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曉瓊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課程,其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理念,掌握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感,并全面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營造比較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教師應該適當豐富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點,并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擴充課堂內容,為語文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情感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情感陶冶的必要性
(一)歷史文化熏陶與傳承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信息化社會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沉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上網沖浪的人越來越多。古詩詞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創造和產生的珍貴知識產物,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不少人甚至對古詩詞文化沒有尊敬的情感,傳承和發揚做得還遠遠不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古詩詞的情感陶冶,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從多方面對古詩詞文化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古詩詞文化中蘊含的偉大智慧,進而不斷地傳承和發揚古詩詞文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這不僅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和內涵的關鍵策略。
(二)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古詩詞對學生的教育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古詩詞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情感,還有助于優化教學方案,增加師生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情感陶冶功能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情感陶冶的有效策略
(一)準確理解古詩詞內容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時,首先要使學生對古詩詞內容有準確的理解,明白古詩詞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古詩詞中存在大量的意象和典故,它們往往有著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和獨特的象征意義。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有送別類意象、思鄉類意象、愁苦類意象、抒懷類意象、愛情類意象、戰爭類意象等。比如,李白《靜夜思》中的“明月”就是一個代表思鄉情感的意象。什么是用典呢?凡詩文中引用過去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比如,李清照《夏日絕句》中的“人杰”“鬼雄”都是用典。深入了解這些意象和典故背后的意蘊,有助于在古詩詞教學中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
(二)挖掘古詩詞背后的故事
古詩詞背后的故事,不僅僅是詩詞寫作的時代背景或作者的出生年月與個人成就,也不僅僅是其他人的評價,還有一些被忽略的細節等。在備課時,教師既要知道古詩詞的歷史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挖掘古詩詞的深層含義,還要關注古詩詞背后的故事,在古詩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情感陶冶。
(三)關注古詩詞中呈現的空間和情感
一首好的古詩詞,在語言中一定有足夠大的空間。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并利用好這空間,教學就有了足夠的張力,對學生的情感陶冶就能夠潤物無聲。例如,杜牧的《江南春》就有著極其強烈的跳躍感和張力。這首詩的第一句用“千里鶯啼”表達“處處鶯啼”,用夸張的語言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和自由。第二句提供了最有特點的細節部分,把其他部分留給讀者想象。作者在這句詩里省略了很多,卻給予讀者一個大全景的完整畫面。誠然,越能調動想象的語言越有質量。這首詩的后兩句聚焦到“樓臺”“煙雨”上。煙雨之中的佛寺是那樣朦朧、縹緲,超凡脫俗。接著,詩人將這種美轉化為對歷史的感嘆:南朝滅亡已經許多年了,但寺廟之美依然如故。這微微的一轉向,就讓我們體驗到了詩人內心的細膩。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這種難以察覺的細微的感受,這樣的情感陶冶是自然生發、水到渠成的。
(四)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信息技術2.0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那種利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講一節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尤其是信息技術融合式教學為課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視頻、音樂、動畫等融為一體,為學生創設情感體驗的情境,增強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讓學生深入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構建一個古詩詞情感意境,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的目的。例如,教學王冕的《墨梅》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雪中梅花景色與王冕的畫作《墨梅圖》,讓學生在欣賞梅花的同時感受梅花的高貴氣節,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總之,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要通過有效途徑,采用不同策略,把學生引進古詩詞的意境中,在理解古詩詞內容、了解古詩詞寫作背景、關注古詩詞背后的故事等方面多下功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有效輔助教學,就一定能夠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語文古詩詞素養,進而為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祖國,2019(08).
[2] 宋杰.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時代教育,2019(24).
[3] 崔艷芬.微課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1):103-104.
[4] 任佳佳.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中高段古詩詞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5] 章婷.小學古詩詞教學“詩配樂”教法的實踐與思考[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6] 史玉秋.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