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蔭科 李運進 鄭飛丹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MIPPO技術結合LISS鎖定鋼板在脛骨遠端骨折內固定治療中的應用及療效。方法:研究伊始時間為2020年11月,結束時間為2021年12月,在該時間段內我院接受治療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72例作為入組成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了兩個組群,分別為對照組共計36例使用常規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以及觀察組共計36例使用MIPPO技術聯合LISS鋼板進行骨折內固定治療,對患者最終的成效進行兩個組別之間的比較與分析。結果:發生并發癥概率更高的一個組別為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出現脛骨遠端骨折癥狀的患者而言,對其使用MIPPO技術聯合LISS鋼板進行骨折內固定治療能夠獲得更加更加接近理想狀態的成效,并擁有更高的手術治療安全性,是一種值得臨床實際推廣與使用的方式。
關鍵詞:MIPPO技術;LISS鎖定鋼板;脛骨遠端骨折;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脛骨遠端發生骨折現象若不及時進行處理,則會導致患者出現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甚至于骨外露等一系列的并發癥,隨著臨床對于內固定治療技術的不斷研究,開始針對于上述癥狀患者使用MIPPO技術聯合LISS鋼板進行骨折內固定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治療[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伊始時間為2020年11月,結束時間為2021年12月,在該時間段內我院接受治療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72例作為入組成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了兩個組群,分別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兩組別各擁有36例患者,19例和17例分別為對照組男女患者例數,29歲至74歲為其年齡,均值(38.68±3.36)歲;32例和30例分別為觀察組男女患者例數,29歲至75歲為其年齡,均值(38.238±3.58)歲;將基線資料進行兩個組別之間的比較,沒有差異(P>0.05)。
1.2 方法
歸屬于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
歸屬于觀察組的患者,使用MIPPO技術聯合LISS鋼板進行骨折內固定進行治療,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或者連續硬膜外麻醉,讓患者保持與仰臥位的狀態下,在患肢大腿上部綁上止血帶,在脛骨下端、內踝上分別做長度為3cm左右的弧形切口,并盡可能少的將軟組織剝離出來,在此部位將LISS鋼板經皮下和脛骨骨膜之間插入,在實施該項操作前需要使用C型臂X光機的透視作用下對患者實施骨折復位操作,在復位完成后,使用拉力螺釘對其進行固定,并對患者的患肢進行牽拉,對患者出現的骨折進行矯正。復位完成后使用X光機作用下對骨折位置進行觀察,待鋼板位置確定后將自攻螺釘擰入。并需要在傷口處對患者實施負壓引流管,并在手術24小時-78小時之后拔管后讓患者逐漸開始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
并發癥:針對于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所出現的并發癥概率進行比較,其中所出現的癥狀有鋼板外露、骨延遲愈合以及軟組織感染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
由表1結果所示,發生并發癥概率更高的一個組別為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脛骨遠端骨折一般情況下都出現在發生高處墜落以及交通事故等情況下,多發人群為年輕人,并且男性出現該癥狀的概率要高于女性。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逐漸增加,從而也就導致我國發生脛骨骨折的患者人數不斷升高。
所開展的脛骨遠端骨折手術的時機需要根據患者軟組織的實際情況而確定,對于軟組織損傷較嚴重的患者,則需要對其實施內固定手術治療,能夠讓患者或的更加理想的治療成效。LISS是一種新型的治療長骨干骺端骨折的鋼板、螺釘系統,當其與MIPPO這一項技術結合使用,在實際的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產生的創傷性更低,并且減少了對患者軟組織的損傷[2]。通過使用LISS鋼板進行固定,不會讓鋼板與骨骼之間存在較大的壓力,不會對周圍血管造成影響,有利于骨恢復。
綜上所述,對于出現脛骨遠端骨折癥狀的患者而言,對其使用MIPPO技術聯合LISS鋼板進行骨折內固定治療能夠獲得更加更加接近理想狀態的成效,并擁有更高的手術治療安全性,是一種值得臨床實際推廣與使用的方式。
參考文獻:
[1]莊一凡,羅輝,汪道清. MIPPO技術結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療效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2021,29(2):23-24.
[2]劉海軍,胡皓,汪波. 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MIPPO)技術治療閉合性脛骨下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 當代醫學,2020,26(4):118-120.
作者簡介:葉蔭科(1981.06)男,本科,廣東梅州人,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創傷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