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探索多元化、高效率的閱讀活動組織策略,以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認知體驗,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其中,情境教學法與英語閱讀活動有諸多的融合點,教師應立足英語閱讀活動的內容特點和組織形式,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情境創設切入點,用情境輔助英語閱讀活動順利開展,從而提升英語課堂閱讀教學的品質。
[關鍵詞]情境調動;小學英語;閱讀活動;組織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33-0057-03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每位小學英語教師都面臨的重要課題。教師要切合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根據具體的閱讀教學內容,打造多元化的英語閱讀教學平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活動的品質。情境教學法是小學英語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應基于英語閱讀教學的需求,合理選擇和創設不同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發揮情境教學法對學生英語閱讀思維的激發作用,培養學生多維度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視頻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較為薄弱,面對英語閱讀學習任務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從而直接影響英語閱讀的效果。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創設視頻情境,用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視頻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教師需要精心篩選一些簡單易懂,且與閱讀教學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英語視頻素材,在學生完成課堂的詞匯、句型學習后,通過多媒體播放這些視頻內容,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和閱讀能力。
動畫是絕大多數小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娛樂文化產品。教師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的心理特點出發,利用動畫短片、動畫電影片段等素材創設視頻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鞏固英語知識。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5B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第一課時,閱讀話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教師制作了一個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視頻,呈現一些節日的月份以及人們慶祝節日所舉辦的活動,并提出問題:“What Chinese festivals are there in the cartoon? What do people do and eat?”學生在認真觀看后,快速找出其中的四個中國傳統節日: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 and Double Ninth Festival。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深挖文本信息,檢驗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這里,教師將教材文本與動畫短片有機融合,給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這樣將本節課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信息融合在一定的時間范圍里,能使學生依托直觀的視頻信息,對閱讀材料形成有序的認知。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情境創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在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具體運用,導致多媒體資源與教學內容割裂開來,不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深刻的認知體驗。如視頻、動畫、音頻等資源都能給學生帶來思維認知上的觸動,對興趣激發、情感啟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現在的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較多,對動態變化的畫面情有獨鐘。因此,教師要用現代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去捕捉學生的興趣點,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創設多媒體情境,將知識內容與多媒體情境有效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手、眼、腦等感官,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游戲情境,感知閱讀內容
英語閱讀學習對很多學生來說是“痛苦”的,這既是因為學生閱讀方法、閱讀能力較為欠缺,也與學生始終處在相對被動的學習地位有很大關系。教師在閱讀活動中創設游戲情境,把閱讀文本內容和游戲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能調動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豐富的游戲活動的感知體驗下,順利構建英語閱讀內容的表象認知,把握閱讀素材的主旨,提高英語閱讀的品質。
把英語閱讀內容融入游戲情境中,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深入鉆研英語閱讀文本,切準閱讀文本的關鍵信息和目標,合理創設游戲情境。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Unit 3 Asking the way的閱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學會問路與指路,為流利地朗讀與復述課文做好準備。課堂上,教師這樣創設游戲情境:先通過課件呈現“Story time”板塊中的圖1和圖2(路線圖),再將班級學生分成A組和B組,每組派兩名組員上臺完成Su Hai和Yang Ling的出行路線,其余學生可讀旁白來給出提示,比一比哪個組完成得又快又準確。在游戲過程中,班級其余學生積極給予補充和糾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在規劃出行路線時,于無形中掌握了文本的關鍵信息:Get off at...Turn right at...這樣,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在游戲當中體驗到英語了閱讀活動的樂趣。
這里,教師注重學生文本閱讀策略和技能的指導,通過創設游戲情境,使學生在具體地標、路線的引領下完成出行任務,掌握文本的重點內容。游戲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閱讀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自然而然地將閱讀教學推向了高潮。
喜歡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也是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有了游戲的融入,課堂教學會變得生動有趣,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充分調動。游戲對教學產生的動能是無窮的,然而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游戲形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想快速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在游戲的內容、形式上進行創新,融合活力因子,設計與優化游戲,使其更加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三、故事情境,梳理閱讀路線
愛聽故事是人的共性,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英語課堂中,教師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展開閱讀活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覺地代入到故事角色當中,促進學生對閱讀主題的理解與把握,豐富學生的英語閱讀情感體驗。同時,講述故事的過程,也為英語閱讀方法的滲透創造了契機。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本的特點,傳授給學生不同的英語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英語閱讀活動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忽視學生閱讀學習的主體地位,應當注意呈現故事主線等提煉性內容,為學生留出必要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在明確的閱讀路線指引下,高質量地完成英語閱讀學習任務。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5B Unit 1 Cinderella一課,講述的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灰姑娘的童話故事。課堂上,教師安排跟讀的閱讀任務:“請同學們跟隨錄音模仿人物說話的語音語調,從整體上理解故事內容,并完成圖片配對。”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展開閱讀,按照“A party—A fairy comes—Cinderella has a good time—Cinderella tries on the shoes”的場景主線進行閱讀,深入感知人物的角色特點和故事發生的前因后果。同時,教師基于學生的知識儲備,組織學生以小組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閱讀訓練,全方位地調動學生閱讀故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
