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權 張榮明

摘要: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形式,能激發學生思維、訓練學生合作交流能力;但在一些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忽略本質而追求形式、激勵形式僵化、問題簡單化或脫離學生實際、忽略獨立思考的培養等不足。對這些不足進行改進,首先需要構建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其次是優化教學環節,一是把自主探究環節翻轉到課前進行;二是通過學生的榮譽感激發,讓其積極參與小組合作;三是學習展示環節綜合運用選派代表發言和個別提問,盡可能讓每位學生有表現和鍛煉的機會;四是練習反饋環節關注到中等生和學困生,檢驗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合作學習;不足;翻轉課堂
Abstract:The?use?of?group?cooperative?learning?activities?in?classroom?teaching?can?stimulate?students'?thinking?and?train?students'?ability?of?cooperation?and?communication.?However,?in?some?teaching?practice,?there?are?some?deficiencies,?such?as?ignoring?the?essence?and?pursuing?the?form?of?group?cooperative?learning,?rigid?incentive?form,?simplifying?the?problem?or?divorced?from?the?reality?of?students,?ignoring?the?cultivation?of?independent?thinking?of?students?and?so?on.?In?order?to?improve?these?deficiencies,?at?first?it’s?needed?to?build?a?classroom?teaching?evaluation?index?system?based?on?learning?and?evaluation?of?teaching;?the?second?is?to?turn?the?independent?inquiry?link?to?the?pre?class?in?the?teaching?process.?The?third?is?to?comprehensively?use?the?selected?representative's?speech?and?individual?questions?in?the?learning?and?display?link?to?give?each?student?the?opportunity?to?express?and?exercise?as?much?as?possible;?fourth,?the?practice?feedback?link?pays?attention?to?the?secondary?students?and?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to?test?the?results?of?students'?independent?thinking.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Group?Cooperative?Learning;?Insufficient;?Flipped?Classroom
近年來,“魅力課堂”“快樂課堂”在很多學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和學生的喜歡,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中“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特別是這些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環節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1】。教學中用好合作學習的策略,會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效率倍增。相比傳統模式,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得更好,學生有了“跳一跳,摘桃子”的積極性,因此也更喜歡這樣的課堂模式。
但在實踐中出現過于追求形式而偏離了小組合作學習本質的一些問題。本文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及其原因,提出優化措施。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足
(一)追求形式,忽略本質
“魅力課堂”“快樂課堂”是以培養團隊精神為目標,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模式,以合作交流主線,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目的。有些老師把課堂氛圍弄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將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看起來皆大歡喜,教師反思起來也自認為課堂是成功的。這種課堂只注重了形式,卻丟了本質,并且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一節課下來學生并沒有學到多少。
(二)激勵形式僵化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層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2】。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渴望得到贊賞、得到認同、得到肯定。因此,許多老師都信奉這樣的道理——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3】。但一些教學課堂中形成單一的“鼓掌”模式:教師出題目——學生答出答案——全班鼓掌。這種表揚方式不是說不能用,而是整節課都在用,容易產生一種激勵疲勞,激發不起學生的進取心。其實老師給學生所打的優秀或高分也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可以在課堂練習環節設定“哪個同學完成得快可以馬上拿上來給老師當堂批改”,這樣激起學生獲得鼓勵的渴望,既讓學生努力提高正確率,同時也促進學生的做題速度。
(三)問題簡單化或脫離學生實際
探究的問題往往是教學目標的一種呈現形式,它是師生交流的紐帶,在課堂結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問題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啟發性和趣味性,在難度上要有挑戰性、可行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探究的問題設置過于簡單,不用探究都可以知道答案,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問題設置過難,脫離學生實際,又會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必然失去推動自身積極探究鉆研以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內在驅動力。
(四)忽略獨立思考的培養
有些老師把“魅力課堂”“快樂課堂”設計成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選派代表發言、同學質疑、教師小結等環節。課堂確實快樂了,學生主體作用也發揮了,卻忽略獨立思考的培養。因為在小組合作探究環節中,能夠有影響力的是尖子生,是組長,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容易產生依賴性,把解決問題的希望放到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到了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往往就由尖子生或組長發表見解,大多數學生默默地當配角,或者人云亦云。這樣不利于大部分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
二、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不足的主要方法
為解決上述的不足,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以學評教”
教師要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刻理解并切實實踐“教學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學生的發展”【4】。當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而創新人才的培養及其之后的創新成果產出,需要建立在合作創新的基礎上。在學生學習期間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其合作創新習慣和能力的逐步形成,這是許多國家倡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所在【5】。這就需要戒除形式主義,避免課堂變成“作秀場”;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觀,建立“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這可以借鑒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以學評教,即以“素質發展”為目標導向,以“學習成效”為判斷依據,以“教學過程”為調節對象,對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成效和素質發展進行全面評價,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課前學習能力性和課堂主動參與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提升【6】。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具體操作上要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自我評價和他人(尤其是學生)評價相結合。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為“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課后學習”和“學習結果”。其中,前三個指標屬于過程評價,最后一個指標屬于結果評價。指標體系的二、三級指標參見表1。
因為各課程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復雜多樣,在表1所示的指標體系設置了必選指標和可選指標,并且各級指標的權重可根據實際教學需求進行自主設定。
(二)改進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效能
既然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目的是使課堂更加高效,是為了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加好的發展,那么如何解決上面遇到的困局呢?
