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貞
摘? 要:幼兒園是兒童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3歲到6歲是兒童性格的形成時期,也是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活動空間的需求往往是多樣性和多變性的,活動空間的設置不僅要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潛能,還要具有趣味性,所以幼兒園發展不僅要注重兒童教育,還要注重兒童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幼兒園室內空間,讓孩子們能夠在有活力、創造力的地方學習和成長,為孩子創造一個真正屬于他們的世界?!拔覀兊默F實生活,就是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現實生活。”“自然環境,精神環境,每個環境的創造,都是課堂?!碧招兄恼n程資源觀,強調兒童與自然、與生活的接觸,強調兒童與環境的關系,強調學科的綜合性,強調兒童與自身經驗和生活現實的接觸。在不斷地摸索,探討和實踐中,南通市南靈幼兒園理清幼兒與幼兒園外部空間環境的關系,努力將外部空間概念與幼兒緊緊相連,推進著幼兒園課程的發展。
關鍵詞:兒童教育;自然環境;貼近生活;課程資源觀
2012年出版了《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幼兒園環境的營造已逐漸成為幼兒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不僅是幼兒園開展高水平游戲和活動的前提,也是了解幼兒興趣和特點的窗口。但在環境創造中,人們總是被“美麗的風景”所吸引,而忽視了環境創造對幼兒的影響和作用。創造環境的最終目的是支持幼兒活動,使環境與教育相結合。因此,幼兒園是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啟蒙教育場所,在幼兒園營造“以兒童為本”的環境,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和教育。幼兒園的環境應以回歸自然為基調,貫徹安全性、科學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多栽種樹木花草,構建各種充滿童趣的活動、休憩空間,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快樂、舒適、健康,充滿活力、啟發想象力的童真樂園。
我國從幼兒園戶外環境及幼兒之間的互動性出發,努力在幼兒園的環境和兒童的心理之間建立一個新的聯系,幼兒園戶外空間環境不僅僅是幼兒生活和活動的地方,也是寓教于樂的重要場所。現今,幼兒園活動空間不足,空間劃分、色彩運用等設計都有不合理性。因此,如何加強幼兒園的環境設計,共同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是必須進行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對接童心,情系幼兒
教育要以兒童自然天性為起點,讓兒童在校園中擁有一份游戲玩耍、一份好奇探究、一份遙想憧憬、一份專注執著和一份同伴同樂。陶行知指出“要從成人的殘酷里把兒童解放出來”創建自然、寬松、自由、平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把無拘無束的快樂還給孩子,這是南通市南靈幼兒園在課程改革下邁出的第一步。
南通市南靈幼兒園努力讓班級成為幼兒心靈的棲息地,讓幼兒園成為幼兒終生眷念的地方。一天的好心情從晨間開始。園門口的擺放的小動物紙偶,成了孩子們每天來園時的一份期待和滿足,進教室,孩子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與教師打招呼、擁抱、擊掌、揮揮手,輕輕一個吻等,自由、自然、自主、自為,童心童趣,從晨間開始。在處理教師與孩子的關系時,教師不僅要尊重孩子,還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和成就。孩子們不小,因為他們有無限的創造潛力。尊重和信任小孩子,和他們交朋友。在共存中,創造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環境。例如,有一次區域活動,用紙板、塑料積木、木頭積木搭建長廊時,搭好的長廊不停地倒塌,孩子們非常沮喪。他們聚在一起,討論怎樣讓搭建的長廊更結實?一直沒有答案,孩子們來問我,我沒有明確地告訴他們,而是請他們可以將想出來的方法試一試,也可以回家去尋找答案,問問爸爸媽媽,也可以去書上、網上尋找答案。然后用各自找到的答案再嘗試搭建,比比誰的方法最牢固。這樣的活動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孩子們會更輕松、有興趣、更活躍和更有成就感。在實踐中發現,如果我們蹲下來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工作,一起學習,孩子們會更投入當時的活動,幸福感提升,并且思維的敏捷度、注意力的專注也相應提高,當教師融入幼兒的活動時,他們會和你更親近,也更愿意與你討論問題,幼兒感到受到了尊重。這時,你不再是純粹的教師角色,但這時你卻成了一個真正的教師。在和諧的環境中,在師生的不斷互動和對話中,幼兒快樂在增長,教師的能力在提高。