這里,教師先通過灰姑娘的童話故事,創設情境開展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從整體到局部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把握故事發展的脈絡。同時,教師設計了跟讀與仿讀的閱讀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閱讀訓練,使學生真正融入人物角色之中,體會到故事傳遞的真善美和情感價值,為后續創編故事的結尾做好準備。
學生對故事的感知度是比較高的,因為故事情節曲折,富有吸引力,能夠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教師不妨充分發揮故事的作用,將其融入閱讀教學之中。創設故事情境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尋找素材。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然得到調動,對學習內容的感知度也會上升到更高層次。在經過故事搜集、展示、講解等一系列活動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四、問題情境,激活閱讀思維
問題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互動的重要媒介,也是激活學生英語閱讀思維、增強學生思維活力的有力抓手。在創設英語閱讀的問題情境時,教師要圍繞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設置一些具有較高啟發性、引導性的問題,用問題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索欲望投入閱讀之中。這樣可促使學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
同時,教師要正確認識小學生閱讀能力相對薄弱的客觀學情,優化問題情境的創設,把握驅動性問題設計的難度,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探究,促使學生的英語閱讀不斷深入。例如,在譯林版英語教材5B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依據閱讀主題創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問題情境:“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通過師生交流引出閱讀文本的主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閱讀文本中。在學生閱讀對話的全部內容后,教師帶領學生初步感知句型的結構:“Where does he/she live? How does he/she come to school?”學生認真閱讀對話文本,依據其中的人物關系,快速搜尋到問題的答案:“He/ “She lives in... ”“He/She comes to school by/on...”這樣可使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句型進行綜合輸出,鞏固新知。
本堂課以學生如何來學校的話題為主線,教師通過創設層層深入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與掌握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句型。在充分利用文本內容進行教學與訓練的基礎上,教師著重培養學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和獲取文章大意的能力,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問題是構建高品質課堂的助推器,問題的設置考驗的是教師的能力和素養。小學生的認知是比較淺顯的,大多不會主動地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是由其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要想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必須以問題為基點,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問題的設置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可以以教師的問題為主導,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下,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只要學生能夠主動提出問題,就能提升他們思維的活躍度,從而順利推進分析、解決問題等環節的進程。
五、生活情境,對接閱讀認知
創設生活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有意識地在閱讀教學中創設生活氣息濃郁的情境,能夠實現英語閱讀文本與學生生活認知的對接,拉近學生和英語閱讀文本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效果。同時,學生在生活情境當中能夠切實感受到英語知識的生活性特點,體驗到英語知識的應用價值。這有利于學生把閱讀學習收獲運用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提高英語學科應用能力。
教師要善于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設計一些注重應用實踐的閱讀活動,延展學生的英語閱讀認知思維,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5B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這一單元,內容是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義務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單元主題圖,討論人物關系及情境特點,以此引出一些與學習、家務勞動相關的英文表達,如“clean the car、make the bed”等,并提出問題:“Do you often help your parents? What can you do?”問題提出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目的是將學生帶入閱讀材料之中,使學生在熟知的語境中加入現在進行時態,實現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并能夠在閱讀后初步有著所學的詞匯和句型詢問別人正在做什么。
這里,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先讓學生總結家務勞動的分類,再由詞匯到句型,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閱讀。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英語閱讀帶給學生的距離感和陌生感,降低英語新知理解的難度,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品質有著積極的作用。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教給學生的遠不止知識,所以學生對生活的感知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如果能夠將學習內容、生活與學生的興趣融合起來,這樣創設出來的教學情境就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要從生活中尋找情境創設的素材,將復雜、晦澀的文本知識融入生活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好地觸及知識的內核,為后續的深度閱讀保駕護航。
總之,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強弱,決定了英語學科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高低。教師要立足拓展英語閱讀教學的視角,探索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如視頻情境、游戲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調動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英語閱讀手段,優化學生的閱讀過程,達到強化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芳.微探小學英語閱讀中讀后活動設計與組織[J].小學教學研究,2020(17):82-84.
[2] 傅京,陳靜.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基礎外語教育,2021,23(2):38-44,107-108.
[3] 李雪.探究分層教學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價值思考[J].天津教育,2021(10):169-170.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