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園共育就是指幼兒園與家庭共同配合、互相支持產生的教育合力,有利于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近年來,伴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傳統的電話交流、家長座談會以及家訪的陳舊家園共育模式被徹底打破了,有效提升了幼兒園家長想要加入并幫助幼兒園教育的積極性。因此,本文通過對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影響因素與家長協助教育的意義進行簡要剖析,深入探討該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增強家園共育的策略,提升幼兒園教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家園共育;策略
家園共育成為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系紐帶。傳統的家園共育通常體現為家長座談會、電話交流等形式。伴隨網絡技術的進步與普及,家庭與幼兒園的交流方式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實現了家庭和幼兒園之間雙向互動,使雙方可以同步教育孩子,其最終目的是共同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并保持良好健康的狀態。為了從多方面了解家園共育的現狀,得到更多重要、詳細的信息,深入挖掘“互聯網+”背景下家園共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現狀
(一)家庭層面
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教育缺乏參與意識,其重視程度不高,認為將學前教育的任務交給教師就夠了。還有一部分家長,其教育觀念與幼兒園的教育觀念不相符,無法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無法實現家園共育的和諧發展。這些家長依舊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待孩子犯下的錯誤,例如責備、打罵等等,利用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同時還會使幼兒時期的孩子產生逆反、害怕的心理,甚至會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家長望子成才的心理太過急切,常常將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進行對比,忽略了要遵守順從天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特點,致使幼兒時期的孩子失去了童年應有的童趣。
(二)幼兒園方面
教師通常會使用傳統的家園共育交流形式,例如,通過電話溝通、展開家長座談會等傳統溝通方式。使用傳統的家園共育交流方式無法同時將每個孩子在幼兒園中的表現與其家長進行交流。部分教師不善于運用家長資源,引導家長挖掘自身的潛在教育資源將其優勢合并為教育合力。而且,教師在展開家園共育活動方面嚴重缺乏嘗試與探索的意識。
二、家長助教的意義
運用家長助教的方式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填充了學校缺少的教育資源與人才等。學校展開家長助教的活動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過程,實現了雙贏的局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家長是一個豐富的教育資源庫,將這些資源充分利用可以填補學校在教育資源方面的不足,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氣質、性格、品德修養以及工作環境,具備了多種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資源。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作為學校與家長共同的愿望,大多數家長是愿意加入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例如,籃球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不僅可以強健體魄,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團隊意識,學校想設立一個籃球興趣小組,從小培養孩子的籃球興趣,但由于學校沒有專業的籃球教練或沒有經費聘請專業的籃球教練,此時家長助教就很重要了。如果有一名學生家長是籃球教練或者是一名籃球愛好者,打籃球非常好,學校就可以邀請這位家長來學校給孩子們講解有關籃球方面的知識,傳授一些初級籃球技巧與打籃球的保護措施,引領孩子體會籃球的魅力,提高孩子對籃球的興趣。家長參與到課堂中,是家庭與學校兩者的需求伴隨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當代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更信賴科學教育,更敢于開放性嘗試的特點,不再作為一個局外人與監督者,更側重于培養親子關系,會主動參與到孩子的生活當中,愿意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進步,愿意花費更多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這種教育局面中,多數家長在尋找機會走入學校,成為教師,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所以,家長助教是家庭與學校共同期盼的教育模式。家長助教模式有利于增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可以使家長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更加了解,體會教師的辛苦,了解這份工作的特點,有利于家長配合學校的工作,家庭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從不同家長的社會經歷、工作專業、性格特點中得到啟示,在家長助教活動中共同發展。通過家長助教活動,孩子與家長之間可以重新認識,家長運用自身專業為同學們上課時,孩子會以一個全新的視角認知與關注自己的家長,與此同時,家長也會對孩子有全新的認識,了解到平常觀察不到的方面,例如,孩子在發展、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等,然后反觀自己的教育方法,再對不足之處進行優化。
