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工具,這凸顯了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交流。但是目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剖析問題入手,圍繞情境口語,基于開放、共享、個性化和多維交互的BYOD教學理論,對小學口語教學進行了實踐。通過創設話題情境,融合人人交互和人機交互的模式,多維度訓練情境表達,豐富情境評價模式,探索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情境口語;BYOD;小學英語;口語教學
作者簡介:徐春燕,杭州育海外國語學校。
一、問題的提出
(一)思考: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對于學生來說,需要把英語作為媒介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學生需要把英語作為工具與世界進行鏈接,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播中國文化,從而更好地了解世界,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因此,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教師需要創設豐富有效的語言情境,采取有效的口語教學方法,逐步提升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的綜合水平。
(二)審視: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在進行口語教學實踐之前,筆者借助在線問卷調查對所教四年級學生的英語口語影響因素和英語口語練習頻率進行了調查,具體數據如下(見圖1、2):
從圖1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認為影響英語口語表達的主要因素是語言環境和訓練時間,分別占了86.44%和76.1%。從圖2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英語口語訓練時間比較少,接近一半的學生每周訓練的頻率只有1-2次。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1.話題單一。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常常會走入一個教學模式的“怪”圈——以教材單一獨立的語言知識點為中心進行口語教學,即口語操練主要圍繞單課時的目標語言展開。長此以往,學生體會不到口語表達的趣味性和交流的靈活性,逐漸失去了互動交流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大大限制了學生在口語交際能力方面的發展。
2.交互情境單一。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口語交互局限在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而且雙方的交流受到母語的干擾,從而使得交流流于表面,很難引起思維的碰撞,那么交流必然缺乏深度。同時,生生、師生的交互情境模式使得學生練習口語的時間和空間都局限在課堂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很難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
3.情境表達單一。縱觀目前的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英語教師普遍將單一低效的口語訓練模式作為口語教學的主要表達方式,比如角色扮演、對話填空、圍繞目標語言自編對話等。上述訓練模式使得學生在理解目標語言的語用功能和遷移目標語言方面受到了限制,從而達不到自然有效的口語交際效果。
4.評價方式單一。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教學評價方式單一——教師把課堂作為評價的主陣地,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模式,評價語言籠統單一,且缺乏針對性、持續性和激勵性。以課堂和教師為主的評價模式使學生對評價產生了倦怠感,甚至體會不到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和成就感。
二、情境口語、BYOD概述
(一)情境口語
情境口語是指在真實或虛擬的環境下創設話題情境、交互情境、評價情境,拓寬口語表達的維度,挖掘口語表達的深度,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從“情境口語”的字面來分析,有兩層含義:一是情境,即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要注重話題情境的創設、交互形式的創設、評價情境的創設;二是口語,即學生在不同情境中能自然、流暢、大膽地表達,達到與他人深層次交流的目的。
(二)BYOD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攜帶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設備辦公。BYOD是一種開放的、共享的、個性化的、多維交互的教與學的模式,是推動教學資源共享,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借助BYOD在同主題下創設不同類型的話題情境,融合課內外優質教學資源,通過人人交互和人機交互的口語訓練模式,優化評價主體,拓寬口語訓練的廣度,挖掘口語訓練的深度,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三、基于BYOD的小學英語情境口語教學實踐
筆者選取人教版小學英語(PEP)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 “At the farm” Part B部分開展情境口語教學實踐該部分的口語交際目標是:學生能在情境中應用句型“Are these ...?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re...”;能 熟練準確地說出農場中的動物,并談論其外在特點。
(一)迭代話題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At the farm”這個單元的課文以單一的農場為主情境(見圖3),學生的口語交際局限在一個情境之中,因此達不到口語訓練的廣度。教學資料由靜態的平面圖片和低趣味性的音頻組成,難以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內容對于擁有三年多英語口語學習經驗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邏輯起點較低,拉低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口語交際水平。因此,筆者在原主情境的基礎上拓寬話題情境,同時借助多維度的情境豐富學習資料。
主情境圖中的sheep、cows、hens、goats、horses都屬于farm animals,但horses既屬于farm animals,也屬于wild animals的范疇,因此筆者通過iPad的iMovie軟件制作了上述動物以及學生所熟知的其他動物的棲息地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后,運用“Where do ... live? They live in/on...”句型交流動物的棲息地,接著以小組形式討論根據棲息地如何劃分動物類型,最后應用“Because ... live in/on ..., they are ...”句型交流熟知的動物。
學生對于動物的分類已有所了解,筆者設計了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融合美術、信息技術、手工和語言的活動。學生借助iPad的畫圖軟件或者手繪來設計農場(見圖4),以農場主的身份具體陳述農場設計的意圖。一名學生的表達如下:Hello, I'm Jason Farmer. Welcome to my farm. There are a lot of cows on my farm. I love cows because I like milk. And there are ducks and rabbits, too. I love them because they are so cute. There are some pigs next to the rabbits. They are fat. Do you like my farm?
