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靜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在學前階段的滲透,加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學前階段的落實,幼兒生成活動的開展逐步由活動本身延伸到對幼兒發散思維層面的培養。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成活動的開展更加趨于探究性和自主性。本文以此為背景,研究以探究活動為切入點的幼兒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幼兒 生成活動 發散思維
引言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都是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方式。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發散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自主性的、創造性的活動的支持。因此,這些頗具游戲特征的生成活動成了幼兒發散思維培養的肥沃土壤。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我們發現了兒童有思維活力,認識了兒童有發散思維,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發散思維解放出來。”
一、當前生成活動難促進幼兒發散思維培養的緣由
(一)環境建設不合理,發散思維培養缺氛圍
在生成活動之中,幼兒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活動氛圍的營造,而活動氛圍營造的首要方法就是跟進適合幼兒階段性心智規律的環境建設。由于學前教師隊伍文化素質整體跟進失位,許多教師在跟進學前生成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在環境建設上存在著不足。開展學前生成游戲活動,重點應當是建立適合相關主題游戲的環境。然而我國當下的許多的生成游戲活動的環境建設缺乏主題性、生動性,即便一些教師在生成游戲環境布局上嘗試做一些主題設計,但仍缺乏充分性。環境建設的不足,很難為幼兒在生成活動初期就營造充足的游戲氛圍,自然難以幫助幼兒獲得游戲參與的趣味。
(二)材料投放不充分,發散思維培養無基礎
幼兒的發散思維強調“一物多用”。可見,在生成活動中,高質量的材料投放是幼兒發散思維培養的基礎。在以往的幼兒生成活動中,存在著材料投放較為固定、以低結構材料投放為主的問題。有些教師在幼兒生成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無法根據幼兒的創新創造積極跟進材料的投放,這無疑增加了幼兒進一步探索的難度。此外,當幼兒的探索存在材料不足問題的時候,幼兒的興趣喪失,部分幼兒會出現玩了一會兒就不愿意繼續游戲的情況。這也足以說明,單一的材料投放方式對生成游戲活動開展的負面影響。
(三)區域壁壘難打破,發散思維培養少格局
幼兒發散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多個區域、不同游戲活動的串聯。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在學前階段的滲透,區域融合性的生成活動逐步成為打開幼兒發散思維的“金鑰匙”。在實際的生成游戲過程中,許多生成游戲的開展往往建立在固定的游戲區域之中,這導致幼兒的發散思維往往難以向更為廣闊的范圍去擴展,孩子愛玩的天性非但沒有在生成游戲活動中體現,反而讓孩子們倍感局限。
二、例析學前生成活動“我和牙齒君”,談幼兒發散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完善環境建設,為發散思維培養構氛圍
在生成游戲活動之中,想要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首先應當為幼兒建立探究探索的興趣。其中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跟進游戲環境的建設。當環境氛圍足夠生動而契合主題時,幼兒的發散思維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例如在本次“我和牙齒君”的生成游戲過程中,我們就創設了如下主題環境(如表1)。
(二)完善材料投放,為發散思維培養建基礎
發散思維強調“一物多用”,沒有高質量的材料投放,發散思維在生成活動中的培養無異于“無米之炊”。可以說,材料的多元整合能夠大幅度為幼兒在生成游戲活動中發散思維的激發提供可能。通常情況下,多元化的生成游戲往往能夠滿足幼兒進行生成活動時多元化和延伸性的游戲需要。在這樣的方式下,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幼兒通過對不同游戲材料的探索,不斷豐富自身的生成游戲玩法。而多元化的游戲材料,也為幼兒在生成游戲過程中的創新提供支持。比如在“我和牙齒君”的生成游戲活動之中,教師就不斷完善材料的投放,先后投放了幼兒在觀看牙齒過程中所需要的放大鏡,用于繪畫牙齒的紙和筆,用于做牙齒模型所需要的卡紙、剪刀和膠水,以及在后來生成的保護牙齒的游戲環節所需要的牙刷等。
(三)打破區域壁壘,為發散思維培養拓格局
打破區域壁壘,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幼兒建立更為廣闊而靈活的生成游戲框架,也能夠為幼兒在生成活動中進行更加豐富而多元的創新創造建立可能,而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本身就是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可以說,區域的融合,就是讓幼兒擁有更加廣闊的天地來釋放天性。
例如在本次“我和牙齒君”的生成游戲活動過程中,為了實現更好的生成游戲效益,教師打破區域壁壘,鼓勵幼兒在多個游戲區域自主生成多元的游戲活動內容(如表2),且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區域壁壘的方式,融合了多元化的游戲內容,且服務于同一游戲主題。這樣區域融合下的活動布局,也為幼兒美工、科學、語言、表演等多方面的思維鍛煉創造了良好氛圍,從而真正實現對幼兒發散思維的培養。
三、總結
本文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充分剖析當前幼兒生成活動存在的不足,并從環境建設、材料投放以及打破區域壁壘三個角度進行充分闡述,以期能夠以創新的生成活動布局方式,激發幼兒的生成活動積極性,進一步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下,實現提升幼兒發散思維能力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鄒桂梅.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生成活動實施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9):100101.
[2]顧竹彥.捕捉“魔法時刻” 發現幼兒游戲的力量——淺談幼兒園活動的“預設”與“生成”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20(1):6062.
[3]李貴賢.以適宜性繪本推進兒童深度學習的生成主題課程研究——“小班幼兒午睡進行時教育活動案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205206.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