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華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學研究者對于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利用閱讀材料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教學內容的可塑性值得研究,本文以此為出發點,探索高中化學閱讀材料使用現狀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策略,希望對于高中化學改革提供一定的新穎思路。
關鍵詞:高中化學;閱讀材料;使用現狀;對策研究
“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可以通過更多的素材來了解與學科相關的知識點,從而讓他們對于學科的認識以及相關知識點的運用能夠有一個更為多元化的機會。隨著教材改革不斷與時俱進,閱讀材料如何駕馭可以發揮其更大價值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的進行探究,作為高中化學老師,也需要打破傳統模式,挖掘閱讀材料的使用新型方式和方法,助力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提升。
一、高中化學閱讀材料的重要作用
閱讀材料不僅可以拓展視野,同時也是綜合性學科知識的良好補充,下面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高中化學閱讀材料引入教學的重要性。希望對于教師重視閱讀材料、挖掘閱讀材料、學生閱讀興趣提升等有一定的借鑒。
(一)有助于落實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新課標之下,各學科如何在教學中落實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備受關注,新課標要求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本門課程的相關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技能,拓展一定的視野,而閱讀材料對于這種要求來說就是一種很好地補充。通過閱讀材料可以了解更多與社會相關的知識與內容,感悟化學的實用價值以及化學知識的魅力,這是貫徹新課標理念的良好催化劑。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閱讀材料是課內外知識的銜接素材,可以充分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及思考能力,讓他們對于知識的由來,發展以及未來趨勢等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做到由點到面,理解的更透徹,使用的更加順手,這也是學以致用的目的所在。除此之外,很多閱讀素材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化學知識對于生活的引導價值,感悟化學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對于學生科學素養、歷史素養等來說都是一種推動力。通過閱讀讓學生形成化學理念,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促使他們勇于創新,學會履行社會責任。
(三)豐富教師教學素材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書育人質量日益重要,如何能夠挖掘更多的素材,讓學生學習本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多元知識,因而閱讀材料的使用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良好的教學素材補充,可以讓教師的教學設計內容更多,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讓教學更具深度,教學內容更具拓展性。
二、高中化學閱讀材料使用現狀
為了了解高中化學閱讀材料使用情況,本文也對本校的高中化學課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當前來看,高中化學教師對于閱讀素材的挖掘欲望與能力呈現逐步提升的狀態,但是從目的來看,很多老師運用閱讀素材往往是為了彌補課時短缺問題,同時也相兼顧當前大閱讀的背景,落實教學責任。從學生角度來看,他們對于閱讀材料的興趣度還不是很高,教師缺乏有效引導之下,很多學生感覺閱讀相關材料是一種學習責任,久而久之有一種枯燥之感。
三、高中化學閱讀材料使用效率提升建議
通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化學閱讀材料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教師應當善于挖掘,學生應當提高關注度,那么如何能夠將閱讀材料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與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還是密切相關的,下面則對此展開論述。
(一)教師更新閱讀材料使用理念
從閱讀素材的選材和放置位置可以看出,高中化學閱讀素材與相關章節的知識點是密切相關的,具有針對性、特殊性、特色性等。因而老師應當首先要理解它的存在價值,切實想去挖掘閱讀素材的使用方式。降低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從而利用豐富的閱讀材料來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同時,在教學設計方面以及教案撰寫方面都應當加大閱讀材料的融入程度,助力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加強教學深度與廣度。
(二)拓展閱讀材料的利用方式
高中化學教材當中的閱讀材料從知識涵蓋來說是對本身教材的一種補充,老師應當善于挖掘運用它的方式,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來開展課堂。首先,老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選擇利用方式,諸如除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之外,還可以讓他們對于閱讀材料進行剖析,尋找閱讀材料與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讓閱讀材料的深度得以挖掘。同時,還可以為了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結合互聯網的優勢讓學生對于閱讀材料進行一個篩選和甄別,增強他們的探索能力,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喜歡的閱讀素材,老師進行引導。
總結
綜上可以看出,高中化學教學改革需要從多元視角出發,既然教材中不斷的增強閱讀材料,同時教育部門也一直在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因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夠挖掘更多閱讀材料,尋求更高效的運用方法至關重要。本文也對此進行了探索,鑒于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于高中化學老師駕馭閱讀材料,提高教學效率,助力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有一定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張雨萌.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教材閱讀材料的應用研究[D].延邊大學,2021.
[2]高娃. 三種版本高中化學教材中閱讀材料呈現形式對比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