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君
摘要: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是組成課堂教學的三個重要元素,方法、內容、資源利用都要圍繞此三項元素來展開。高質量的教學需要有清晰、科學的路徑來做支持,教、學、評一致性強弱自然也就成為評價路徑有效性的關鍵。一般而言,“一致性”強弱代表著此三點是否能夠在捏合方法、模式、目標、需求等基礎上被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學習、評價三個環節形成高度統一,進而實現各自目標。下面文章將對初中英語教,學,評教學路徑的有效思考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評一致性;目標設計;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引言
教學評一致性作為一個有效教學的基本原理,給課堂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引起了相當多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者關注。它整體一致地思考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它要求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是一致性,這種一致性體現在教,學,評必須共同指向教學目標;教師的教,是為教學目標的教;學生的學,是為教學目標的學;課堂的評,是對教學目標的評。同時,教學評一致性需將評價與學習,評價與教學,學習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教學目標,確保最后學生的學習在程度上和內容上符合教學目標。
一、從新課程標準看教學評一致性
課程標準是學科專家制定的比較上位的教學目標,是從國家政策層面對教學提出的強制性、規范性的要求,是最基本的綱領性文件。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將其放在首位,它是設計教學目標的首要考量因素,是學生最終學習結果的質量底線。課程標準作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性綱領,為教師實施教學方案、進行教學評價和考核提供了標準,在規定基礎教育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以及教學建議和評價方面均具有指導性意義。但需要指出的是,從新課程標準看教學評一致性,只能在宏觀上對效果進行評價,教學和學習這兩種行為都需要具體的過程做支持才能顯示出其有效性,而教與學的主體又明顯不同,如何使二者被充分銜接在一起,使其成為有機整體,或者通過變換思路來獲得更好效果,是強化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顯然,即便是最權威的新課程標準,也未能完全站在學生立場來提出要求。
二、結合教材內容看教學評有效性
教學目標的一致性程度被認為是教學評價的核心所在,若教學目標設定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教學評一致性自然無法順利實現。關于教學目標,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遵循新課程標準前提下,只要教師把握好教材內容的銜接,并使其與學生特點關聯在一起,便能夠實現最終教學目標。這種說法在特定時期下也許適用,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并不科學。教材在某種程度上可看成是對教學大綱的細化,以及對大綱內容的具體闡述,在關聯新課程標準后,其內容所具有的發展性更強,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為明確了教學目標。跳過“學生學習”這個過程,教學目標的實施很容易與教學評價相掛鉤,后者也會更加容易地對教學行為實施情況作出合理判斷和評估。但這樣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缺少了重要主體的參與,即學生,準確來說,是學生學習行為的具體表現,并不是學習結果。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對學生每個部分的學習都做了明確要求,課后練習也非常具有針對性,如八年級上冊的《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練習部分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而對于教師來說,在看似完美的條件下,只要借助教材所給出的內容,或按照教材所提出的思路來實施教學行為,并有針對性地給出評價,就能夠獲得準確的評價結果。事實上,這種想法并不正確,因為沒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包含進去,而只是在針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三、對教學評的進一步認識
從心理學視角分析,行為主體主要解決“由誰來做”的問題,所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或與學習相關的其他行為。因此文章認為,教學目標的提出應與學生緊密關聯,也就是說,應該由學生提出“目標”,而不是教師。結合上段論述來看,即便教師能夠非常可觀的給出評價,但由于目標和內容均由教材和教師所提出,因此目標制定的客觀性就會大打折扣。事實上,我們在表述教學目標時,經常會習慣性地忽略掉行為主體,即學生,并認為,只有在教師和教材的引領下,目標的設置才會科學和有意義。對比下面幾項要求來看:
第一,“通過理解和掌握構詞法,擴大詞匯量”;
第二,“通過快速閱讀,準確把握文章中心”;
第三,“培養尋讀、跳讀等閱讀技能”;
第四,“使學生了解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的區別”。
顯然,前兩項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后兩項的行為主體是教師。前兩項很好把握,因為給出了具體要求和內容,甚至限定的范圍;但后兩項就很難獲得準確評價了,怎樣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尋讀”“跳讀”技能?內容本身與學生興趣愛好的匹配度是否應該成為影響評價結果的要素?心態、情緒等,是否也應該被包含在評價要素中?顯然,由教師來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或未能站在學生角度和立場來設定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行為是有失客觀性的,會直接影響到評價結果,也會對后續教學目標的設定帶來影響。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認為,阻礙教學評有效性和一致性進一步增強的關鍵在于觀念,事實上,有關這方面的實證案例研究也較少,我們的教育教學存在嚴重的主觀性,從教育出發也好,較教師出發也罷,有時候甚至會關聯到社會和國家層面,但就是無法關聯學生本身,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是被動的接受者,在這種情況下,目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就很難通過評價被真實地反映出來,即便反映了,也忽略了學生這一重要主體。
參考文獻
[1]劉丹.初中英語“教、學、評”教學路徑的有效思考[J].中學生英語,2019(44):59.
[2]趙靜,楊欽芬.英語具身化教學的意蘊、樣態及建構[J].教學與管理,2021(30):109-112.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英語“教-學-評”理念對建構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542),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