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繞芬
摘要: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思維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過于被動,缺乏獨立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重點是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踐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讓學生可以自覺自主地參與到活潑和生動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來。同時,數學教師也需要對于數學知識靈活加以應用,要促使學生的潛能以及個性得到充分的開發,并且進一步的發展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這是課堂上組織數學教學活動過程當中不可忽視的一項任務,同時也是教學的主要目標。本篇文章主要是關于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研究,以供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數學課堂;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需要促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增強,要讓學生具備獨立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夠學會獨立地進行思考,避免思維的定勢性或者片面性。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需要開展有針對性以及有計劃、有目的的訓練,要通過長期的引導和激勵的方式促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同時也幫助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批判性、深刻性、廣闊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也需要轉變思想觀念,要通過采取合理及科學的舉措,促使學生多維度對于問題進行思考,同時也需要讓學生通過多種思維技巧來解決數學問題,還需要組織開展創新型、拓寬型、趣味型的數學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1]。
一、培養和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以及靈活性
思維深刻性指的就是思維的深度,也就是發現以及辨別事物根本性質的能力。而思維的靈活性則是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來進行分析和思考。從學生角度而言,其思維深刻性主要表現在解答數學題目時非常渴望能夠理解題目涵義。同時,學生還能夠自主分析題目意思,并在正確分析題意之后進行正確解答;而靈活性思維主要表現在其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從多種方法中選取相對正確且簡單的解決方法,靈活性思維的突出表現在于善于發現新因素,能夠在思維受阻時及時采用新的策略,從而探索出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從低年級開始,加強對學思維深刻性的培養和提升。
比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學生完整思維過程的表達,讓其講述自身對于數學題目的整個理解過程,清楚的說明思路,并對本節課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概括[2]。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應當培養其整理以及歸納單元數學知識的能力,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把握數學題目內在的本質規律以及聯系等,并對其進行高度概括。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設計適量的練習題,以便更好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概括以及推理能力[3]。
二、培養和提升學生數學方面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另外,在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際測量以及收集數據等活動,將數學知識學習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其逐步參與到數學概念建立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學會采用多種方式,從多種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發展,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在教授厘米和米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測量教室長度、桌椅長度等,通過這種較為有趣的方式來學習新知識,并能夠引導學生逐漸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4]。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以及素養至關重要。
三、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質疑思維以及能力
古語有云: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俄國的科學家巴甫洛夫也曾經說過,懷疑就是發現的設想,也是探究的動力,更是創新的前提。所以說,思考源于懷疑,同時,質疑也是思索和創新的源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問題,構造良好的質疑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問題教學情境、自主性學習,以及交流評價活動中進行質疑,通過逐步滲透質疑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釋疑,在不斷的質疑、釋疑過程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能力。同時,教師還當注重質疑精神、質疑思維的培養[5]。
比如,在講授正方形面積計算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給每組學生發一個正方形的卡片,讓其計算圖形面積,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不知道邊長,怎么才能求得這個正方形的面積?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通過相互討論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的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找尋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先對正方形的邊長進行測量,然后再計算圖形面積。另外,教師還應當創設疑惑教學情境,為學生質疑提供機會,還應當精心設計矛盾,使學生善于質疑,從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以及學科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思想觀念,要破除以往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要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增強。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保障教學的目標明確,同時也需要突出教學重難點內容,還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減少學生的負擔,切實的保障教學工作落到實處。另外,也需要充分的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將知識的呈現形式加以轉換,切實保障數學教學工作能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促使學生思維具備較強的自主性以及獨立性。
參考文獻:
[1]戴云婷.在數學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多維度思維能力的措施[J].教師博覽,2021(15):77-78.
[2]楊秀芳.怎樣利用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1):58.
[3]黃曉燕.提高學生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課堂教學研究[J].中學數學,2020(01):71-72.
[4]甘建平.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139.
[5]倪春蓮.“數”與“形”融合共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J].新課程(上),2019(0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