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章對當前全國公路里程的技術等級構成進行了分析,總結了山區低等級公路設計所面臨技術、經濟、地形等方面的難點,對山區低等級公路施工和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得到以下結論: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受橫向干擾和出入口影響因素較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設計要點,為設計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山區公路;低等級公路;橋梁設計;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 U4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9-0130-03
引言
我國公路交通行業不斷快速發展,山區公路橋梁也越來越多。我國大多數貧困地區都位于山區,山區要實現與山外的交流,首要任務便是實現交通便利。經調查研究,截至2020年底,我國仍有4.9%的等外公路。等外公路條件較差,達不到低等級公路的標準,由此可知我國公路橋梁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雖然在山區建設的公路橋梁等級較低,但對于促進山區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1-3]。
與平原地區修建橋梁不同,山區面臨的困難更多,且不同的地區面臨的地勢條件不同。雖然已有的低等級公路橋梁能給類似公路設計帶來一些經驗借鑒,但由于地勢條件不同,參考的價值有限。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的設計不僅要考慮結構要求,也要考慮到降雨、植被等周邊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該文以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的設計要點為基礎,研究公路橋梁的特點和施工中存在的問題,為山區低等級公路的發展和研究做出補充[4-5]。
1 公路等級分類及構成
1.1 公路等級分類
我國公路形式多樣,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行政級別可以將公路劃分為不同的類別。表1為公路按照不同的劃分方式將公路分類。
在公路分類中,低等公路指的是三級公路和四級公路。該文所研究的山區低等級公路即為三、四級公路,按照行政來劃分,低等級公路即為縣道以下公路。
1.2 公路等級構成
圖1為2019年和2020年全國公路里程數按公路等級分類表。從中可以看出,四級公路的里程數占比最多,高達70%以上,而高速公路的里程數僅為3%左右。圖中的等外公路表示等級不足以達到最低等級的標準,占比也高達6%。對比2019年和2020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高速公路和四級公路的占比在不斷提升,而等外公路的占比在大幅度減小。由此可以得出:
(1)我國仍有超過70%的公路里程為四級公路,即低等級公路,因此低等級公路的設計不容忽視。
(2)等外公路比例在大幅度減小,說明我國更加注重提升公路的功能。
(3)二級公路和三級公路在2020年減少了0.1%,整體比例基本穩定。
我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區低等級公路的數量眾多。然而山區公路線形組合復雜,地形條件復雜,公路等級低,安全評價不足,導致安全事故頻發,因此,開展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設計要點研究極其重要。
2 山區低等級公路道路交通特點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山區低等級公路設計要點,歸納總結山區低等級公路的交通特點,如表2所示。
山區低等級公路交通特點的主要不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受橫向干擾因素較大
山區公路不同于一般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設計不必考慮橫向干擾,而山區低等級公路多為雙向車道,橫向的干擾因素不容忽視。目前常見的橫向干擾主要有人、側停車、非機動車及其他不確定因素。這些橫向干擾因素不僅會影響行車速度,也會影響道路安全。這是山區低等級道路最為明顯的特點之一,設計要符合規范要求,也要詢問當地居民,了解其生活習慣,調研其他類似路段的行人習慣和側停車密度。圖2為某山區公路,道路一旁有山坡,對車輛行駛存在干擾。
2.2 受出入口的影響大
公路出口和入口是常見的主路與支路的交叉形式。出入口一般會有其他路段的車輛匯入路中,影響正在行駛的車輛速度。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中,出入口簡單,對行駛的車輛影響較小。而山區公路本身路況復雜,出入口的設置會更加影響車輛行駛的速度。出入口設置越簡單,道路交通越有序,車輛行駛更安全。在高等級公路中不必過多考慮出入口位置對道路安全的影響,由于山區公路中出入口的復雜程度對車輛行駛影響較大,因此在設計時必須合理設置出入口的位置。
3 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設計和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山區地形條件造成的困難
與平原地區不同的是,山區地形多為溝壑,縱橫交錯,因此在進行線路設計時,既要考慮到設計的難度,也要考慮居民出行的方便,必要的時候可以高填深挖、低填淺挖路基。路基填料就近取材,既減少了整體造價,又合理利用地理優勢。山區公路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自然環境,尤其是雨水豐富的夏季,山區常常發生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對低等級公路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3.2 政府以及施工單位對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的重視度不夠
