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耀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的課程結構也發生重要變化,章起始課作為課程內容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部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本文以章起始課的概述與作用作為切入點,介紹了當前初中數學章起始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章起始課;教學實踐
數學以其邏輯性、應用性和抽象性等特點在初中階段成為一門基礎課程,強化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不僅能為高中數學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對初中數學章起始課教學實踐活動進行深入挖掘與分析,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進步。
一、數學章起始課的概述與作用
一般來說,數學章起始課指的是數學中每一章的第一節課,其內容包括 “章引言”和“章前圖”。章起始課不僅能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進一步介紹和梳理,還能滲透新章節的知識和方法,使數學課程教學流程與節奏更加和諧。因此教師應提高對章起始課的重視程度,并采取適當措施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確保教學有效性。
二、數學章起始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期間,章起始課并未被納入教學范圍,對章起始課有所忽視。但在近年教學改革中,章起始課逐漸成為初中數學新課型。由于缺乏經驗,導致章起始課的教學模式仍處于摸索階段。章起始課從整體入手探究新舊知識的聯系,且需將數學文化、章節思想融入其中,存在一定的教學難度。為實現章起始課的教學目標,通常會采用學生自主閱讀、教師稍作講解的模式開展章起始課,多在15分鐘內完成章起始課的教學。不難看出,章起始課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無法對學生思維形成啟迪與引導,并且教師無法真實了解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質量,繼而使章起始課無法發揮出其原本作用。
(二)難以構建知識體系
章起始課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第一節課時均會予以足夠重視,并且教師會帶領學生了解章節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搭建知識結構。但該過程對學生而言具有較高難度,使章起始課教學效果受到限制。知識體系的建立涉及諸多知識內容,學生面對較多新知識容易出現難以消化的情況,甚至會引發畏難心理,而教師的引導并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生在章起始課所搭建的知識體系存在表面化、淺層化特征,學生難以真正理解章節知識間的內在邏輯。除此之外,章起始課涉及諸多新知識點,若學生無法較好地掌握章起始課的新知識,將會極大打擊學生信心,從而使學生形成“該章節知識難度高”的印象,不利于后續知識的學習。
(三)教材內容串聯難度大
章起始課在初中數學教材中的表現多為章引言、章前圖,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新舊知識間的關聯,并且涵蓋新章節的知識框架及主要內容,并涉及部分數學文化。為便于學生搭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需根據章起始課內容對教材知識進行串聯整合,但在實踐教學中,若對章起始課處理不當,會導致章起始課被劃分為多個零碎的知識板塊,不僅無法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還會進一步弱化新舊知識間的連貫性。結合上述分析可見,初中數學章起始課在實際教學中,存在教材內容串聯難度大的挑戰,若整合不當,將會直接影響數學知識間的邏輯關系。
(四)作業反饋效果有限
第一,練習時間有限。作業是鞏固課堂內容以及復習知識點的關鍵。就作業的反饋效果來看,狀況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課堂的訓練以及教學時間有限,部分學生沒有在課堂中掌握好知識。在課后,教師布置難度系數較大的作業,學生完成的難度較大,效率也較低,不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章起始課程的信心。而布置難度較低的作業時,又往往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從而使章起始課整體的教學都處于滯后現象。因此,教師在開展相關課程和布置任務時也存在一定的阻力。部分學生在課堂將時間著重放在了記錄筆記上,從而忽略了課堂的主體內容以及練習時間,雖在課堂表現優異但作業完成質量較低。
第二,評價體系單一。教師對于作業完成情況,需建立較為科學、全面的評價方式,這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并能幫助教師整理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新課改的背景下,對評價體系方面作出了新的要求,力求多元化且方法多樣,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部分教師在思想上未能積極轉變,還維持傳統的“分數論”,以分數評判學生的好壞,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信心。部分教師通過作業的反饋,實行課堂測驗制,加大了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恐懼心理,并難以推進數學章起始課程的開展。
三、優化數學章起始課教學的措施
(一)針對章前內容進行深入分析
第一,解讀章前內容,明確教材知識。首先,教師應明確教學章的主題內容,通過章前的圖片及引言等方面,提煉出本章節的教學主線,并做好相關批注,方便系統性地制訂教案。其次,是分割方法的問題,由于引言和章前圖涵蓋內容較多,僅僅依靠課堂時間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因此要通過模塊化分解的手段結合思維導圖,將章前知識點分解,幫助學生吸收。
第二,深挖章前內涵,揭示隱性知識。除教材中所明確指出的主線之外,教師還要加強對章前內容中隱性知識的揭示,在主體框架中,豐富內容,擴充學生的眼界及知識。采用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讓學生在變幻莫測的試題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依據所挖掘的隱性知識,巧設問題,讓學生依據教師的教學思路前進,將發言權與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充分做好指導工作。
第三,整合章前知識,完善系統結構。通過以上分析以及數據關鍵詞的整理,系統性地設計及加工,將零散的知識形成關聯性的思路,并做好取舍。仍然建議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章前研究思路、教學理念、求值知識、基本形式、運算方程等建立起各自的分支,針對不同的教學環境及時調整,并形成系統性的教學方案。
(二)建立具體的教學情境
