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人才重要的場所,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高職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更多的強調了學生的動手實踐。針對這個特點作為高職院校在進行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落實政行企校合作的模式,能夠促進四方協同來共同構建產業學院發展,形成合作共贏機制。本文就政、行、企、校”四方協同共建高職產業學院路徑展開研究。
關鍵詞:四方協同;高職教育;產業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教育教學也在進行著不斷地改革。職業教育目前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注重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職業院校在推動經濟的發展和改善民生還有人才培養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目前成為了教育大眾化的主力軍,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沒有突出高職院校的特點,沒有能夠很好地實現校企合作。針對這一現狀,作為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研究能夠實現校企合作辦學的有效途徑,加強產教融合,更好的建設高職產業學院。為此我們應該加強政府、行業還有企業以及學校的聯動,發揮出共同的力量,堅持做到政府主導和行業指導以及校企合作和發展供應,實現合作機制的構建,推動高職產業學院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政行企校四方協同合作現狀
高職院校目前已經認識到落實政行企校協同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成為了高職院校工作者的共識和一致的追求,但是從當前實施的情況來看,高等職業院校在落實政行企校四方協同發展方面還不是特別的理想,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運行機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政府方面
國家目前已經出臺了職業教育法,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并沒有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條理來針對職業教育進行嚴格的規范,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方面沒有給到嚴格的指導,并沒有從法律層面構建一個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針對于校企合作的學校還有企業的權利和義務沒有能夠進行必要的監督和有效的約束。從法律角度來說對于雙方的利益缺乏有效的保護。另外各級政府職能部分對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的宏觀調控力度也有待加強。當前沒有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進行校企合作相關的設計和考核工作。這樣導致學校落實的一些合作項目無法得到企業的勞動部門的配合,所以校企合作在很多時候往往借助于關系構建,缺乏合作的一個內在動力,也就不能形成一個長效的合作機制。校企合作目前缺少政府的有效引導,政府在這個方面還缺少一個明確的定位,沒有給到校企合作一個激勵政策,也沒有落實相對完善的保障機制,政府的主導作用還有推動合作的力度不夠,合作機制上面還不是特別的健全。
(二)行業方面
行業方面包含了行業協會還有專業學會和專業協會等。這些機構和部門能夠提出本行業人才培養方面就要具備的職業道德還有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可以有效的推動高職院校和企業進行聯合辦學,指導學校的教師參與到企業的實踐工作中,有效的落實雙證書制度,針對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教學要求以及人才培養相關的標準做出明確的規定。制定具體的課程。參與教學基本文件和專業教學標準還有教學設備儀器標準以及評估方案的制定等這些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法律法規不是特別的健全,合作機制不夠完善,所以學校和行業之間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合作辦學,也沒有構建一個合作育人還有合作就業的辦學機制。這樣自然會影響到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目標的實現。行業協會對于高職院校辦學育人和專業建設都沒有發揮出一定的指導作用。
(三)企業方面
企業和學校的價值取向存在著差異性,學校主要是培養人才,追求辦學育人的社會效益。但是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和經濟效益。所以雙方的合作動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目標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樣導致兩者在合作方面缺乏一個共同的利益點,因此企業和學校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企業參與合作的興趣不強,因此校企合作的效率得不到提升。
(四)學校方面
在學校和企業合作方面高職院校有著較大的壓力,比如學校積極的和企業合作,而企業卻對校企合作不夠重視。比如一些高職院校和企業進行合作的時候需要制定合作方案和組織學生,并且在遇到了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也要充當解決者和協調者。雖然展開了校企合作,但是合作的關系并不是特別的穩定和牢固。很多時候合作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沒有得到一定的普及,也不夠深入。一些學校缺少主動服務意識,服務企業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而且企業也缺少一定的責任意識和原動力。
二、高職產業學院實現政行企校四方協同共建的必要性
黨中央還有國務院就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決策部署明確的指出了要加快落實現代職業教育工作,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真正的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需要搭建一個政行企校四方共建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發揮出校企的主導作用,加強政府的推動力度,堅持行業指導,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創新和技能型人才。