1.把自主探究環節翻轉到課前進行
教師在實踐中把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設計成以導學案為引導,把課堂分為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選派代表展示、同學質疑、教師小結等環節,逐個知識小板塊地循序漸進,最后布置課后作業。如果上課才發放導學案,由于學生對剛接到手的導學案還很生疏,所以在提出問題后進入自主學習環節感到吃力,花費時間太久,導致后面的教學環節時間不夠,從而課堂容量減少。因此可以借鑒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將導學環節前置到課前。
翻轉課堂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的重難點之后,提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錄制教學視頻并制作學習任務單,讓學生課前利用網絡進行視頻和文本的學習,明確學習目標以及學習的策略。這一教學模式能有效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7】。但一些學校目前的教學條件下,要想每一節都錄制成微課難度很大,讓學生課前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難度更大,照搬已有的翻轉課堂模式遇到較大的問題。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是要求學生在課前將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從而能留出更多的時間在課上進行探究。因此借鑒這個精髓,在沒有錄制微課的情況下,提前制作導學案并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課前進行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并根據自己的能力做相應的練習。
通過這樣的調整,在整個自主學習環節中,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可對學生的獨立性進行培養。每個人最好把問題的答案形成文字,在小組交流時能夠有的放矢,能力弱的學生,遇到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求他們做好標記,在小組合作探究環節有的放矢地向其他小組成員請教幫解決,這樣節約了時間,課堂容量也容易得到保障。騰出的時間放在展示、質疑環節。
2.激發每位學生的小組榮譽感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過程性評價主要以小組為評價對象。小組作為一個共同體,其成績和榮譽成為激發小組成員積極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重要動力【8】。只有善于激發每位學生的小組榮譽感,才能使其在活動中與其他組內同學共同努力,實現協同發展。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個人及小組課堂內外學習成績進行及時統計,并將學習成果以圖形、表格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在教室顯眼的位置,以此培養學生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3.代表發言環節注重每位學生的鍛煉
在選派代表發言環節,除了由小組推選同學代表全組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也可由老師抽查點名。這樣每個人都有表現和鍛煉的機會,也有壓力,這就要求每個人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通過展示,會獲得同學的肯定、老師的表揚,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會變得更自信,更樂學。同時在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尖子生為了小組的榮譽,會自動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教會其他成員。
4.?練習反饋環節關注中等生和學困生
在練習反饋環節,老師要注意個別提問,特別要關注到中等生和學困生。學生樂學了,但是每個人是否學到東西了?學到了多少?通過個別提問,除了檢驗小組合作的成果,也檢驗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當然,老師可以把這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比如練習完成后,不急于提問,而是小組交換批改、統計正確或得分情況,然后才個別提問。
結語
“魅力課堂”“快樂課堂”為教改注入了活力,這些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中激發學生思維、培養他們交流和協作能力,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但一些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時追求形式而忽視合作學習的本質,或激勵形式單調僵化,或問題設置要么簡單要么太難,或忽略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難以取得良好效果,使得一些教師產生迷惘,因噎廢食,只有領導來聽課了才采用教改模式,平時還是穿舊鞋、走老路。
為切實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首先需要建立“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指標中體現學生合作創新習慣和能力培養這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追求,以此衡量和提升課堂效果。其次對具體的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設計,一是通過引入翻轉課堂,將自主探究翻轉到課前;二是激發每位學生的小組榮譽感,讓其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三是給予每位學生發言機會,讓其進行鍛煉以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四是在練習反饋環節對中等生和學困生予以關注,讓每位學生都獲得進步。通過對教學各環節的反思,以及不斷的探索和優化,推動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提升,真正讓“魅力課堂”、“快樂課堂”更加有魅力,更加快樂!
參考文獻:
[1]王安琪,隗雪燕,張慶華.智慧教室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基于7名大學英語教師的個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10):68-76.
[2]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4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李亞慧,王為正,孫芳.基于蘇霍姆林斯基教師觀培育“123”教師精神[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6):71-73.
[4]張韻君.“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初探[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03):51-55.
[5]李亞員.國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進展與實踐框架[J].中國高校科技,2017(Z1):46-49.
[6]蔣立兵,陳佑清.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11):60-66.
[7]潘炳超.“翻轉課堂”對大學教學效果影響的準實驗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12):84-91.
[8]蔣立兵.文科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7,33(01):104-1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