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以及綜合素質構建和完善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想真正承擔起育人使命,必須不斷精進自身的執教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升小學教育的整體水平,為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文章主要探討了新時代小學教師職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優化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使教師在教研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大幅度提高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效率,加快我國小學教育體系的改革步伐。
關鍵詞:教育改革;小學教師;職業發展;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8-018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61
新時代的教育改革工作對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一種以人育人的職業,對于職業發展質量的追求應該是無止境的。小學正是學生知識體系和綜合能力打基礎的時期,教師應致力于提升教學理論和實踐水平,為學生創造最好的教育。然而就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現實情況而言,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致使教師的職業發展效率提高緩慢。基于此,學校和教師應該共同努力,采取多元化舉措解決小學教師職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進步,使教師為我國教育改革事業奉獻更多的熱忱。
一、新時代下小學教師職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近年來各地的小學建設和教師自身在推動小學教師職業發展方面付出了諸多努力,但是從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現狀來看,整體的發展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新時代下小學教師職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小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缺乏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現階段小學教師隊伍多以青年教師為主,這些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尚短,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教育觀念,對于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常常產生迷茫心理,導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缺乏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這不但會造成小學教師職業發展效率提升緩慢的不良局面,也會影響教師專業技能的強化和更新,從而阻礙小學教育體系整體的改革步伐。
第二,小學教師的執教能力和綜合素養難以滿足教育體系的改革需求。超強的執教能力和綜合素養既是每名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也是職業發展工作所要培育的重點。但是從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有的教師存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上的滯后性,有的教師缺乏良好的實踐教學能力,這種情況不但容易導致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難以滿足教育體系改革需求,也會阻礙教師教學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這些都是小學教師職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新時代下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策略
(一)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促進教師人生價值的實現
現階段小學教師職業發展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夠清晰。針對這個問題,學校和教師應該齊心協力,幫助教師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計劃性和條理性,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教師人生價值的實現,從而為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從學校方面來講,各小學應該根據教師職業發展的需求,建立相匹配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索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這樣不僅可以充分激發教師參與職業發展的熱情,另一方面也能消除教師的倦怠心理和迷茫心理,從而使小學教師在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上不斷開拓進取,創新爭優。從教師方面來講,教師應該進行深入的自我分析,明確自身的能力優勢以及在專業素養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制定未來3到5年的職業發展規劃,將職業發展的重心集中在發揮優勢、改善不足等方面,這樣不但可以使教師按部就班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也能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從而讓學生成為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以切實提升小學整體教學水平[1]。
(二)提供充足的專業學習機會,強化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
小學教師職業發展效率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傳統的小學教師職業發展模式中,“工學”矛盾較為突出,教師想要參與專業培訓就會占用工作時間或者課余時間,前者會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后者會加重教師的工作壓力,無論哪種情況,都有可能給教師的職業發展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第二,部分學校實施校本培訓的力度不夠,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的機會較為匱乏,這樣不但會導致教師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術,也很難保障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效率;第三,針對小學教師的專業培訓形式過于單一,很多課程都和教師的職業發展需求不匹配,教師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即便參加培訓,對自身專業素養的完善效果也不是很明顯,以至于降低了教師參與職業發展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面對上述問題,各地小學在發展建設中應該全面考慮教師職業發展的切實需要,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專業學習機會,這樣一方面可以顯著強化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確保教師教學思想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從而大力促進小學教師的職業成長。首先,學校可以積極發展網絡研修培訓,開發利用優渥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教育資源,為教師打造完整的網絡研修平臺,這樣不但可以優化教師的專業學習形式,也能有效緩解“工學”矛盾,從而大幅度提高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效率。其次,學校還應該開發多樣化的校本培訓課程,為教師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使教師能夠根據自身的職業發展需求自由選擇最佳的專業學習方案,從而提升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質量以及學校的教學質量[2]。最后,基于當前的信息化教學改革趨勢來講,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及互聯網教育資源,勢必會成為小學教師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教學創新工具,信息素養在小學教師綜合執教能力結構中的地位逐漸得到凸顯,學校在組織教師開展專業學習時,唯有將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列為首要任務,才能使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情況更適應新時代教學改革的執行要求,從而更有效地完善小學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在這部分的職業發展規劃中,作為教育主體的學校,應該承擔主導職能,完善小學教師用于開展教學工作的各項信息化硬件和軟件設施,拓展教師的教研和課程探索空間,使小學教師的信息化執教能力在優渥的技術條件和充足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得到精進。此外,在新時代背景下,用于小學課程改革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越來越智能化、多樣化,小學教師如果對信息化教育趨勢的認識和理解一直裹足不前,勢必無法在實踐教學中有所創新和突破。因此,學校在為小學教師開發校本培訓課程時,應該全力優化和更新信息化教學培訓課程,主要圍繞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論基礎、信息技術實踐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制作研發教學課件能力進行夯實和強化,這樣一來可以顯著增強小學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與當前的信息化教育趨勢同向同行,二來也有助于小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發展,使小學教師擁有足夠強的實力來應對自身職業發展和落實教育改革任務過程中面臨的各項挑戰。
