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 周立平 吳青松
[摘 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在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師隊伍建設中,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重要且緊迫的工作任務。明確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的提升目標、把握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的自身優勢,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積極發揮教師團隊作用、提升教學和科研協同發展意識、教師黨支部的引領等多種路徑,培養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擁有“六個要”的優秀個人素養和過硬的個人業務能力,承擔立德樹人的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青年教師;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5-0051-03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強調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思政課的共性,還有其鮮明的特性,即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這就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及要求。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重要且緊迫的工作任務之一。
一、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能力提升目標
(一)個人素養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談道:“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并對思政教師個人素養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等“六個要”的要求,這也為形勢與政策青年教師個人素養的提升提供了清晰的目標。
形勢與政策課主要講授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馬克思主義形勢觀和政策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基本國情、國內外形勢及其熱點難點問題,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深刻領會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要求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不斷提升自身本領,修身修為、誠意正心、育己育人,積極擔當立德樹人的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形勢與政策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二)業務能力目標
一是“強學習力”。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理論武裝的時效性,其在教學內容中體現為專題內容更新速度快,動態性、時效性極強,每個學期都需按照教育部下發的當學期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要點的要求來開設新專題,課程內容不具備穩定性、系統性、連續性。很多投入大量精力制作的教案、講稿、課件在當學期授課之后便過時。這就要求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要具備“強學習力”,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把握新的專題內容,保持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拓展知識結構,持續夯實理論功底,始終做一名學習者。
二是“強解釋力”。形勢與政策課的特點還表現為釋疑解惑的針對性,要求形勢與政策年輕教師要具備“強解釋力”。針對學生有疑問、困惑的“點”,不要回避,更不要只是利用現象進行鋪陳,要及時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解釋,用真理的力量引導“小麥的灌漿期”“拔節孕穗期”的學生,讓青年學生在加強學理性探索中更加科學自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政治方向。
三是“強深耕力”。形勢與政策課具有教育引導綜合性的特點,其內容主要聚焦于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涉港澳臺事務、國際形勢政策等四大板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治、生態、外交、軍事、國防、安全等多個領域。如:“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正確認識我國人口問題”“打好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多邊主義:世界發展的破局之策”等等,專題設置動態多維,內容容量大且綜合性強。因此,形勢與政策課年輕教師要具備“強深耕力”,培養問題意識、問題導向,舍得付出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實現對每個學期新專題內容的深耕,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具有內在邏輯的問題群,在現象之下挖掘出理論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優勢,注重學理性啟發和思想性提升,加強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引領。
二、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的自身優勢
(一)青年教師具有突出的年齡優勢
一方面,對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而言,青年教師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加入后給團隊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這些有利于團隊年齡結構的優化,有利于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性探索,有利于課程建設的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青年教師的年齡與其教學對象“00后”大學生比較接近,存在天然的貼近性。當前,互聯網時代的“00”后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體,時代境遇賦予其全新的經驗和思維模式。學生思維活躍,信息攝入量大,對社會現實問題非常關切,對社會感知極其敏銳,亟須教師給予有效引導。青年教師,既是青年又為教師,在價值觀念、話語表達、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諸多方面與“00”后學生具有高接近度,易于貼近學生并得到學生的認同。此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三觀”的形成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青年教師的理想信仰、家國情懷、豐富學識、寬廣視野、人格魅力、行為方式等對學生將形成極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00后”大學生喜愛的方式,為其釋疑解惑,帶來思想啟迪,讓學生感受到理論和思想的魅力,進而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入腦、入心的轉化率。
(二)青年教師的內在動力優勢
作為教學、科研一線的生力軍,青年教師極富進取精神,有著一股向前沖、向前闖的勁頭,更擁有面向未來的激情,工作主動性強,內在動力優勢突出。這些特質有利于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圍繞形勢與政策的課程特點及個人素養目標、業務能力目標進行不懈努力。
同時,青年教師的內在動力優勢,還體現為青年教師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敢于探索并樂于探索。青年教師的創新及探索意識,有利于推進課程教育教學創新改革。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從貼近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不懈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打造優質的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教學生態,有利于教師及時、客觀、科學地回應學生對熱點、難點問題的關切,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特別是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廣泛而深入地應用,青年教師對智慧課堂、翻轉課堂等新技術、新模式接受快速、應用嫻熟,可以將專題教學內容輔以現代教學手段表達出來,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