(一)國家高度重視職教發展需要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黨中央還有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在2014年頒布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另外教育部等六個部門引發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這些文件的頒布和進一步的落實都可以讓我們充分的認識到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對于校企合作政策的支持。這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和任務的進一步落實進行了頂層的規劃,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機。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推動高職產業學院發展方面堅持政行企校四方協同合作的模式。
(二)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進入到新時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形勢在穩步中逐漸的向更好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當前更需要創新性的人才。但是目前存在著經濟發展不穩定還有不平衡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高素質人才緊缺導致的。為此必須要不斷地完善目前的職業教育體系,要構建政府推動和行業支持的結合模式,借助校企的深度合作來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落實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國家振興計劃。構建一個人才絕技絕活代際稱稱機制,這樣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社會的發展。
(三)改善民生和維護和諧穩定的需要
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通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要注意推動經濟的發展,傳承優良的文化,同時注意解決就業問題,改善民生。我國應該說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農業大國。農村當前有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需要推動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而且農村人口的生存發展關系到了經濟的發展,也關系到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一定要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這樣才能提升人力資本。這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這就需要大力的推動職業教育,健全職業教育體系,能夠有的放矢的落實職后培訓工作,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三、政行企校四方協同共建高職產業學院路徑策略
(一)借助政行企校釋放合作辦學平臺,共建委員會
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學校和企業深層的合作和發展,要構建一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的辦學平臺,同時制定具體的制度,這樣才能確保工作有效的落實和開展,從而為實現校企之間的合作提供制度政策上面的保障。另外作為國家還有個地方省市也需要共同制定職業院校產業學院建設的相關的政策,能夠鼓勵企業和學校更好的合作,推動職業院校的發展。可以成立兩個專門的委員會,一個是專業共建公關委員會,而另一個是校企合作指導文員會,為構建工作制度還有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更好的保障,能夠明確權責,制定完善的會議制度。并且共建共管委員會主要承擔政府部門專業人才的選拔和考核,研究企業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同時制定出具體、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使專業課程體系的培養更加完善,這樣可以確保人才培養的合理性。而校企合作委員會需要針對教師到企業參與實踐還有兼職教師的選聘等內容進行商討,構建專門的校企合作的專業管理辦法,并且在具體改進課程的時候要落實剪紙教師的專業課程教學,以便于指導學生快速的走進實習狀態和投入工作,再有就是做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從而培養多部門聯動的教學機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觀念,培養更多企業需要的人才。
(二)借助政行企校,實現深度合作
在進行高職產業學院的專業建設方面要把政府主導和行業指導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當作基本原則,以此來構建崗位、課程以及教師、企業實踐和實訓為主的教學模式。企業文化要能和校園文化進行很好的對接,和政府主觀機關以及行業還有企業明確好各個專業的具體的定位,只有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制度才能創新和改善專業課程教學,制定具體的專業課程的標準,編寫和企業合作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同時要充分發揮出企業還有行業的指導作用,能根據企業制定的具體的崗位需求和新的技術進行整合,把這些新技能、技術和企業要求接軌,這樣才能真正的結合企業需求和人才需求進行教學。當然還需要加強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模式,將專業人才培養當作教學和改革的目標,和相關的企業簽訂校企合作的協議,共同編制教材的內容,共同對教材進行排版。通過密切的合作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來提高管理的效率,滿足政府、企業提出的標準以及培養更多的現代化人才,打造專業化的技能人才。
