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政敦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雙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依靠教材內容編排教學內容,采用語言傳達等教學方式,向學生傳遞豐富的語文知識,并通過課后作業進行知識的鞏固。但是“雙減”之后,作業量減少的同時,對課堂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上做出改變,以此滿足新時期的教育改革要求,并為學生帶來更科學、有效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語文知識。
一、教學內容應精簡,突出重點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秉承“多比少好”的思想,將語文教材內的知識全部傳遞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語文學識,在語文考試中獲取好成績,在語文知識的應用中能夠做到“信手拈來”。但是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其獨特的認知,對知識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限制”。為此,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適合本班學生的階段學習中,突出教學重難點知識,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掌牢記知識點,而不是在冗長的教學內容中“游蕩”,最終既沒有掌握重難點,又對整節課的知識印象不深。
例如,在《母雞》的第二課時教學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為什么作者從“討厭母雞”變成了“不敢再討厭母雞”,感受母愛的偉大。因此圍繞該知識點,教師對文章中其他的內容進行精簡,使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探索。同時,教師為了更加突出教學重點,便設置了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如:“作者為什么討厭母雞?為什么不敢再討厭母雞?情緒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便將學生的思維引至情感思考中,從而突出了“母愛”這一因素。此外,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簡,并不是“一刀切”模式,其他任何知識都可以省略,而是在時間允許、學生學習能力實際的基礎之上,對教學內容適當地擴充,由此既能夠突出重點,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學方式應簡潔,節約時間
教學改革之初,教育部倡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激發小學生的主動學習力,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部分教師開始在教學方式上“下功夫”,但是卻陷入另一個誤區,即教學方式的繁瑣化,將多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進行融合,雖然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得生機勃勃,但是形式化嚴重的課堂,并不符合“雙減”要求。為此教師要再次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保證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下,盡量“簡潔”化處理教學方式,節約課堂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學習的時間。
例如,教師在教學《海上日出》時,可以直接采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先為學生展示海上日出的視頻,使學生在腦海中又大致印象。然后再通過提問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講解文章內容,當講到重點段落時,依舊由多媒體進行展示,將太陽沖破云層的過程進行細細地品味,最后再直接展示一個提前準備好的思維導圖進行總結。整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始終以信息技術展示為主,以教師語言輔導,不僅能夠節省課堂時間,還能讓學生更加清晰、高效地學習相關知識。
三、教學評價應重視,增強引導
評價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自己,從而成為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通常以“你真棒!回答正確!你肯定在課下思考過了,不錯!”等“模糊”語言進行評價,實際上并沒有對學生反思產生具體的影響。為此,教師要重視課堂評價,針對學生具體表現做出具體的評價,或者采用生生評價的方式,既能夠帶給學生有效的學習體驗,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一課中,教師問:“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有學生回答:“豌豆苗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長葉、爬藤、開花,給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無限愉悅、生機和活力。小女孩在豌豆頑強生長的啟示下,獲得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所以她的病慢慢好了。”此時教師可以先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大家覺得回答得十分全面,給予了該學生自信。緊接著教師說:“你的回答既有條例,又有因果,一定是深刻理解之后才做出的回答。”該評價不僅肯定學生的回答,還體現了學生們的思維。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進,以更加科學、高效的方式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同時,學生們也要在教師“精簡”過的內容中,有側重地學習,抓住學習要點,才能夠增加對知識的記憶點,并提高語文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娟.“雙減”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2):47-48.
[2].“雙減”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新樣態——江蘇省第22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暨優課評選活動掠影[J].七彩語文,20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