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靜琳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干預用于老年心血管病的價值。方法:2021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接診老年心血管病病人92名,隨機均分2組。試驗組采取心理護理干預,而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比SDS評分等指標。結果:從SDS和SAS評分上看,干預后:試驗組分別是(28.51±3.67)分、(30.16±3.95)分,和對照組(43.78±4.65)分、(45.71±4.83)分相比更低(P<0.05)。從滿意度上看,試驗組97.83%,和對照組82.61%相比更高(P<0.05)。結論:老年心血管病用心理護理干預,負性情緒緩解更為迅速,滿意度改善更加明顯。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價值;心血管病;老年
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經的加劇,使得我國心血管病的患病率顯著升高[1]。對于心血管病病人來說,由于缺乏對疾病的良好認知,加之受疾病折磨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其心理負擔加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復[2]。本文選取92名老年心血管病病人(2021年3月-2022年2月),著重分析心理護理干預用于老年心血管病的價值,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21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接診老年心血管病病人92名,隨機均分2組。試驗組女性22人,男性24人,年紀在60-82歲之間,平均(69.54±4.38)歲。對照組女性21人,男性25人,年紀在60-83歲之間,平均(69.97±4.27)歲。病人意識清楚,認知功能正常,無精神病史。排除嚴重心理疾病者、意識障礙者、全身感染者、精神病者與惡性腫瘤者。2組年紀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常規護理:用藥指導、飲食調整與病情監測等。試驗組配合心理護理干預:(1)強化護患溝通力度,了解病人心理訴求,找到病人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并幫助病人解決心理問題。鼓勵病人,支持病人,保護好病人隱私。為病人播放舒緩的樂曲,促使其身體放松。積極開導病人,酌情運用肢體語言,如:握手、拍肩膀或撫觸等。教會病人如何穩定心態,包括深呼吸或傾訴等。(2)借助圖片或視頻等,為病人講述心血管疾病的知識,告知治療流程、目的和預期療效等。向病人介紹預后較好的心血管病案例,增強其自信心。耐心解答病人提問,打消其顧慮。(3)囑家屬多關心病人,多與病人溝通,多陪伴病人,讓病人能夠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定期組織病人開展病友交流會,鼓勵病人在會議上多發言,多與他人溝通,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讓病人能夠重拾生活的熱情。建議病人培養興趣愛好,如:閱讀、插花、下棋或書法練習等,目的在于陶冶情操。
1.3 評價指標
1.3.1 用SDS和SAS這兩個量表評估2組心態:每個量表都包含20個條目,總分都是80。低于50分,心態較好;高于50分,心態較差,得分越高,心態就越差。
1.3.2 調查2組滿意度:不滿意0-75分,一般76-90分,滿意91-100分。對滿意度的計算以(一般+滿意)/n*100%的結果為準。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經SPSS20.0,t對計量資料( )檢驗,χ2對計數資料[n(%)]檢驗。若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心態分析
從SDS和SAS這兩項評分上看,干預前:組間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之后:試驗組得分更低(P<0.05)。如表1。
2.2 滿意度分析
從滿意度上看,試驗組97.83%,和對照組82.61%相比更高(P<0.05)。如表2。
3 討論
目前,心血管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可損害病人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受疾病影響,病人往往會出現焦慮、擔憂與害怕等負性情緒,加之多數病人缺乏對心血管病的正確認知,使得其精神和心理壓力都明顯增大[3]。心理護理干預乃新型的??谱o理方法,涵蓋了“以人為本”新理念,可從認知干預、家庭支持、案例介紹與心理輔導等方面出發,對病人施以更加專業化的護理,以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強自信心,提高治療配合度[4]。此研究,分析SDS和SAS這兩項評分,干預后:試驗組比對照組更低(P<0.05);分析滿意度,試驗組比對照組更高(P<0.05)。
綜上,老年心血管病用心理護理干預,滿意度改善更加明顯,負性情緒緩解更為迅速,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芬,王靜. 心理護理干預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飲食保健,2021(4):94.
[2] 張莎. 心理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意義[J]. 特別健康,2021(19):215-216.
[3] 歐陽新慧. 性格色彩學分析結合合理情緒療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 中國中醫急癥,2016,25(1):184-186.
[4] 王芳. 心理和行為干預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J]. 心理醫生,2018,24(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