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麗,賈曉蘭,蓋麗娜,牛霄英,張 坦,代曉朋,傅占江
(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河北石家莊,050000)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員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17年12月,教育部提出在高校“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明確了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2]課程思政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素質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最終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在2019年召開的全軍院校長集訓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在開班式上提出了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要求所有軍事教育工作都要以立德樹人為基本遵循。[3]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的貫徹、全軍院校長集訓會議精神的落實,考量的是立德樹人視域下專業課教員課程思政的實踐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員隊伍的思政能力對學員的情感價值觀教育起重要作用,因此,提升青年專業課教員的課程思政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理論教育中,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4]醫學檢驗技術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學員所學專業課程理論內容均為基層衛生連醫療保障組或救護最常用的檢驗項目,通過專業課程的教學,全面夯實和提高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員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但是,在以往的專業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員側重于對學員進行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考查,忽視了對學員進行德育,對其職業素養的培塑和價值觀的引領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突出了以立德樹人為本質的軍事教育課程思政的實施。因此,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急需進行課程思政實踐來保障學員一線救治能力的生成。該專業學員不僅要著眼于掌握專業知識、苦練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弘揚白求恩精神、培塑愛崗敬業精神以及鍛造“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等方面的作用。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計劃都強調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調課程思政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價值觀塑造作用。學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必須著眼于檢驗技師崗位任職能力需求,在課程的理論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協同模式,充分體現課程的理想信念培塑、價值取向引領以及綜合能力提升作用。
專業課程思政實施的主陣地在課堂,而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在于教員。教員的政治信仰、思想素養、學識水平、人格魅力、職業操守等是引導學員成長的主導力量。然而,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部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教員在課堂教學環節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從2018年開始,為延攬社會優秀人才為軍隊建設服務,全軍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還專門為此重新修訂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及配套政策。院校教育中教員隊伍的組成包括軍官、社招文職人員、士官教練員等,層次多樣、受教育程度不同,導致課程思政效果不一。在課程思政實踐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教員都能明確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具有較強的角色意識,但是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掌握較為薄弱。一是他們在教學上更注重對學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培養,導致其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方面傾注的時間和精力不夠;二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教員,尤其是文職人員,是地方醫學院校而非師范院校或軍醫大學畢業,沒有系統地學習和研究過馬克思主義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相關理論知識,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薄弱、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三是一些剛入職的年輕教員本身掌握的思政理論知識就少,在工作中通過參加學習如閱讀書籍報紙、黨課學習、思政講座和教研室黨團活動等積累的思政理論知識記憶不牢,沒有經過專業的學術訓練形成系統知識,因此能想起來用到實踐中去的就更少。[5]
教員的能力決定著教學的效果,也影響著課程思政實踐水平的高低。在課程思政改革中,部分專業教員雖然具有一定的思政意識,會主動利用空余時間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實踐或教案書寫中將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理論進行聯系與融合,但由于其缺乏靈活的教學方法,如不能熟練使用案例式、討論式、演示式方法吸引學員興趣,不能充分利用微課、慕課等手段增進對學員專業知識的理解等,課堂效果不夠理想。
課程思政的本質在于立德樹人,即教員能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聯系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讓兩者產生協同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這就體現了專業課教員育人的責任意識。然而,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課程思政實踐中,一些教員雖具有良好的育人意識,但對思政資源利用不當,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簡單地嫁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無法和專業知識進行深度融合,出現為了思政而思政的現象,不僅達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反而會使學員產生抵觸情緒。同時,一些教員缺乏主動思考意識,對一些思政理論或社會事件認識不深刻,不能透過現象挖掘出其隱藏的深層含義。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員是關鍵。”[6]在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教員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教師,尤其是專業課教師要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7]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員也應嚴格按照“四有”標準要求自己,進一步提高思政理論水平,創新教學方法,深入挖缺思政元素,全方位提升育人能力,確保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
專業課教員要想獲得全面提升,首先要自己接受教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教員要自覺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等理論內容,熟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中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在提升思政學科知識素養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剛入職的年輕教員要利用空余時間閱讀思政書籍,增加思政知識儲備,積極參加具有針對性的黨課學習、思政講座和黨團活動,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課程思政改革取得的效果如何應讓學員來評價。一堂好課首先是學員能夠完全被吸引,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員首先應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加以改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教員要不斷探索適合課程思政的新的教學方式、手段,使思政內容自然、合理又得體融入專業課堂,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員要做好課程思政設計,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實現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的融合運用。另外,要及時根據時政熱點對課件中的思政內容進行更新,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育人活動。青年教員可以通過參加試講、跟班聽課、集體備課、外出培訓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思政教學能力。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二級醫學學科,專業課程與一線救治能力生成息息相關,課程中蘊含思政元素多,來源廣泛。因此,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教員在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應深入挖缺、提煉與專業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將專業內容中蘊含的價值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融入專業課堂。教員可通過集體備課和專題研討的方式挖掘潛在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素材案例集;積極參加專業性的思政案例比賽、優秀思政課教學觀摩,在實踐中不斷獲得提升;邀請思想政治教員進行指導,及時交流經驗,實現知識的互補。
“部隊常用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檢驗技術”(體系化課程改造后更名為“部隊常用醫學檢驗技術(二)”)定位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主干、核心能力課程,授課對象為該專業職業教育大專學員,他們的任職崗位是師以下部隊衛生機構檢驗技師,他們需要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部隊常用免疫和微生物學檢驗知識和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因其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簡便快速的優勢,現已在基層單位廣泛應用,在平時常見疾病的診治、戰時創傷救治中起著重要作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用于研究臨床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的診斷與鑒別、評價治療效果和判斷預后,對預防和控制部隊常見病、多發病、新增傳染病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使該專業課的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思政教育的價值培塑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員產生協同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教員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員為兩大主體,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為主載體,以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立德樹人的目標體現為依托,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進行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與探索,試圖使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員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實踐的總體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圖1)及課程思政教學具體實施策略(表1)可歸納如下。

圖1 總體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表1 課程思政具體實施策略

續表
課程思政是一種適應時代教育的理念與方法,以立德樹人為本質屬性,促使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在潤物無聲中實現對廣大學員的德育,對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學員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思政是教學理念、方式等全方位的改革過程,其改革建設需要各門課程和各位教員共同努力。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員隊伍要充分利用這一改革,盡快提升自身的課程思政素養,創新教學方法,強化思政元素所體現的育人價值觀念,從而提高課程思政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