二、對接學習,內化自我
陶行知提出了兒童的六大解放觀點,他提醒教師,當前的課程改革,首先是解放幼兒,即使規范也應在解放的思想指導下規范幼兒。要解放幼兒,首先要解放教師的思想,工作中,肯定教師勇于創設改變氛圍,在園內開展好讀書,讀好書的各類活動,經典誦讀,交流感悟,分享體會等多彩的活動。通過走出園門、專家解讀、網絡資源、教師沙龍等,讓教師的學習、思考成為自覺行為,逐步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教師解放,那么,教師對幼兒的解放在教師教育行為的潛移默化中慢慢滲透和實施,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兒童:將玩具、學具、用具、工具等讓幼兒自己動手拿放,自己動手操作、主動實踐,幼兒成了學習的主體。在“玩”與“動”的過程中探究、體驗、感悟和提升,幼兒的知識經驗在教師的放手中建構起來,幼兒的發展在操作中成長。環境的創設如螺旋式的方式教學一般層層遞進,班級種植角,是班級幼兒的自然小世界,讓幼兒在種植活動中有所收獲,體驗成功的樂趣,也必須要有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小班容易種植且能看到結果的風信子讓幼兒感受到花開的喜悅;中、大班時,為了幫助孩子親近自然,關注周圍環境,從選擇植物品種到平時照顧,自己做海報,逐漸學會做記錄,并且養成每天做記錄的習慣?;ㄅ韬⒆觽冏约簞邮种谱鞯?,花盆下面需要有洞,可以漏水,裝土,是自己裝,撒種子是自己撒。土要選肥的、植物需要陽光、露水、風等。在參與種植和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對很多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了深入地了解,對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有了對比性的了解,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審美能力、數量概念、責任意識、與同伴的協作能力、計劃能力等都可能得到發展。每天,班上的孩子常常主動到種植區觀察,自己種植的蔬菜發芽、出土,無不使他們感到新奇,好問求知的欲望隨之而來。個個興高采烈,嘰嘰喳喳,好奇地摸著聞著。班上的孩子每人一個觀察記錄本,回到教室孩子們把自己看到的用圖畫或文字記錄下來,這些孩子從不曾如此細致、完整地觀察過植物的生長過程,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種的,自己來澆水、自己來記錄,所以他們的心情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幼兒參與種植與管理,既能鍛煉多種運動能力,也能獲得很多種植方面以及有關植物甚至動物的經驗,如小小的一片種植園地給了孩子們一個觀察與發現,付出與收獲的自由空間,在這里他們分工、合作、交流、分享,達到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讓孩子們體會果實的來之不易和收獲豐收的喜悅。種植園地成為孩子獲得主體發展的樂園。孩子們為自己創設的美麗的一角成為幼兒園戶外環境景觀的一部分而驕傲。
三、對接環境,看到需要
從兒童的發展需要出發,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取得豐富的學問,南通市南靈幼兒園逐步實現一步一觀,觀觀皆游戲,一處一景,景景皆相宜。幼兒園環境不同區域的合理配置,為幼兒園環境設計提供獨特視角。
1. 打開空間。空間會對幼兒產生最即時的影響,教室內外環境的互通決定著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教師將走廊,灌木叢,美術室隔斷打開,增設小河、沙池,木樁、小木屋,攀爬區等,后面的廢棄地變成了花圃、小菜園和游戲的草坪。從看到玩,從靜態到動態,打破了場地的限制,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人人是創造之人,在小河邊釣魚,在木屋里看書,在草地的帳篷里說說悄悄話,在攀爬區運動,在木樁上可坐、可玩,還有著走迷宮的樂趣等,開放的空間讓幼兒的腳步暢通無阻,開放的視線讓幼兒賞心悅目,開放的自然環境成了幼兒學習的課堂。
2. 規劃空間。幼兒園的空間設計要站在幼兒平等的視角去觀察,體會幼兒的心理需求和成長過程,設計和構建適合幼兒成長的趣味性空間。南通市南靈幼兒園將大廳、走廊、樓梯及專用室等公共空間充分合理地利用,發揮其功能最大化。廢置的小房間,打造成圖書漂流室,走廊,圖書室、科學發現室、美工坊幼兒在探索中成長;大廳是每個主題精彩呈現的地方;樓梯間里的玩具和運動設備,合理存放、拿放便利等,教師在探索實踐中,努力解放著孩子們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讓幼兒園內的每一塊空間都有著教育的訴說,每一處空間都發揮著教育功能。
