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高中數學也要跟隨時代的步伐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互動和交流的平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依托互聯網載體,積極探索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要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開發和利用互聯網資源,構建互聯網平臺,突破以往高中數學課堂的束縛,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參與學習活動。
關鍵詞:互聯網+;課堂教學;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8-007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25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模式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不僅革新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的要求,教師唯有從傳統的“一言堂”“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課堂中融入互聯網資源,依托“互聯網+”下的新理念、新方法改革高中數學教學模式,豐富數學內容,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教學的主流。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普遍低下
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普遍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數學知識本身枯燥、抽象,與學生的形象認知相距甚遠,尤其是針對高中數學來說,難度更大,也更為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常常產生望而卻步的想法,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問題,致使其逐漸喪失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數學教學方式所致。高中數學教師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選擇的教學模式比較滯后、陳舊,單憑記憶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效果差,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教學方式單一
進行數學知識講解還是當前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將自己的知識、經驗直接傳授給學生,且數學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常常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致使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比較低,基本上都是在被動的狀態下接受教師的知識,并未進行思考和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只記住了結果,無法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對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系沒有深刻的認識,思維深度不夠,抑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對互聯網應用不夠科學
信息時代背景下,依托互聯網開展課堂教學,真正推進互聯網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但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對互聯網的應用卻始終停留在表層上,并未將其靈活科學地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制約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對互聯網的教育價值、應用研究不夠,致使課堂運用效果大打折扣[1]。
(四)教師信息素養有待提升
為了促進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啟發者,必須要具備極高的信息素養,才能滿足互聯網下高中數學教學的需求。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中數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比較低,對網絡技術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甚至誤認為信息技術教學就是多媒體教學,而針對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微課、翻轉課堂的應用程度還不夠高;還有部分數學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從網絡上下載現成的視頻,這些視頻與教學內容不能有效融合,也不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大大降低了視頻的應用價值。
二、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探究
(一)多媒體課件教學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一言堂”“灌輸式”教學模式,按照教材上的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講解。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由于高中數學知識點比較繁雜,抽象能力比較強,尤其是針對難度比較大的知識點,單純地依靠口頭講解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面對這一現狀,“互聯網+”視域下,教師可靈活地融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借助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數學的規律,模擬數學知識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如此一來,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原本不可操作、抽象、靜態化的數學知識進行了轉化,使其成為具備可操作性、形象化、動態的數學知識,使得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手段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效地攻克了傳統高中數學學習中面臨的困難;另一方面,在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必須要樹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正確觀念,不能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中,而是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2]。
(二)微課輔助高中數學教學
互聯網視域下,微課的優勢愈發明顯,不僅成為教學中優秀的學習資源,還迅速成為教學的熱點。微課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以數學教學視頻作為載體,圍繞高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知識,精心設計出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并以此輔助課堂教學。與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素材多樣、播放方便、專題性強等特點,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為實現高效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微課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明確并非所有的內容都可以借助微課進行教學,必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以高中數學的重點、疑惑點作為微課教學內容。依據微課視頻的特點,堅持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的原則,科學錄制微課并進行后期處理和完善。最終結合課堂教學需求,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具體來說,高中數學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可以及時切入數學微課,借助圖文并茂的數學微課,在第一時間內抓住學生的眼球,連接舊知識,過渡新知識,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的新知識學習奠定基礎;也可借助微課深化教學重難點。基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就可以恰當地切入數學微課,借助圖像、視頻等方式,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抽絲剝繭的講解,展示數學知識的推導和應用過程,構建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點;另外,由于高中學生呈現出極強的個體差異性,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思維發展等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可以靈活借助數學微課的教育價值,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簡單、基礎和挑戰等層次性的微課內容、學生自由地選取適宜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豐富學習體驗,增強學習效果,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發揮傳統課堂所欠缺的優勢。
(三)翻轉課堂輔助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又被稱為反轉課堂、顛倒課堂, 2000年首次被提出來,2007年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彰顯出獨有的教育價值。以往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并在課下的數學練習中完成知識的內化。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徹底轉變了這一教學流程,即指導學生結合教學視頻開展自主學習,實現對知識點的初步掌握。接著,結合學生在翻轉課堂自主學習中的反饋,設計教學方案、探究知識,最終促進知識的內化。可以說,依托于互聯網技術上的翻轉課堂,更好地實現了高中數學課堂的翻轉,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課堂成了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助、引導,既轉變了師生角色,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基于翻轉課堂的內涵,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是課堂主導,需要教師準備的工作增加了,教師需要為學生制訂導學案,設置層次性的教學視頻和自我測試題,并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智能終端,觀看和自主學習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雖然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但依然會存在多種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學生可借助網絡平臺,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最終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有一些問題即便是經過討論依然無法解決,就可以將這些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則結合學生的反饋,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價值,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與學生共同克服難點知識,訓練學生思維,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3]。
(四)希沃白板助力高中數學課堂
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下的要求,革新傳統課堂勢在必行,數學課堂與互聯網結合是未來的教學發展方向。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資源觀、教學方式觀隨之發生轉變,教師必須要從傳統“口頭講解”的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充分借助網絡工具,優化課堂教學。在這種背景下,結合數學內容,引入希沃白板更能夠呈現數學內容,尤其是對于立體幾何,往往能夠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希沃白板作為一種現代化信息技術,是為了適應教學信息化需求而設計的一種教學平臺軟件,為一線教師提供了云課件存儲、課堂教學、加工教學素材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可結合希沃白板的特點,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希沃白板,借助希沃白板繪制數學模型,并引導學生運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對模型進行變形,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深度學習;另外,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也可以借助希沃白板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自主運用希沃白板中的資源,進行探究性、創造性學習,助力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五)利用云平臺輔助課堂教學
互聯網視域下,教育平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和潮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價值。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通過教育云平臺,教師可以靈活地利用云平臺上提供的教學資源,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結合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精心選擇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資源,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另一方面,云教育平臺的運用拓寬了師生交流的渠道,徹底打破了傳統師生溝通和交流的時間、空間限制,使教師在教育平臺的幫助下,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全面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學生的反饋,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高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依托大數據開展精準教學
以往,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按照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之前的教學經驗進行,致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面對這一現狀,為了真正提升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必須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科學的診斷,積極開展精準教學,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靈活利用大數據平臺,結合大數據采集的數據,對其進行分析和整理等,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方位的診斷,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中存在的知識薄弱點、錯誤點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選擇與學生學習需求相契合的指導方法,推送有針對性的訓練題目。長此以往,在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會更具有針對性,能夠盡力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實現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4]。
(七)正確使用移動設備針對性指導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才能在互動的過程中構建高效的課堂,真正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這一載體,靈活地借助各種App以及相關的學習軟件等,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具體地說,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以及在教學完成之后,可以充分借助手機App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疑惑點、沒有掌握的知識點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鞏固小視頻,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另一方面,在互聯網基礎上,高中數學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的學習軟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并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最佳的互聯網學習途徑,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案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教育現代化背景下,互聯網開始走向課堂,并與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度融合,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高中數學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時必須立足于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依托互聯網的特點,將多媒體技術、微課、翻轉課堂、云平臺、大數據平臺等融入課堂教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不斷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連慶.“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新通信,2021(11):217.
[2] 董金勇.基于互聯網+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創新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6):30.
[3] 李計環.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策略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1(4):234.
[4] 郜鵬.“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家長,2021(4):135.
作者簡介:王常年(1970.5— ),男,漢族,甘肅古浪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高中數學生長課堂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與實踐》(課題立項號:WW[2020]GH0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