三、家長進課堂校園共育活動的措施
從事不同行業的家長是學校珍貴的教育資源,家長助教活動使家園共育重要的教育方式。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通過家長助教活動提升家長的參與積極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家長進課堂活動
選擇家長助教的過程務必要遵守自愿、主動、尊重的原則。眾所周知,家長畢竟不是真正的教師,沒有接受過有關的培訓與學習,大部分家長會心存顧慮,擔心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不了解如何組織學生、不了解要傳授什么知識等等,為了打消家長們的顧慮,要明確學校與家長是共同協作的關系,不會差別對待,會幫助家長順利完成助教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向家長宣傳,例如。在展開活動之前,學校可以利用家長座談會邀請家長觀看家長助教的活動錄像以及一些有關的網絡資料,向家長詳細具體的介紹家長助教活動,并展示一些成功的活動案例,是家長認識到家長助教是一個和孩子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教育過程,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提升家長的自信心,取得家長的認同與支持。
(二)選擇合適的家長助教
為了家長助教活動可以順利推進學校務必要對家長的性格特點、從事工作、社會關系等方面中尋找到可利用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與分類。惡意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完成這項工作,使學校更加了解家長,然后按照教學的需求以及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家長進行助教活動。例如,學校要展開與草木知識有關的教學活動,可以邀請在園林工作的家長,引領孩子認識多彩的植物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從事醫生工作的家長可以為孩子們講解一些預防疾病的知識、實用的急救技巧、心理健康知識等等;從事警察工作的家長可以引領孩子學習一些基礎憲法,教導孩子要知法守法,使孩子從小建立起法治觀念,用心體會法治社會的和諧氛圍,接受法律教育。如果有從事中醫工作的家長可以為孩子們講授一些中醫知識,例如,日常生活中中醫是如何運用“望、聞、問、切”方法為病人看病的,看手掌每個區域的顏色來診斷身體中那個器官出現了問題,以及每個器官的基礎作用等等。探索并掌握優質的教育資源,才能選擇適合孩子、適合課堂教育的家長助教活動。9BB660CD-5CDA-409B-8D3A-D876A7BDFA62
(三)協助家長完成教學任務
幫助家長完成助教活動的過程中,學校與教師務必要尊重每一位家長,將真誠作為溝通的前提。首先,學校與教師應該明確意識到每個家長的素質水平都有不同的差異,要提前準備好幫助家長完成助教活動的準備。對于家長助教活動的準備工作,家長與教師要一起協商助教活動的內容,設置好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形式,包括活動的方案與整體流程,先要讓家長將自己的具體想法描述出來,然后教師再幫助家長掌握每個活動階段的時間,引領家長按照學生們的實際狀況設置與組織活動,要將整體活動劃分為動和靜兩種活動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與家長還要設想課堂中容易出現的突發狀況,預防突發狀況或以外的發生。家長在進入教室開始講授知識時,教師不可以將課堂完全交給家長,要全程跟隨課堂,幫助家長做好組織工作,有助于提升家長的自信,以便于家長助教活動順利展開。
(四)分享助教活動
設立家長助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們得到全面的發展,所以,是否可以持續開展家長助教活動,重點在于活動后的經驗積累與反思,這是維持家長助教活動熱度的秘密。因此,在展開家長助教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助教要時刻關注孩子具體的表現,例如:孩子是否對家長助教講授的知識感到有趣?活動是否有效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回答問題時是否保持積極態度?可以在結束家長助教活動后做一份針對孩子的問卷調查,也可以與每個孩子做一次簡單的溝通。其交談內容大概為:是否喜歡家長助教活動?最喜歡的環節是哪個?是否喜歡這位助教家長?通過這節助教課堂學會了什么知識?其目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掌握孩子的真實需求。與此同時,教師務必要與助教家長進行一次真誠的交流,讓家長講講這次助教的真實感受與課堂缺陷,教師要給予一些有效的建議與點評,使家長在這次活動中得到收獲。學校還要定期舉辦一次家長助教交流會。只有認真對每次活動進行總結與反思,才能確保活動的實效性,使孩子的健康與學習得到全面發展,為以后的家長助教活動積累珍貴的經驗。
四、“互聯網+”背景下的家園共育具體措施
(一)借助網絡平臺加強家園交流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家庭背景都各不相同,而家長的教育背景、知識結構、興趣、性格、態度以及觀點也都各不相同。當孩子初入幼兒園時,家長都很不放心,例如:擔心孩子在園中哭鬧,擔心孩子在園中的飲食問題,擔心孩子在園中的睡眠問題等等。教師特別需要對每一個孩子的第一手資料進行詳細認真的了解與掌握,并且在教育和保育的工作上更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而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格外關心,為了使家長安心,幼兒園需要及時地將孩子在園中的所有情況,包括上課、活動、吃飯、睡覺的照片以及相關的視頻發送到網絡當中,使家長對孩子在園中的情況能夠有所了解與放心,對教師在工作的付出予以肯定與信任,為接下來的家長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由于時間的關系,家長與教師在園中的交流時間有限,而利用網絡方式就能夠使雙方溝通更加方便快捷,即使雙方沒有同時在線也可以通過留言的方式進行溝通,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病假、事假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這樣就能夠在不影響幼兒園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又能將請假原因表達清楚。