(三)主抓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的內在涵養和精神風貌
小學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是向學生講授學科知識技能,而育人的內涵則非常豐富,涵蓋小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各個環節。小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處于構建時期,教師不僅是他們學習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更是他們的心靈導師,小學教師只有先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質,才能為學生樹立積極、正向的道德榜樣,從而提高小學德育工作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基于此,在新時代的小學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學校應該主抓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的內在涵養和精神風貌,完善教師的品格情操,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德育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順利構建,從而落實我國教育發展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彰顯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實效性。首先,學校在對教師開展校本培訓過程中,應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強化教師的道德品質、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使教師能夠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引領,用深厚的文化底蘊浸潤學生的智慧心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性品質,從而更好地塑造學生,感化學生,培養學生。其次,學校還應該將師德師風建設目標量化、指標化,納入教師考評體系,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教師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視程度和執行力度,也能進一步完善教師的道德修養,從而使小學教師更加愛崗敬業,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3]。
(四)實施教研并進策略,推動教師特色化教學風格的形成
小學教學工作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各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在不斷推陳出新,教師如果裹足不前,是無法承擔神圣的育人使命的。在小學教師以往的職業發展過程中,多數教師都疏于參與教育科研,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缺乏創新和探索精神,雖然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教學改革理念和方法,但是未能形成特色化的教學風格,這樣不但會阻礙學科教學模式的更新和優化,也會降低教師職業發展的實效性。新時代的小學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學校應該大力實施教研并進策略,鼓勵教師在更新課程改革思想、方法的同時,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時俱進,推動教師特色化教學風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教師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從而透徹掌握教育規律,提高職業發展效率以及小學教學水平。
(五)重視并落實教學反思,增強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實效性
反思精神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也是每名小學教師都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在以往的小學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部分教師雖然積極參與專業培訓,掌握了很多教學理論知識,但是在實踐中沒有跟進反思工作,導致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及工作效率一直無法產生實質性的突破。教師的專業進步源于不斷的學習,而教學經驗的積累則需要依托不斷的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持續完善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執教能力。基于此,在新時代的小學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并落實教學反思,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分析教學的不足之處,對教學模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和調整,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學模式與學生實際情況的適應性,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能夠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助力學科課程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增強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實效性,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六)優化教師激勵機制,建設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提高小學教師職業發展效率的基本保障,但是就各小學現有的教師激勵機制來看,其中的結構和內容仍然存在很多疏漏,致使小學教師難以在自身職業發展成果中享受到應有的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化解,教師的職業發展成效勢必會受到不利影響。因此,在新時代的小學教育改革進程中,各地學校應該致力于優化和完善小學教師激勵機制,使教師在精神和物質的雙重鼓舞中,更加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這樣一來可以為教師掃清職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強化教師的教研創新信心,二來也能建設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助力小學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以及綜合執教能力更上一層樓。在具體的激勵機制優化過程中,各地學校應該始終堅守以人為本的發展精神,將教師的職業發展目標和教師的實際發展需求緊密聯系起來,重視多元化的激勵策略的整合運用,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激勵機制緊扣教師的職業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切實點燃教師的教研熱情,從而為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開辟出一片新的坦途。首先,學校必須保障教師個體和團隊享受到的激勵待遇一致,突出公平、公正原則,以激發教師的團隊精神和愛崗敬業精神,使小學教師在團隊共進中實現個人價值,從而顯著增強教師的職業發展質量。其次,學校還應該統一教師激勵機制的內外部協調性,使教師的職業發展信心和教學改革信心得到雙重激勵,同時著重優化教師的工作環境,及時疏解教師的工作壓力和不良的思想傾向,讓教師真正在職業發展中感受到快樂和成就感,從而使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前景更加輝煌。
綜上所述,雖然現階段小學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只要各地學校和教師協同努力,這些不足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彌補和優化。基于此,在新時代的小學教師職業發展工作中,各地學校應該發揚以人為本的精神,幫助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專業學習機會,主抓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教研并進策略。教師自身也應該重視并落實教學反思機制,積極參與各項校本培訓、專業學習以及教育科研活動,從而顯著強化自身的執教能力與專業素養,大幅度提高小學教師職業發展效率。
參考文獻:
[1] 舒彥強.面向職業發展的小學教師培訓體系構建[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31.
[2] 張斌業.教育生態學視野下小學全科教師職業發展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1(1):107.
[3] 王偲瑋.論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策略[J].內江科技,2020(11):40.
作者簡介:李曉娟(1986.5— ),女,漢族,甘肅武威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師發展工作研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46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