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階段是兒童對社會的初步感知階段,也是兒童思想意識發展的萌芽階段,更是其個體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園教師通過角色游戲,培養幼兒的創意體驗,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豐富社會經驗,激發創新意識,提升社會交往能力。
[關鍵詞] 角色游戲;幼兒教學;社會性發展
馬克思指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個體的發展成長重在社會關系的變化,成為社會關系中的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幼兒教育備受家長的廣泛關注。孩子進入幼兒園,是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這是他們的個體能力進入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有趣的角色游戲體驗,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規范意識及社會交往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逛超市”游戲緣起于幼兒間的談話,內容大概是逛超市的一些事情,筆者在這段對話中捕捉到了幼兒的興趣點——“逛超市”。那么,“逛超市”是可以利用的有價值的游戲嗎?幼兒在“逛超市”游戲中能獲得哪些經驗?雖然說兒童的想法和興趣是活動的重要來源,但教師也要有對活動目標的思考和對教育價值的預判。筆者查找了關于“逛超市”游戲的資料,思考“逛超市”游戲對孩子發展的作用,從中發現,“逛超市”雖然是幼兒園中“老掉牙”的游戲,卻可以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語言表達、數學等方面的發展,是可以融合社會、語言、科學等多領域的游戲活動,幼兒的經驗是可以得到提升的。那么,創設“逛超市”游戲就開始了。
一、利用前期經驗的積累,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
幼兒的生活經驗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這樣獲得的社會經驗受家長和教師主觀思維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幼兒自主了解社會活動,致使幼兒缺乏社會經驗,社會意識淡薄。
“逛超市”游戲創設的第一階段,是前期經驗的積累。首先是超市的功能,超市是干什么的?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是他們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的一個方式。游戲創設前期,幼兒應有生活經驗的積累,需要了解超市的環境、超市的構造、超市人員的分工等,才能有效進行游戲創設。初期,請幼兒邀請家長一同走進超市,了解超市購物的流程,這樣才能創設出真實的游戲環境。邀請必須由幼兒發出,這樣可以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積極主動去完成這項任務。這就需要幼兒去與家長溝通、與同伴溝通,甚至走進超市與超市的工作人員溝通,特別是在完成“人員分工”這一任務時,需要幼兒仔細觀察。
在創設游戲前,筆者進行了關于超市話題的再討論,幼兒能夠把在超市觀察到的事情都表達出來,在談話過程中再現生活經驗,也與同伴交流創設這個游戲的想法。幼兒在生活中觀察、對話、親身體驗,累積社會經驗并與同伴分享結果,經歷了這個過程,幼兒的社會經驗就更豐富了。
二、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社會交往意愿
幼兒的社會性要得到發展,就必須有社會交往的意愿。在游戲情境創設中,面對“我們超市賣什么呢?”“貨品從哪里來?”“貨架如何搭建?”“貨品如何擺放?”等問題,幼兒都能夠主動探究,與同伴討論。如在擺放貨品中,幼兒前后經歷了三次嘗試。第一次,幼兒只是粗略地把自己收集到的“貨品”擺上“貨架”,目的只是把貨品擺上去,擺完之后發現,貨品沒擺滿貨架,大家各行其是,貨品擺放有些亂,沒有形成分類等。擺放過程是開放自主的,幼兒的興趣濃厚,問題是自己發現的,態度也很積極。在發現問題后,幼兒自發討論解決的辦法,開始了第二次的嘗試。第二次的擺放有了簡單的合作,幼兒自發分成幾個小組,有負責“小吃類”商品擺放的,有負責“文具類”商品擺放的。擺放結束后,“貨架”被重新安置,“貨品”有了分類,但看起來還是有些亂糟糟的。幼兒又自發組織討論,商量解決的辦法后,開始了第三次的嘗試。第三次,幼兒借助輔助材料去整理“貨品”,如在飲料瓶中裝滿水,增加瓶子的重量以保持穩定,用筆筒、紙筒等將筆歸類整理,用簍子、托盤等分類擺放小吃。
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把主動權給了幼兒,是一個主動開放的過程,幼兒興趣高漲,每次遇到問題都是自發組織討論,積極探討解決的辦法。活動主題是幼兒感興趣的,游戲過程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這樣就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社會交往的意愿,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愉快的交往經驗能夠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三、深入體驗游戲,提升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交流情感的過程。進入大班后的幼兒,與同伴的朋友關系處于形成期,與同伴的交往具有群體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大部分的幼兒都有比較固定的小伙伴。如何擴大幼兒的社交范圍,提升幼兒的社交能力呢?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更是發展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逛超市”游戲中,幼兒自主選擇扮演角色,模仿他們的勞動,如“收銀員”要算顧客應付多少錢,并考慮是否要找零錢,還要保管好自己收來的錢財;“理貨員”要及時整理貨架,適時添補貨品;而“顧客”則要明確自己的購物需求,了解購物的流程。在游戲中,幼兒對不同角色反復體驗后,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產生了對角色的熱愛,體會了勞動的辛苦,也體驗了勞動的樂趣,通過反復游戲體驗,還不斷地“規范”了角色行為。如“收銀員”要根據商品價格收費,顧客要根據價格付費,從而制定出“價目表”;“顧客”在購物時要遵守規則,形成了一系列的溫馨提示及購物須知。游戲規則就是社會行為規范的縮影,因此角色游戲“逛超市”的開展,加深了幼兒對社會角色的理解和體驗,幫助幼兒掌握了社會行為規范。
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戲后,幼兒的興趣逐漸下降,將“逛超市”游戲與其他班級的游戲進行整合,又觸發了新一輪的交往。如大七班開設了甜品站,里面有琳瑯滿目的甜點,幼兒在“超市”里開設甜品窗口,先到大七班的甜品站“進貨”,再到“超市”出售;大三班開設的劇場道具稀缺,“超市”工作人員聯合本班美工區制作大三班所需的服裝道具,然后在“超市”售賣等。這樣的游戲整合,使得班級與班級之間產生了互動,幼兒的社交范圍也不再限于本班同學了,從三十余人擴大到百人甚至更多的人群。生動有趣的互動游戲,能夠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主體性,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讓他們學會與別人交往,掌握與人相處的各種技巧,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總之,角色游戲可以作為幼兒園教師的重要依托,為幼兒提供創新體驗,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宴梅,許傳夕.角色游戲中發展幼兒社會性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家長,2019(17):59.
[2]張晨瑜.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J].當代家庭教育,2020(15):65.
[3]蔡云.開展“大帶小”的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2018(6):86-87.
[4]翁曼娟.混班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J].福建教育,2014(Z3):60-61.
[5]江靚靚.淺談如何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J].安徽教育科研,2021(7):68-69.
[作者簡介]李薇(1985—? ? ),女,江西新余人,新余市城北幼兒園,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