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安 李霞





摘要:智慧課堂是信息技術與教學各環節進行深度融合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本文旨在通過對這一新興教學模式的研究,構建出學生利用智慧課堂環境形成個性化學習的模式,從而達到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個性化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智慧課堂 個性化 學習模式
當前,國內正迅速興起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生個性化學習。智慧課堂擁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師生之間通過它能夠實時進行互動,還能及時對學生近期學習情況自動進行有效評估,充分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然而,國內對基于智慧課堂技術的個性化學習模型的研究仍很薄弱。在上述背景下,課題組結合我鎮農村小學個性化學習的現狀,從實際問題入手,以強調個性化學習為理念,構建出“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模式”。這里的“智慧課堂”,是指在教育技術支持下,師生一人一個平板,教師先利用智慧課堂平臺資源,有目的地向學生端推送資源,然后師生通過系統對話完成學習內容;這里的“個性化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幫助下,根據自身的原始知識、經驗和個性特征,以自身的內在需求為核心,尋找到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
一、基本內容
我們以學習目標為主線,以智慧課堂環境為支持,以學習活動為具體操作,構建了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模式(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模式是以學生學習目標為主線,以學生多元學習為主體。內容主要包括十個方面:開展學情分析——制定學習目標——推送個性資源——生本獨立探究——展示預習成果——生生互助學習——教師引領提升——目標達成測試——練習拓展延伸——開展個性輔導。
二、教學流程
(一)課前——以學定教
學生課前自測,教師通過對平臺數據的分析,為學生制定出個性化的分層學習目標,再根據學習目標提供個性化的資源,讓學生在上課前做好準備。
課前預習是個性化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學生通過平板電腦,先對教師推送的資源進行個性化的選擇,然后完成預習測評,再提交上去,最后通過平臺查看自己的作業反饋。這樣做真正實現了個性化的預學習,如圖2所示。
1.開展學情分析
課前,教師在智慧課堂環境中使用數據分析技術來掌握學生的表現和認知基礎,然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去預設學習目標。
2.制定學習目標
教師在對課程標準、教科書和教學用書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設定學習目標,結合數據分析和對學生學習特征的精確判斷,以教學目標為準繩,根據學生的差異來設定學習目標。比如,相同的教學內容,一般設置三個級別的目標:基本目標、發展目標和拔高目標。如圖3所示:
拔高目標須以創新為基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基本功扎實、頭腦靈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基礎和中級任務的基礎上嘗試更高的任務,以促進學生更深層次的發展。發展目標集中在中等難度的知識上,對于中等學習水平的學生,他們在完成基礎知識后會選擇有一定難度的任務來提高學習能力。基礎目標則集中在基礎知識上,這對于少數智力水平較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增強信心。
3.推送個性資源
教師向學生推送學習資源,資源的種類應多樣化,能夠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類型的資源,實現資源個性化。
4.生本獨立探究
學習目標不同,學習內容亦不同,學習方式更是有差別。學生既可以獨立解決問題,通過閱讀書籍學習,也可以大膽猜測,進行實驗證明,還可以在線查找信息,并向老師尋求建議。在預覽中梳理問題,在探索中獲得新知,在求索中解決困惑,最后通過課堂上的分享和展示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課中——師生互動
教師借助智慧課堂組織教學時,通過隨機點人等功能,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再通過隨堂測試,檢測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如圖4所示。
1.展示預習成果
教師根據學生的測試和預習情況提供反饋。先用創設情境、師生對話等形式導入課題,然后讓學生展示預習成果、交流自己的疑問和困惑,為下一步生生互動學習做鋪墊。
2.生生互動學習
學生展示交流后的疑問和困惑就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布置學生分組互動學習,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提交合作的結果后通過平臺展示,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報告、提問、補充、辯論、反駁和評估,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3.教師引領提升
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表達與提問,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為學生未能達到的學習目標提供提示或技巧。
4.目標達成檢測
教師通過平臺向學生發布目標達成檢測題,學生完成并提交后,教師再通過平臺數據的反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目標的落實情況。學生則通過教師的智能點評了解自己的問題,達到進一步鞏固的目的。
(三)課后——個性服務
家庭作業的安排有助于學生對新知的記憶,促進對新知的理解和應用,增強對新知的鞏固。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個性化作業,如圖5所示。
1.練習拓展延伸
教師設計階梯性作業:基本作業、發展作業和補充作業。階梯性作業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合適的作業來加強練習,提升學習能力。
2.開展個性服務
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針對個別還未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生采取線上一對一的輔導,幫助他們達成學習目標。
三、實施效果
(一)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個性化學習為學生進行獨立發現、實踐和創新創造了空間,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獨立思考、合作與探究及實踐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改善
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得到提升,研究意識得到增強,教學熱情被高度點燃。
(三)平臺促使師生的交流更為融洽
智慧課堂在當前的教育和教學實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個性化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體現,也必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
使用智慧課堂環境進行個性化教學是智慧學習的一種體現。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智慧課堂的重要性,科學合理地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探索創新最佳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余勝泉,王阿習.“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
[2]鄧光強.“智慧課堂”中的學生個性化學習[J].教育信息技術,2013(12).
[3]劉邦奇.“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
責任編輯:趙瀟晗
(本文系六安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智慧課堂環境下農村小學個性化學習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為LA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