質,從而理解記憶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二、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的
教師在借助多媒體輔助來進行初中生物的教學時,需要明確教學的目的,這樣才可以更高效的進行初中生物的教學。初中生物學科是一門重視理解的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經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基本都是通過口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進行學習時,也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讓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生物的教學時,教師想要更直觀的讓學生進行理解和學習,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輔助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觀察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學習,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實現交互式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加高效的學習生物知識。
例如,在學習“運送血液的泵——心臟”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輔助。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基本就是借助教材中的內容和幾張圖片進行教學,這樣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心臟的作用和重要性。而教師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輔助,就可以更高效的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心臟工作的動畫演示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越來越高。
(二)重現生物現象和實驗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大多以微觀方面為出發點,一些生物現象過程較為抽象,傳統生物教學方式只能通過教師的宏觀描述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很難理解,通過學生實踐和自我觀察的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但課堂時間有限、教學任務繁多,這顯然是不可行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將準備好的課件投放在大屏幕上進行講解,學生對生物微觀現象有了更透徹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人體的血液循環”時,學生很容易產生困惑,若利用Flash動畫,將人體血液流向動態的展示出來,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生物現象,同時動態的畫面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拓展課內外趣味知識
新媒體交互式教學的一大優勢便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拓展課上的教學內容。教材給學生要學習的知識圈定了范圍,但互聯網的出現,真正意義上展現了學海無涯的意義。生物教師在教授知識時,如有必要,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對課堂內容進行補充。另外,教師也可以用課外知識導入新課,或借助課外有趣的生物小常識改善教學氛圍。
例如,在學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時,這一節涉及到了血液、血管、心臟等內容。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身體構造,很容易就能找到哪里是血管,并且也知道,血管中流動著血液。但學生很難觀察到自己的心臟,這是人體內部器官,學生對此的了解并不多。于是,在課上教授心臟的相關知識時,我提前在網上找了人體心臟的圖片,以及各種動物心臟的圖片,在教學時讓學生觀看兩類圖片,學生對自己體內實質性器官就會更加了解了。除此之外,結合當前時代下心腦血管疾病頻發,我又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學生了解了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相關知識,以此來強調心臟對人體活動的重要性。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互補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以及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對先進信息化技術的利用,從而有效提高交互式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優化教學結構,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文波.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30-31.
[2] 于敏.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9):110-111.
[3] 李菊玲.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生物交互教學模式構建[J].新課程·下旬,2019,(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