(三)借助政行企校四方協同機制,構建四共一體互動機制
在高職產業學院建設中需要搭建一個政行企校協同的機制,共同培養在校的學生還有企業的員工打造雙師教師,構建一個四共一體互惠互利和合作育人的互動機制。在共同培養學校學生方面還要結合專業和共建共管委員會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并且對政行企校這四方面的人才培養制度進行完善和修改,比如企業的兼職老師和學校的專業老師以及校外指導老師都要主動承擔起專業課程教育和開展專業的講座等方面的工作,構建一個四方合作育人的模式。另外在對企業員工共同培養方面可以和國內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且加強對實踐和實訓場地的投資與建設,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還要根據企業的員工狀況結合政府的規定進行教學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因此來構建四方合作的員工培養模式。不僅如此,構建四方合作的員工培養方式還要建立雙師培養模式,實現企業員工到教師的互派機制,比如選擇校外的教師去參加學校的培訓,又或者安排學校內專業的教師去企業實習等,當然學校也可以邀請一些專業的技術人才到學校兼任教師職位,構建專業性強和實操性強的師資團隊,共同培養雙師人才。最后就是要構建一個共同服務地方經濟的模式。進行專業化的建設,加強對專業的升級,提升高職產業學院的服務力度,能夠更好地為地方提供服務,提升學院的社會能力。構建政行校企的四方合作平臺,進行信息互通,更新知識,滿足地方和行業的需求,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同時在產業學院的發展當中需要和地方經濟進行緊密的整合,做好技術開發和培訓的服務工作,提升社會和經濟效益。
(四)借助政行企校合作平臺,構建實訓基地
高職產業學院和學校的就業單位要構建一個穩定的關系。合作企業每年可以為畢業生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和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構建一個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學校需要不斷地擴大和企業合作的關系,能夠和一流的企業保持長期的合作,構建一個學生企業分散實訓還有崗位企業員工指導的深度合作的模式。這樣可以有效的滿足畢業生頂崗實習的任務。另外也需要和省內一些大型的企業進行深層的合作,共同注資,建設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機會。
(五)借助政行企校合作平臺,構建多元評價模式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要引入具體的質量管理機制,還有行業認證體系和政行企校教學評價體系還有院校教學的督導模式。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學的質量和專業教育的水準。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提升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在對學生進行培訓和考核的過程中,要堅持教師任教和主管機關聘請企業專家參與實踐考核的一種考教分離的評價模式。也可以邀請主管機關還有企業代表來編訂教學指導書和具體的考核標準,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政行企校教學和評價機制,獲得主管機關的認可,能夠讓企業招聘到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全面的提升用人單元和畢業生本人對于學校教學的滿意度。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教育強國,職業教育不可或缺,而且在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下,職業教育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為了實現職業教育更好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可用人才,加快高職院校產業院校的發展,一定要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這時候我們尅開展政行企校四方協同的模式,構建產業院校發展新的路徑,完善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政校行企四方共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則是重要抓手、核心一環.為了這一目標早日實現,職教人還需再努一把力。本文從幾個方面針對政行企校四方協同發展模式進行分析研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合作機制,在提升學校的發展方面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議,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一些啟發和教學參考。
參考文獻:
[1]姜周.產教融合尋新路校企共建譜華章——淮安高職校高新信息技術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現狀[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3):125-126.
[2]蔣召杰,劉曉輝."三級架構、四方聯動、企校融合、工學一體"企業新型學徒制辦學模式研究——廣西機電技師學院為例[J].裝備制造技術,2019(2):247-249,256.
[3]王益.基于政行企校四方抱團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浙江省嵊州市為例[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55-59.
[4]楊洋,張蕊,周左晗.政企校三方生態共融的智能制造職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37):157-158.
[5]馬小鋒."技術領先對接社會資源"的協同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重慶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典型案例[J].科學咨詢,2016(14):144-145.
基金項目:江海職業技術學院2021教學質量提升年資助課題?“政、行、企、校”四方協同共建高職產業學院路徑研究:江海學院案例(課題編號:2021jhjg002)
作者簡介:郝曉云(1984—??),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