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
關鍵詞:學習 ?課堂 ?蒙語文 ?調動 ? 發揮 ? 主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隨著蒙語文課改的深入,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而學習新課程,走進新課程,使我們更加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蒙語文課程標準》為小學蒙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以往蒙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主動學習的機會少,導致了學生的各種蒙語文素質發展失衡,造成了蒙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局面。因此,必須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由“為教而教”逐步轉移到“為學而教”的軌道上來,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轉變角色,激發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孩子的求學欲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區吸引他們,假如他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教室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以往的老師滿堂灌的方法已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現代社會了,而且也容易造成學生上課的分心和效率不高。
在新課程的引領下,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我鼓勵學生多參與。以前的課堂教學,都是學生舉手,老師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可是到了初三,一些學生不好意思舉手,怕站起來回答問題不對,同學笑話。于是我就提議他們可以不用舉手,但當我問一個問題時,他們必須坐在座位上回答我的問題,一些同學覺得這樣比較好,就算是答錯了,也沒有關系,膽子大起來,也愿意積極回答我的問題了。這樣,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再也不用擔心同學會笑話了。有思想,也想表達,激發起了他們的表達欲望。教育也就從老師要給你知識,變成了學生的我想要知識,這一巨大的改變也帶來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效率的提高,明顯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興趣。
二、冷熱相加,點到即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里的火藥被點燃,而是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充分發揮出來。正所謂“身正為師,學高為范”,老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學生,因為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而改變了學生的一生的事件屢見不鮮。言行之于老師來說相當的重要,表現在課堂上即位要多角度的鼓勵學生,盡量找到,每一位同學的優點,給予熱烈的掌聲。因為掌聲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是一種肯定加贊許;掌聲是大海中一座孤獨聳立的燈塔,使一片光明加指引。而掌聲也是學生能夠積極表達他觀點的原動力。我們班有一個女孩子,對自己總是不自信,在日記中、作文中經常流露出自卑的情緒,尤其是她總認為自己學不好文言文。有一次,我注意到把一個較難的文言詞語翻譯出來了。于是,我就讓她上講臺教同學,開始,她不敢,在我的鼓勵下,她硬著頭皮把答案寫在了黑板上,借這個機會,我表揚她,說她的文言詞語掌握得很好,她在同學中的贊揚聲中紅了臉,但是,眼睛里卻放出了光芒。我知道,這個女孩子慢慢在擺脫自卑的情緒,尤其是以后,她不會再聞文言文色變了。果真,以后的日子里,她的蒙語文越學越好。在課堂上,老師要有一顆很熱的心,同時也要有一雙很冷的手,因為你的心會指引你去用最多的鼓勵給你的學生,而那雙很冷的手會使你對每次問題的處理能夠恰到好處,點到即止。曾看過在對新課程標準之于表面認識的情況下,在課堂上老師一味的鼓勵學生,贊揚學生,而不能及時有效的對他的回答及相關問題做出良好的反饋,這樣對于在新課程標準下所要培養的學生標準也是不符的。
三、豐富知識,拓展內容
上課時純粹只講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現在很多學生不喜歡上蒙語文課,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的積極性要調動起來,還可以從豐富知識入手。很多學生不喜歡上文言文,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的長度、又難懂的文言文,學生更是畏,一畏就不想學了。我在教授古文時,一般是先講與課文與有關的名人事跡或相關的故事,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學生調動起來了,再趁熱打鐵,問他們幾個問題,引入到課文,學生帶著自己很想知道的問題進入到課文,往往學起來比較帶勁。我在上《隆中對》時,就是先從三國的故事入手,而且這些故事,是學生較少聽到的,所以他們很感興趣。不再覺得學古文是難事。
四、語言風趣,活躍氣氛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五、反思研究,更上層樓
唐代詩人韓愈在《師說》中說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以他的學識性和道德行性,一直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從以前我們所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到現在的教師要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也許將來更要求教師要成為那廣袤無垠的大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教師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所以作為新世紀的教師也要成為一名反思者和研究者。而作為一名蒙語文老師,要培養出更多的能準確而優美的使用自己的母語的學生,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六、團結協作要有手段
當前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合作是學生探索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同時合作學習也是提高課堂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因為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許多探索過程需要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另外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教學合作的過程。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對待學習方式上,更加傾向于同伴之間的合作,在彼此的合作下他們會學習得更加開心,效率更高。現在我所教的班級,每當進行預習課文時,都會讓他們去合作。當你把任務給學生,他們會主動地分工,查閱詞語的,搜尋作者的……一系列問題都會被迎刃而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我們的蒙語文教學中蘊藏著很多寶貴的道理和方法,不管怎么變,蒙語文課堂都要以學生為本。蒙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教法的探求,手段的創新,層出不窮,毫無止境,只要我們心存學生,一切從學生出發,從課堂出發,我們的課堂就會越來越活躍,學生也會越學越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