在當前的數學課程教學中,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不高,一方面制約了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產生了一定的制約。章起始課作為一章的起始點和導入點,提高章起始課的教學質量不僅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得到有效調動,還能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形成獨具特色的思維模式與思維體系,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和提升。教師可針對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不強這一問題,采用教學情境構建法進行有效推動,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更加全面,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全等三角形》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情境的創設,要求學生針對生活中常見的大小形狀相同的圖形或圖案進行分析,并引導他們對全等圖形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為全等三角形的學習奠定基礎。之后,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紙板上畫一個任意三角形,并將另一張紙板固定在三角形上方,按照筆跡將兩個三角形剪下,并觀察兩個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和特點,使學生能從中得出全等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進行總結和歸納。最終使學生對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頂點、對應角、對應邊以及二者的位置關系特點做到明確認知,使學生在情境構建中對全等三角形的學習進一步深入。在整個情境教學流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實時交流與溝通,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分析,使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得以進一步提升,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做好鋪墊。
(三)引領學生的思考路徑
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完善的思考路徑及思考模式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一旦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路徑,即能將其運用于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習流程更加輕松,學習不斷進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類比。在數學科目的學習中,很多知識的特性都較為一致,因此通過對知識點的類比和分析,學生能明確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差異與聯系,讓他們更輕松地接受。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九章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對七年級下冊學過的平行線的性質進行復習,并通過類比和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性及相關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確保數學章起始課的教學效果。
(四)實現教學內容的承上啟下
章起始課作為學科內容的起始點與切入點,其往往是概念內容的介紹與整合,因此只有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梳理和掌握,才能形成新的知識生長點,讓學生通過原有知識內容的復習和認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和記憶打開通路。一方面使原有知識的學習和認知更加清晰暢通,另一方面也使新知識的學習更加便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九年級下冊第五章二次函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一次函數的相關概念和意義,對函數的相關性質具備了初步的了解和認知,教師可以列舉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即C=2πr以及S=πr2并要求學生對這兩個公式的表達形式進行對比,分析二者的含義,同時引出二次函數的概念,即將y=ax2+bx+c(a≠0)這一類型的函數稱作二次函數,一方面使學生能對一次函數的概念進行復習,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對二次函數的特征進行初步理解,降低課程引入難度。
(五)推進作業的落實和反饋
在章起始課的教學完成后,針對作業進行有效落實不僅能使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還能使教師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進行修改和調整,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由于章起始課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因此課后作業的設計也應當依托這一特點進一步深入,從而確保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數學能力得到不斷發展,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重述,讓學生能夠在重述過程當中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印象,同時也使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重點摘要能力實現充分有效的鍛煉,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在章起始課的學習過程中走過的思維路徑與思維方法進行總結,通過對思維方式或思維路徑的特點、框架和運用方式進行梳理,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靈活,思維方式更加全面,問題思路更加活躍,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和進步。
總而言之,在當前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強化對章起始課的重視程度,從課前內容分析、教學情境建構、思維路徑引領、教學內容反芻以及作業反饋的落實等措施進行深入研討,確保章起始課教學實踐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章建躍.利用幾何圖形建立直觀通過代數運算刻畫規律——“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內容分析與教學思考[J].數學通報,2021,60(6):1-6.
[2]章建躍.用幾何直觀和代數運算的方法研究三角函數[J].數學通報,2020,59(11):4-13,57.
[3]章建躍.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函數概念[J].數學通報,2020,59(9):1-8.
[4]章建躍.基于數學整體性的“四邊形”課程、教材及單元教學設計[J].數學通報,2020,59(6):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