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琳娜
摘要:目的:討論且分析重力喂養在早產兒喂養中的觀察與護理應用體會。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將全部患兒隨機分配成50例對照組和50例觀察組,前后者分別給予常規鼻飼喂養和重力喂養。統計分析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出生體質量恢復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和全胃腸營養時間。結果:就并發癥發生幾率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就出生體質量恢復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和全胃腸營養時間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于正常新生兒來說,早產兒喂養更加重要,應多加注意,而在早產兒喂養中采用重力喂養方法,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新生兒喂養;重力喂養;應用
近年來,在醫療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新生早產兒的存活率越來越高,而且更多的人重視早產兒生存質量,但是必須要加強早產兒的喂養能力,確保早產兒有均衡豐富的全胃腸營養,迅速刺進早產兒恢復正常體質量,這樣才可以確保早產兒存活,提高生存質量。有關研究資料顯示,人體在發育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其全胃腸營養程度容易對器官功能健康造成影響,而且導致終生影響,即便成年,許多疾病和營養程度也有緊密的關聯。因此,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分別對50例對照組患兒和50例觀察組患兒給予常規鼻飼喂養與重力喂養,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將全部患兒隨機分配成50例對照組和50例觀察組。所有患者都知曉此次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中男嬰和女嬰分別是24例、26例;胎齡是34周-36周,平均胎齡是(34.50±0.50)周;出生體重是2100克-2450克,平均出生體重是(2238.12±11.25)克。觀察組中男嬰和女嬰分別是25例、25例;胎齡是35周-36周,平均胎齡是(34.78±0.69)周;出生體重是2180克-2475克,平均出生體重是(2268.12±11.78)克。比較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喂養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鼻飼喂養,觀察組給予重力喂養。具體喂養方法如下:由于出生后沒有較強的吞咽功能和吸吮功能,沒有力氣吸乳,然而胃腸功能是正常的,或經過靜脈營養后,慢慢可以耐受經口喂養的早產兒都能運用重力喂養法。使用有前端帶側孔的細軟硅膠胃管內徑長度是1厘米[1]。使用生理鹽水浸泡胃管下端,但是禁止使用油質潤滑劑,通過口腔插進,在測試明確胃管插到胃中后,需要使用膠布在面頰部固定,再在接胃管的注射器中倒進乳汁,借助乳汁的重力作用向胃中自然流進,喂完后首先使用一些溫開水仔細沖洗,然后將胃管末端緊緊固定,直到下次喂奶時再將其開放。
1.2.2護理
第一,置管要求。胃管喂養應該熟練掌握插管技術,確保是正確的一次性插管,而且第一次插管必須要試探是否有食管畸形[2]。新生兒不具有很強的吞咽反射,在注奶以及插管時必須要多加注意患兒是否有紫紺以及呼吸道是否順暢,防止插到氣管中,出現窒息以及誤吸的情況。新生兒反射很差,在咽喉部插進胃管時暫停一會兒,在其啼哭換氣時插進,進而快速通過咽喉部,絕對不可以強制推進,防止咽喉部黏膜受到損傷[3]。若有紫紺,必須要立即吸氧,對于已經吸氧的患兒,必須要氧流量增加到每分鐘3升到5升,而且使用頭罩進行吸氧。第二,口飼管護理。對于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其喂養護理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作,必須要謹慎小心,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根據喂養方案,注奶前首先將胃液進行回抽,這樣可以準確鑒別胃中是否還有胃管,而且仔細檢查是否有殘存的奶量。如果胃殘存量大于上次喂奶量的三分之一,就必須要降低奶量或者減少每次喂奶間隔的時間。第三,護理觀察。通過對腹圍進行測量,確定是否出現腹脹的情況。如果腹圍比上次增加1.5厘米,就說明有意義[4]。并且需要認真查體,倘若體檢一切正常,腹部出現膨脹,就應該暫時停止喂養一個小時到三個小時。在早產兒中就算是未嘔吐,微量的奶汁反流也會導致呼吸暫停,必須要多加巡視,盡早發現和處理。
13統計學方法
對于本次研究期間收集的各項臨床數據信息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科學的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分別是率、均數±標準差,檢驗手段分別是t、X2,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兒的并發癥出現幾率
對照組患兒中嘔吐、呼吸暫停和腹脹分別是8例、10例、9例,經過計算,得出并發癥出現幾率是54.00%;觀察組患兒中嘔吐、呼吸暫停和腹脹分別是1例、2例、0例,經過計算,得出并發癥出現幾率是6.00%。由此可以發現,觀察組的并發癥出現幾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就并發癥發生幾率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就出生體質量恢復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和全胃腸營養時間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重力喂養運用在早產兒喂養中,可以增加早產兒的奶量,促使早產兒全胃腸營養迅速,加快體質量恢復速度,讓患兒盡快出院,胃管留置時間不會過長,而且可以減少或者防止并發癥出現,是我國目前早產兒喂養的首選方法,其預后效果遠遠優于常規鼻飼喂養,值得在我國將來的臨床上大力推廣以及普遍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露.重力喂養在早產兒喂養中的觀察與護理探析[J].臨床研究,2018,26(12):171-172.
[2]郇慶東.重力喂養及常規鼻飼用于早產兒喂養中的對比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9):243-245.
[3]趙欣.重力喂養與常規鼻飼在早產兒喂養中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1):386.
[4]劉曉溪,楊凡,楊敏.重力喂養及常規鼻飼用于早產兒喂養中的比較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6):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