在山區修建公路往往需要當地政府的補貼,而政府單位對工程施工往往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施工效率較低。施工單位對現場施工的重視程度不足和對上崗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開展的專業培訓不足。因此,部分山區公路存在積水、沉陷、裂縫等病害,嚴重損害公路的使用壽命。
3.3 施工單位現有的技術條件落后
山區施工條件落后,施工單位技術水平有限,施工人員專業度較低,經常不按施工工序操作。并且山區試驗設備不足,經常出現混凝土質量不過關、混凝土檢測不規范等問題。混凝土的振搗不完全會導致蜂窩麻面。上述問題出現的根源是施工單位的技術條件落后。
3.4 工程造價規模的控制導致低等級公路橋梁的投入不夠
山區公路的修建多采用政府補貼與地方自籌相結合方式。山區經濟發展緩慢,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在山區公路資金投入上存在困難。建筑工程本身資金耗費巨大,且山區多為溝谷地形,為了節省資金,采用“幾”字形跨越,設計值通常選取規范的最低限值。圖3為某山區公路上的長大縱坡,以“幾”字形設計。
4 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設計要點
4.1 橋梁上下部結構形式的選擇
在設計過程中,應根據所處地形和路線的平縱指標選擇橋梁的具體跨徑。當橋梁需要跨越河流并且處于小半徑曲線段時,橋梁結構采用跨徑較小便于施工的預制梁板,比如:T形梁和小箱梁等;當橋梁需要跨越溝谷并且處于小半徑曲線段時,如果橋梁的高度不高且溝谷地形較為平坦時,橋梁結構采用現澆形式的上部結構,既有利于路線線形,也便于控制橋梁超高和加寬。
在布置橋梁孔跨時應依據橋梁所處的地質情況,選擇合理的下部結構。在設計階段,橋墩位置應遠離溝谷中心,并且盡可能設置在地質良好區域。當橋梁需要跨越沖溝和泥石流溝時,應采取多種形式的防撞和防沖刷設施,以保護橋梁下部結構,比如重力式U形臺、樁柱式橋臺等。
4.2 小半徑曲線和緩和曲線設計要點
當橋梁處于小半徑曲線段時,由于路線左側和右側的弦長差較大,一般會存在超高和加寬情況,若采用預制上部結構,應注意以下要點:
(1)通過調整內外懸臂梁的長度可以滿足路線線形的要求,采取調整跨內各個梁片的長度以及邊梁的懸臂長度更改路線弧度。
(2)當調整內外梁懸臂長度不能達到路線線形的要求時,采用加寬橋面的寬度的方式,利用防撞護欄形成路線線形。
(3)若橋面的超高值過大時,應通過預制橫坡和橋面鋪裝的方式調整橫向坡度值。當上部結構采用現澆形式時,多采用箱形形式,通過對箱梁兩側腹板的高度和地板寬短數值進行調節,從而滿足超高和加寬的要求。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具體采用哪種方式,要根據實際,確保設計具備充足的安全儲備。
4.3 設計時多采用鋼筋混凝土
在山區低等級公路建設中,一般采用小跨徑橋梁的形式。由于橋梁荷載等級較低,施工單位綜合實力不足,在設計過程中應盡可能考慮上述因素。在上部結構的選擇中,應選擇便于施工、質量可控的橋梁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預應力結構較為復雜,因此在滿足規范和標準的前提下,應較多地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
4.4 根據實際情況可采用多孔箱涵代替橋梁
若山區公路位于多雨的地區,在進行路線設計時,可選擇用箱涵來代替橋梁。雨水豐富地區,土質松軟,天然地基承載力不足,而橋梁對地基的要求極高,使得橋梁布設難度增大,導致工程投資進一步增加。因此在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條件下,可選擇多孔箱涵代替橋梁結構,原因有二:其一,箱涵結構簡單,便于施工;其二,多孔箱涵同樣可作為排水的結構,滿足要求。因此,在綜合考慮山區的實地情況下,研判使用箱涵形式是否滿足上述兩個因素,從而采用多孔箱涵以降低施工成本。
4.5 結合地方特色,設計同類型橋梁
橋梁占地面積大,對整個地區空間規劃布置影響較大。在進行橋梁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橋梁的結構安全性,也要考慮橋梁的美觀性。我國的港珠澳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河北趙州石拱橋、蘭州中山大橋等橋梁都已成為著名的景點,應結合當地特色設計橋梁。
為了使山區公路橋梁更符合當地特色,在設計之前,除了勘探地質條件以外,也可以與當地居民交流,吸取已有山區橋梁的成功經驗,了解百姓需求及當地文化。以方便居民生活為前提,綜合考慮橋梁結構、施工難度、造價、政府規范等因素,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設計出合理且符合當地需求的橋梁。
5 結語
(1)文中介紹了公路分類,分析我國不同公路等級公路的里程數,其中低等級公路占比最高。
(2)總結了山區低等級公路的交通特點,尤其是在道路線形、交通環境、車輛狀況三個方面。
(3)為了使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設計更加完善,該文分析了橋梁的設計要點和在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困難和地形條件復雜,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主管部門不夠支持,導致施工效率低。
(4)以山區低等級公路橋梁設計和施工中存在的問題為基礎,研究和分析了山區低等級設計要點。
參考文獻
[1]王憲彬, 陳思遠. 山區低等級公路彎坡組合路段安全性仿真[J]. 交通科技與經濟, 2022(1): 57-64.
[2]湯鋒. 低等級公路設計過程及平縱橫設計技術分析[J]. 時代汽車, 2021(13): 189-190.
[3]陳海源.? 山區低等級公路回頭曲線路段汽車速度與加速度特性分析[D]. 重慶:重慶交通大學, 2021.
[4]但慧娟, 程麗敏. 山區低等級公路交通安全綜合提升技術[J]. 江西建材, 2020(2): 52-53.
[5]廖世波. 合理線形指標在山區低等級公路改擴建工程中的應用[J]. 低碳世界, 2018(5): 285-286.
收稿日期:2022-02-18
作者簡介:李鵬程(1983—),男,本科,副高級工程師,從事道路與橋梁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