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學校教學中的逐步普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輔助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步入系統性學校教學的初期,也是培養學科能力、加強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信息技術的高效運用為學校教學帶來了更多便利,也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文章從小學語文的教學角度出發,分析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使用現狀以及高效的使用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采用興趣引導性的教學手段,可以高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更加高效的利用,教師能夠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將更加豐富的知識展現在課堂上,趣味化的學習視頻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活力。從當前的教學狀況出發,信息技術已經在小學教學中得到了比較普遍的應用,然而在應用的優質化發展上,還需要做出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一、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從當前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使用情況出發,大多數的學校和多數教師在課上都會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利用多媒體課件等形式作為語文教學的補充,使語文課堂的知識量得到極大的豐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更加活潑、更加充足的知識。此外,還會利用多媒體形式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比如通過播放視頻調動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通過多媒體的互動激發課上學習的活力,探索寓教于樂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利用多媒體圖文結合聲情并茂的形式,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開展,真正為小學生提供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學科學習要求的語文課堂。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還為課堂教學的拓展提供了更加廣泛的空間,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要求義務教育階段要為學生減輕校內的作業壓力和校外的補習壓力,特別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科教學,應當盡量避免課外的書面作業布置。為了使學生在課后能夠得到知識的鞏固,實現學科素養的提升,信息技術就發揮了它的高效作用,教師可以采用線下課堂的方式,在學習平臺上傳有關補充學習的視頻,讓學生課后通過自行觀看視頻的方式鞏固和學習知識。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一方面使語文教學實現了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符合“雙減”政策要求,打造素質化教學的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大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都能夠高效且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堂教學。然而仍有少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讓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發揮有效的作用,在課堂的生動性和活躍性上有所欠缺。也有部分教師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課上教學中過分的依賴信息技術,將課件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課堂教學效率被拉低。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景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優勢之一就是能夠提供生情并茂、圖文結合的教學形式,所以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創設學習情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學習的活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夠強,在學習中的自制力表現也較弱,很容易被課上其他的新鮮點吸引注意力,那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建學習情景,因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體工具所展示的學習情景中,不僅使信息技術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還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比如在《桂林山水》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課前可以播放桂林山水的紀錄片或相應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沖擊的方式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風景秀麗,讓學生對美麗又神奇的大自然產生興趣,通過教學情景的構建,引入本節課要學習的課文,帶領學生共同閱讀《桂林山水》這篇文章。
(二)利用信息技術細化學習難點
由于小學生在思維能力的發展上還不夠成熟,接觸到篇幅較長、結構較為復雜的文章時理解會相對困難。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會使課堂更加的單調,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使用能夠將教學中的難點細化分析,更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通常從三個維度出發,分別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知識與能力和過程與方法的培養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便可以高效的實現,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領需要借助更加高效的教學手段才能完成。以《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為例,作為一篇童話故事,在文章的結構上與學生日常所接觸到的文章有所差異,所以學生在文本理解時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對文章的結構關鍵詞進行歸納總結,在遇到有關環境的描述詞語,比如“天冷極了”“天快黑了”等描述時還可以利用視頻或圖片的方式烘托文章所展現的氛圍,讓小學生在思想情感上更加貼近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中,實現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文學審美的啟蒙。
(三)利用信息技術高效開展教學
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教學的方式得到了極大的創新,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校為載體,以課堂為主要形式。信息技術的利用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利用線上課堂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學習和知識上的鞏固,能夠加強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雙減”大背景下,需要學校教育對小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盡量減少課內的作業壓力和課外的補習壓力,特別是在課外的作業布置上,小學低年級應當避免書面作業的布置,高年級也應該合理控制作業完成的時間。通過信息技術這一手段,教師可以將作業設置為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觀看線上課堂或以游戲答題的方式完成作業,能夠通過更加豐富和生動的形式實現學科教學的高效性,還符合當下政策對教育教學的要求。
結語
信息技術得到了充分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也得益于信息技術實現了現代化的進步。在小學語文的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景、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細化學習難點,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高效的教學,使信息技術發揮更加充分的作用,讓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得到效率上的提高,進一步推動現代化背景下的教學探索。
參考文獻
[1]馬靜.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18):156-157.
[2]馬小妮.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12):89-91.
[3]郟瑞川.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探究[J].科幻畫報,2022(0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