(二)創建網站引導家長科學育兒
為滿足家長對幼兒園情況的了解與掌握,使家長與教師能夠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幼兒園應創建網站,精心設置欄目的同時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編排,并及時更新,利用新穎的內容吸引更多家長瀏覽網站并關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動態,以便幫助家長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將網站對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參照幼兒的教育特點,可以在網站中設置一些欄目,如:寶貝在成長、好家長課堂、教師空間、新聞快訊以及寶寶樂園等等,每個欄目中在設置一些子欄目,并定期在子欄目中更新內容,在向家長傳遞信息的同時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幫助家長關注孩子與幼兒園的成長。例如在“新聞快訊”欄目中,將幼兒園的最新教育教學動態與各種活動的情況內容及時地傳遞給家長,讓其掌握幼兒園的情況,從而配合幼兒園開展后續工作;在“寶寶樂園”與“寶貝在成長”欄目中,將孩子的活動、作品以及幼兒園的特色教育情況等,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及時地發表到網站中,使家長在第一時間欣賞到孩子在園中的風采,從而激發家長與幼兒園共同教育孩子的信心與熱情;在“好家長課堂”欄目中,可以定期更新關于新家教理念、膳食營養以及中外名人教子故事等內容,有利于引導家長將其教育觀念不斷進行更新的同時能夠更科學的與幼兒園共同教育孩子。
(三)建立班級交流群與“班級貼吧”
隨著社交軟件的普及與應用,建立班級群也成了家長與幼兒園溝通交流的便捷窗口,其架起了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在幼兒園中開展任何工作的前提是幼兒園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對家長多數關心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提供有關幼兒教育的經驗與攻略等,與此同時,還應有針對性的引領家長能夠正確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及情況。家長關心孩子在園中生活的各個環節,將孩子在園中上課、游戲、吃飯、睡覺的情境用拍照設備記錄下來并上傳到群相冊當中,能夠隨時滿足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園中情況的需要。家長在群相冊了解孩子進步的同時也可以對教師的工作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提升家長對教師工作的信任度。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全方面的接受健康的教育、長遠的教育。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積累許多育兒經驗,能夠在網絡平臺上與其他家長共同分享,以便起到相互借鑒或直接引導的作用。在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上,可以在班級群發文征詢。例如“如何解決寶寶吃飯困難的問題”,“孩子吃飯挑食怎么辦”等問題,家長各持己見,將彼此的經驗與做法分享討論,不僅能夠使受到困擾的家長得到啟發,還能夠使想出解決辦法的家長備受鼓勵。此外,幼兒園可以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網上為家長和學校建立一個“班級貼吧”家長可以從學校的官方網站進入班級貼吧,將孩子在家里的各類活動照片上傳到“班級貼吧”當中,充分展現出孩子的風采,并與其他家長一同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學校教師會將孩子在幼兒園內參加的各類活動照片及時上傳到“班級貼吧”中,方便家長在其中欣賞孩子的所有成長。“班級貼吧”中還有許多豐富多樣的內容例如孩子在課堂中的表情與動作,戶外活動時的狀態,吃飯時的具體情況以及做游戲時的調皮認真等等。教師與家長為孩子共同創造了一個和諧友愛的家庭,有助于家園共育的順利開展,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五、結束語
伴隨社會與經濟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豐富了幼兒園的家園共育模式,為家園共育填上了彩色的一筆,與此同時,也使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更進一步,得到了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家長也愿意主動參與到家園共育中,充分運用自身的資源,使幼兒園空缺的教育資源得到了補充,從而創造出雙贏的局面。因此,我們要有效運用互聯網提供的平臺,使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張亞琴? ?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幼兒園
本文為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課題名稱《幼兒園家長助教的實效性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607。
張亞琴(1984.09-),女,漢族,甘肅臨洮,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語言,社會教學及班主任工作。
參? 考? 文? 獻
[1]劉娟.互聯網環境下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的創新探究[J]. 決策探索(下),2021(05):91-92.
[2]門雅麗.“互聯網+”背景下解決家園共育難題的實踐對策[J]. 黑龍江科學, 2020(21):94-95+97.
[3]丁瑜.互聯網時代下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新模式探索[J]. 家教世界,? 2021(06):61-62.
[4]張紅梅.“互聯網+”背景下,利用網絡平臺優化小班家園共育工作[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07):87-88.9BB660CD-5CDA-409B-8D3A-D876A7BDFA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