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小紅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已日趨成熟,收到了全體師生一致好評。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包括: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搜集信息的速度快、有利于課堂情境教學的展開、拓展知識等。眾所周知,新課改之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都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授課的目的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吸收所教授的知識,影響學習效率。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僅靠語文教師口頭相授,學生對課文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只能靠直覺想象來感受,這種傳統的授課方式會抑制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阻礙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而通過信息技術教學,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讓語文教材中抽象的事物直觀化,從而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課文中的重點難點。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升和學生自身素養的形成。
一、當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新課改以后,信息技術教學形式受到了全國各地學生的熱愛,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就目前而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十分普遍,無論是教師授課前的備課,還是課堂中的講解,都借助信息技術來完成,特別是在課堂中展開情境教學時,信息技術的優勢便得以體現,雖然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然而只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正確應用信息技術,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想過,反之亦然。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重難點的有效策略
1.借助信息技術,化形象為具體
在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些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對小學生而言,對這些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讓課文中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能讓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表達的真實含義,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激發了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一文時,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感受武松從打大蟲之前到將大蟲制服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還有武松打大蟲過程中的具體行為。通過熟讀課文,學生只能靠簡單的想象來幻想武松的心理變化,對武松打大蟲的場景也沒有真切感受,因此,我在備課之前準備了“武松打虎”的視頻,并將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歸納進了制作的課件中,在學生熟讀課文以后,我提出了以下問題,如:“同學們,武松路過三碗不過崗客棧時的心理感受是什么?當武松躺在石頭上,聽到大蟲逼近以后的內心和之前相比有啥變化?當武松看到大蟲撲向自己后,內心又是什么感受?當武松收服大蟲以后,內心又是怎樣的?”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我讓學生觀看“武松打虎”的視頻,在播放視頻之前,學生都有強烈的興趣,個個聚精會神、目不轉睛的盯著屏幕,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更是全神貫注的觀看視頻,甚至有的學生還情不自禁的發出聲音,從這里可以看出,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讓復雜抽象的教材內容更加具體化,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課文內容中的片段,也從片段中,真實感受到了武松內心的心理變化,從而讓學生能輕松的回答課堂問題,感受課文內容。
2.創設感知氛圍,培養審美能力
新課改中特別指出:“要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而審美能力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對小學生而言,尚且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也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審美能力,而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然而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卻并沒有那么容易,審美能力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僅僅靠教師的只言片語是很難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因為口語教學缺乏真實情境感,不會讓學生感同身受,因此,也無法激發學生審美需求,而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入,通過各種圖片、視頻、音頻等渲染課堂氣氛,能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環境,體驗情景再現的感受,通過自身真切的真實感受和真情流露,感受到美,并掌握一定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一文時,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感覺每一位學生對學習本節課的興趣極為濃厚,因為這節課的主人公,是每一位學生都喜歡的孫悟空,首先,我讓學生閱讀全文,然后說出自己閱讀完文章以后的感受,緊接著,我借助多媒體播放《西游記》中“猴王出世”的片段,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明顯興趣濃厚,最后,我讓學生毛遂自薦,讓學生結合文章和視頻感知猴王出世的場景,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表演“猴王出世”的情景再現,通過課文的描寫,學生對文中花果山水簾洞的描寫有一定的了解,對美猴王也有一定的了解,我讓學生描述出自己心目中對花果山水簾洞場景的感受,讓學生描寫出自己對美猴王形象的理解,因此,在課堂表演的過程中,也是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過程。
3.結合實際教材,提高課堂效率
眾所周知,在小學教學中,每節課的授課時間都有規定,一般一節課僅僅是45分鐘,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篇幅長短不一,部分教師在一節課結束以后,任然沒有講完所要講授的內容,因此,借助信息技術,能讓長篇大論的教材內容簡單化,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語文實際教材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一文時,這篇文章篇幅相對較長,文中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古典小說品味里面人物形象,難點是學生對文中放風箏的場景和人物情感變化沒有直觀的感受,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授課之前,我認真備課,結合教材總結出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然后在授課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借助和文章內容有關的插圖輔助教學,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節約課堂時間的同時,也能提高課堂效率。
4.幫助學生思維,啟發學生創新
創新思維是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創新是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所需要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從小學抓起,新課改以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滲透了科學技術和創新思維的內容,旨在培養學生整體素養,而且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也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文時,我設置了幾個課前問題,如:“諸葛亮為啥明知周瑜在為難自己的情況下,但還是立下軍令狀了呢?諸葛亮為什么如此自信?諸葛亮之所以這么自信的原因是什么?”之所以在課前提出這些問題,是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全文的欲望,讓學生帶著這些思考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有任何疑難雜問,都可以在課堂中向我提出,然后我向其解釋問題,幫助學生思維,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重難點有很大的幫助,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教材內容中的重點難點更容易被理解,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整體素養。
參考文獻
[1]沈茜嵐.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0):66.
[2]賈俊英.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9(2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