3. 利用空間。幼兒園是促使幼兒實現從“生物人”到“社會人”轉變的場所,面向21世紀的人才應是具備全方位素養的“開拓性”人才,這種人才的培養,理所當然應從啟蒙教育開始。交往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南通市南靈幼兒園將幼兒交往空間打通,從動靜、區域聯動,過道、戶外將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合理規劃和設置活動區,每一處,都反映著幼兒的思考、發現、創作的過程,為幼兒營造著促進其發展的環境。
四、對接游戲,看到潛能
追隨幼兒,自然游戲,根據幼兒的心理行為分析,探討了“軟”的理念對于幼兒的作用及其在安全性設計方面的應用。小河中的沉浮和釣魚,玩沙中的建構,平衡中的情境、建構后孩子們做客戶、做驗收人員等,室內外寬松的物質環境、人文環境及豐富的游戲材料讓孩子們自由取放,快樂體驗,滿足孩子們在互動中暢想和暢玩。幼兒的小主人態度,使游戲以多種形式、以不同的切入點廣泛深入到區域中。
五、對接課程,看到價值
為建構適宜的課程體系,南通市南靈幼兒園實施與童心對接的課程,逐漸讓幼兒園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及興趣與需要,促進幼兒多方面經驗的積累。一日活動的時間實行彈性安排,區域游戲和集體活動不再是分割的個體,自由、寬松的時間,孩子們不再為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活動而緊張,孩子們可以在一天內自己靈活地安排完成活動的時間。例如:班級中有一名幼兒,平時畫畫動作慢,畫得快的幼兒都出去玩回來啦,她還沒畫好,教師催,自己急,為此,產生了怕上幼兒園的心理,自從實行活動時間彈性安排以后,她畫畫沒完成,可以在區域游戲時選擇美術區繼續繪畫,自由、寬松的環境,讓孩子開心起來,同時也吸引著孩子們專注地投入活動,激發和提升他們的興趣。
班級的觀賞區與美化環境的作用為主,在欣賞各個種類的植物的同時,幼兒也學會了照顧植物的方法,小班幼兒夾夾子的方法記錄自己每天做了什么。
熟悉的蔬菜:土豆洋蔥和大蒜,他們一起討論蔬菜應該種植在哪里,根據討論結果,土培區和水培區誕生。分組種植,比較一下同一種蔬菜種在土和水里,哪種長得更快。并以小組的形式,輪流記錄。帶著對土培和水培的猜想,實驗區中,豆豆可能可以生長的介質,添加為4個:土、水、糖水、鹽水,在與孩子們的討論中,他們思考著,觀察著,表達著。那么到底哪里的豆豆會先發芽?
基于兒童視角下的幼兒園環境應尊重兒童的個體意志和興趣,關注兒童的心理舒適需要,保持游戲與情感的互動,保持兒童、教師與兒童之間的情感互動加強環境色彩、游戲與教育環境的協調,寓教于樂,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標,緊密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兒童攝影,用相機拍下他們在幼兒園最喜歡的地方;兒童素描,用畫筆畫出他們最喜歡的一角;兒童導游,引導客人參觀幼兒園,驕傲地談論他們自己的幼兒園。誰是幼兒園環境的主人?孩子才是幼兒園環境的真正主人。學會感受孩子的心靈,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讓孩子成為環境的創造者。當孩子成為幼兒園環境的主人時,當環境尊重孩子的意愿時,當環境幫助孩子發揮創造力時,就會帶來歡樂和驚奇。事實上,這就是環境的價值。環境的創造既是課程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這種支持應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他應該以幼兒的自主發展為基礎,體現對人的教育的尊重。環境是孩子的家,正如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永平所強調的:“環境要讓幼兒的思想看得見,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讓幼兒的經驗看得見,讓幼兒的愿望看得見。”
幼兒園教育必須真心誠意地尊重兒童,走近兒童,這也是幼兒園為之不斷努力和探索的方向。只有幼兒園環境課程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教師貼近兒童的心靈更近一點,孩子們的童年才會更快樂一點。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 張瑩. 幼兒園教育領域繪本的踐行[J]. 新課程,2022(14):197.
[2] 陳楠. 淺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J]. 當代家庭教育,2022(0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