三、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培養路徑
(一)積極發揮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在青年教師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團隊的概念最初誕生在企業管理中,通常指工作團隊。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以共同的目標、愿景、合作為紐帶,為完成課程教育教學任務目標、推進課程建設形成與發展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學習共同體。因此,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的平臺為青年教師的實現提升目標(包括個人素養目標和個人業務能力目標)提供了重要平臺。
在團隊中,常態化的集體備課會機制,有利于推進青年教師深刻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課程特點,并為個人素養及業務能力提升提供了清晰的指向。通過團隊集體備課會,團隊負責人帶領青年教師學習、探究、悟透每學期教育部下發的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準確把握各教學板塊專題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問題。在此過程中,團隊的負責人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上要具備責任意識,要在提升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上下功夫,要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努力提升學習力、解釋力、深耕力等,培養其成為愛生知生、樂教善教的成長型教師。以專題《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集體備課為例,要明確教學目標,通過專題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積極作為,展現保護地球家園的擔當;要講清楚重點問題,即全球環境治理面臨的挑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及核心要義、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中國行動;要破解難點問題,透徹闡釋“六個堅持”的重大意義以及在碳達峰、碳中和中采取的務實行動。通過專題集體備課,提升青年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同時,按照專題板塊建立教學小組,每個小組采取老、中、青教師組合搭配,定期進行說課、磨課,積極發揮教學團隊在青年教師培養中的作用。
教學團隊要積極探索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積極鼓勵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嘗試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如:問題式、專題式、探究式、分眾式、啟發式、研討式等,呈現符合“00后”大學生喜歡的課堂生態。在充分利用形勢與政策理論課堂這一主渠道外,還要積極推進形勢與政策課認知實踐、形勢與政策配套選修課開設等延伸活動,進一步激活青年教師提升個人本領的內生動力,引導青年教師在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上下功夫、在課程教學內容的鉆研上下功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上下功夫,不斷提升自身的各項素養及能力。
重視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的配備及作用,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實踐研修及相關培訓,鼓勵進行學歷提升。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比賽,打磨自己、提高能力,以賽促教。重視團隊精神培育,積極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推進團隊精神的培育、增強團隊的凝聚力,使青年教師在教學團隊中的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二)積極培養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協同發展意識
積極培養青年教師樹立教學、科研協同發展的意識,形成以教帶研、以研促教、教研結合的協同場景,拓展課程教育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提升課程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等特點,要求教學中教師對于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熱點問題都要講清楚、講透徹。如果不能吃透理論精髓、把握教學內容的實質,教學內容的學理深度不足,就會在課堂上出現教師的“解釋力”不足,就不可能在課堂上展現出理論的魅力、思想的力量,也無法給教學提供持久的支撐力,更無法真正回應學生對時代熱點、難點問題的關切。科研是提高課程教學實效的關鍵一環,要積極探求課程內容中蘊含的可以轉化為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著力點,認真地進行聚焦,這一點對于青年教師深耕專題內容而言尤為必要。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部分青年教師忙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沒能做好科研時間的規劃,想做的教研、科研一拖再拖。對此,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都曾分享過非常寶貴的經驗,究其關鍵還在于個人的時間管理,將教學和科研協同推進,相互支撐、共同提升。
(三)重視基層教師黨支部對青年教師黨員的引領作用
形勢與政策課青年教師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黨員占比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政治要強”“情懷要深”,因此要積極發揮教師黨支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引領。在黨支部中,帶領青年教師黨員認真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其精髓、要義,體悟其魅力、價值,凝神靜氣、扎扎實實地學習,真正做到學思踐悟。“學習強國”是一個極好的理論學習平臺,青年教師要將其運用好,認真地用理論武裝頭腦。另外,黨支部也是青年教師黨員的育心之所。通過黨的理論學習、主題黨日活動、黨課學習、實踐教育活動等多種途徑,堅持從境界的高度、胸懷的廣度、思想的深度、眼界的寬度等方面,培養青年教師黨員的堅定的信仰、寬廣的胸懷、高尚的人格,正心、正念、正行,真學、真懂、真信、真講,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和政治站位。青年教師黨員應時時對標優秀黨員的標準,永遠保持對黨忠誠的品質,承擔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7.html,2018-04-13.
[4]馮剛.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趙冰華.應用型本科院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9.
[6]鞏茹敏,姜昱子.新時代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規范化建設的再審視[J].思想教育研究,2020(6):82-86.
[7]孔朝霞,王緒風.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守正創新的邏輯建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4):121-125.
[8]鄭又賢.扎實深厚的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必備素質[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6):78-83.
[9]韓美群, 周小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與科研綜合能力提升:邏輯、問題和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1(2):105-110.
[10]李大健,湯瑤, 鄧紅梅.以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賦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思想教育研究,2021(2):100-104.
[11] 習近平.在 “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21-6-30.
(責任編輯: 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