思維導圖
本單元的主要話題對象是農場動物,因此整個口語教學過程圍繞關鍵詞animals以螺旋上升的形式一步步進行拓展。學生完成動物分類和農場設計的任務后,筆者創設了更深層次的綜合情境。通過在線藍思系統閱讀繪本10 Things You Can Do to Protect Animals,借助MindMaster App繪制思維導圖(見圖5),提煉出“如何保護動物”的主線,進行“我是小小動物保護者”的presentation。
(二)豐富交互情境:讓學生不受時空限制地說
在日常的口語課堂上,口語交流以人人交互的形式展開。人人交互有諸多局限:其一,交互的主體是人,交際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口語訓練時間達不到質變所需的量;其二,人人交互主要分為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兩種形式,這兩種交互形式不能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因此限制了口語交流的范圍,達不到口語交際的高效率;其三,學生之間的交互以一對一或者小組形式進行,交際對象相對固定,交流達不到一定的深度。
筆者在人人交互的基礎上,通過在線智能型英語人機對話系統豐富交互情境。學生相當于請了一個私人口語教練,只要有網絡的支持,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口語交際。
“At the farm”單元的人機交互情境主要分為兩個層級:1.學生觀看圖片,應用“It's a/an...”句型說出動物。2.學生選取兩個或多個不同類型的模擬人物(系統根據性格和文化背景的差異設置了五個對話人物),進行“動物”主題式交流。交流主要圍繞以下問題進行: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at are they like? Where do they live? What do they eat? 人機交互過程中,學生選擇的人物不同,目標語言外的細節問題也有所不同。基于此,學生的口語訓練時間得到了保障,口語交流在深度和廣度上也有所提升。
(三)優化評價方式:提升英語口語表達的內驅力
學生口語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唯一的評價主體,且主要圍繞語言知識點進行評價。因此,筆者在課內外通過布置一起作業和人機對話等在線任務,豐富評價主體,優化評價方式。
筆者在一起作業App上布置了課后跟讀任務,系統根據學生朗讀的準確度、熟練度和連貫度,給出“good”或“perfect”的實時語音評價。通過調查溝通,了解到當學生得到“good”評價時,他們會反復聽原音進行多次模仿,爭取達到“perfect”。這樣的實時反饋模式促進了學生在聽力、語感和口語輸出方面的提升。隨著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內驅力得到了激發。
在實時語音反饋的基礎上,加入以星級制進行反饋的人機對話口語任務。未開始口語任務前,課時主頁面的星星是灰色的。隨著學生訓練時間的疊加,訓練任務的完成,星星的顏色逐漸變成金黃色,金黃色星星的數量和學生訓練時間成正比。這種星級遞增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可見的、可控的,所以他們對于人機對話任務始終充滿期待。
(四)進階情境表達:提高英語口語表達的實踐性
一些研究者指出, 要從意義和用法上有效掌握語言,學習者至少需要 10 到 12 次的呈現,并且這種呈現最好發生在各種不同的語境中。因此筆者設置了進階式情境表達任務。
筆者在課后拓展的情境表達任務之一是“保護動物,我們可以這樣做”的presentation。課前,學生在線閱讀繪本10 Things you can do to protect animals,初步感知繪本的主題和結構分布。課中,筆者通過呈現非洲象、北極熊等動物的視頻,創設“保護動物”的情境,學生通過解讀繪本、上網查找資料、小組討論、教師給予幫助等學習方式提煉出保護動物的措施。課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思維導圖或其他提煉方式作為支架完成“保護動物,我們可以這樣做”的演講。
借助BYOD創設多樣化的進階式情境表達方式,使學生在情境中不斷內化語言結構,提升了情境口語輸出能力。
四、實踐成效
基于BYOD的小學英語情境口語教學實踐成效如下:
(一)豐富了話題情境:樂說
在BYOD環境下,學生能夠自然地從課本情境轉移到延伸情境,還能自創情境。多樣化的情境話題使學生對于不同的情境始終保持高度的興趣,并置身于情境之中,勇于表達,樂于表達,勤于表達,大大提高了口語訓練的頻率。
(二)豐富了情境表達方式:善說
借助BYOD,學生呈現了從單詞到句子再到語篇的不同層次的口語表達。結合同主題不同話題之間的聯系,不斷鏈接內在的語言結構和生活經驗,深化英語思維,極大地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通過基于BYOD的小學英語情境口語教學,小學口語教學存在的話題、交互情境、情境表達和情境評價單一的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從而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賈積有,克勞斯·邁因策爾.運用自然語言人機交互技術創造英語對話語境[J].中國電化教育,2006(10):87-91.
[2] 林曉梁.基于人機交互的英語口語訓練課堂——治療啞巴英語的良方[J].校園英語,2016(18):100.
[3]劉霞學.對話式評價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21(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