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橋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魯迅作品
群文閱讀主要指結合相關的課堂議題選取具有相似結構性特點的文本,教師與學生共同圍繞教學議題展開深層次的閱讀理解。與傳統閱讀教學相比,群文閱讀并不是單純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是更加注重文本潛在的質量以及多個作品對學生帶來的感悟和影響。教師需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熟練掌握群文閱讀內容要點和教學方法,切實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初中語文課堂運用群文閱讀方法的現狀
1.整體經驗匱乏
雖然群文閱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在實際運用中,有一些教師還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感悟與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受到單篇閱讀教學方式的影響等。這樣便導致群文閱讀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充分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作用。特別是在小說中,由于內容特殊性教師往往會消耗多節課堂來講解一篇小說課文教學,然運用群文教學方法可以在一節課時間內完成多篇小說內容的講述,教師如沒有熟練掌握“放權”教學思路,依然采用傳統應試教育方法開展閱讀教學,就會大大降低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2.教學認知薄弱
初中各類經典作品內容的閱讀,教師需要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但是從整體視角來看,這種創新化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差強人意。造成此種問題的原因在于兩方面,其一是因為教師沒有全面了解作品“議題”的基本內容;其二是教師將可以達成共識的知識點混淆,甚至少許教師將群文閱讀單純作為一種增加初中學生語文閱讀數量的途徑。這對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3.師生間缺少足夠溝通
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語文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的基礎學科,在開展閱讀訓練期間,學生可以充分散發自己的激情和語言技巧積極參與到閱讀氛圍當中,針對一些小說類題材,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練習期間,教師與學生在學習理念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性,比如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方法的基本目標是為了促使學生深層次分析并理解作品核心內容,但學生往往認為教師只是為他們增添了更多文章閱讀的數量,在此過程中對語文閱讀產生了抵觸、消極情緒。對于學生此種反應和情緒來講,很多教師并沒有在第一時間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反而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對群文閱讀方法的重視力度逐漸下降,甚至對語文閱讀訓練環節產生厭煩心理。
二 初中群文閱讀方法的應用策略
1.拓展學生認知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訓練,可以通過深層次分析教師提出的中心話題來拓寬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文閱讀綜合能力。針對學習多篇均是同一位作者筆下文章作品而言,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查看課文注釋來了解創作者的生活背景及作品創作背景,再來閱讀作者筆下的同系列作品,深層次感受不同題材作品潛在的意蘊,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文學家的認知。
初中語文教學涉及到多篇魯迅作品,主要有《一件小事》《故鄉》《記念劉和珍君》等等,魯迅創作有的詼諧、幽默、沉郁等促使初中生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其文學作品的真諦。另外,學習魯迅作品,教師更加注重學生是否正確理解文章內容要點,而忽視學生對作者及其背景的了解程度,在此情況下雖然語文教學質量獲得了提升,但是學生并沒有在此教學階段中熟練掌握魯迅的創作技巧,導致學生在面對魯迅經典作品過程中產生一種畏懼和抵觸心理。
為了有效打破此種界限,教師可以選取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展開閱讀群文訓練,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令其深層次探析魯迅生活年代的基本特征及創作背景。另外,教師除了將初中階段語文教材中魯迅的文章整合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還需要為學生提供教材外魯迅的經典代表作品,如《影的告別》《野草題辭》等。這種深入作者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解掌握不同文體、作品題材的基礎上對魯迅的人生發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認知。同時也能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目標。
2.把握相應的閱讀節奏
閱讀通常劃分為理性閱讀和感性閱讀兩種方式,感性閱讀主要圍繞單一角度來感受閱讀內容,而理性閱讀則是在雙向溝通的角度以文字和創作背景為媒介強化彼此間的對話。如果說感性閱讀是對文章作品進行深層次感知,那理性閱讀便可以在熟練掌握閱讀技巧的前提下,對作品核心內容及潛在含義展開細致化匯總和闡明。根據魯迅創作作品的基本特點分析,在群文閱讀方式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在詳細閱讀階段中尋找出各類問題的準確答案。魯迅在文章中運用了大量比喻手法,比如將自己比作一間沒有窗戶的房屋等,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即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或深淵環境中,他也要對現實生活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在這生動形象的比喻下彰顯出魯迅具有一種不服輸的戰斗精神。
比如在《過客》這篇文章作品中,魯迅接連寫出好幾個“沒一處”;在《影的告別》一文中,連續運用“我不愿意”等字詞連接上下文,也凸顯出魯迅“渡光人”的角色。另外,魯迅這一生都在努力實現自己的誓言和意愿,這也充分代表著魯迅在身處黑暗的情況下仍然不懈努力朝向目標前進。學生在開展閱讀訓練期間可以通過文中多次提到的重復性字詞或語句來感悟作品中心思想,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文章基本內容,切實提高自身的理性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
通過對魯迅經典作品的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理性閱讀等方式深層次探析多篇作品中潛在的共同點以及蘊含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在課堂結束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書寫一篇讀后感,這對于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來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狀況展開針對性、科學性的指導教育,為學生構建良好閱讀體驗提供更多的扶持與幫助,促使學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感受魯迅筆下的文學作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群文閱讀效率。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采用群文閱讀方法,并在堅持閱讀自主性、延伸性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深層次感悟作品內容,幫助學生通過不同類型題材來認識魯迅,體會語文閱讀中的奧妙與魅力,充分感受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先生的文學風采與氣節,進一步提升初中生在閱讀訓練中的能力水平,為以后的綜合學習及自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