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剛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語篇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語篇主題為引領,通過觀察與討論,引出主題;通過解讀和分析,定位主題;通過梳理與建構,探究主題;通過拓展與評價,升華主題。這樣可充分挖掘語篇的育人價值,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主題意義;語篇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33-0048-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主題具有聯結和統領其他內容要素的作用,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范疇。”小學英語教學要引導學生基于語篇內容的學習和主題意義的探究,逐步建構圍繞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形成正確的態度與價值判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語篇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多種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在具體的語境中感知主題意義并習得語言知識。下面,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的故事板塊教學為例,探究基于主題意義的語篇教學。
一、觀察與討論,引出主題
在語篇教學中,閱讀前的活動設計尤為重要。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呈現圖片、猜測情節等方式,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課始,筆者開展“Look and say”活動,呈現神舟十四號飛船發射的情景和3名中國航天員的圖片。學生立即被這些內容所吸引,內心對宇航員充滿敬佩。筆者通過頭腦風暴,讓學生說一說:“What other kinds of jobs do you know?”于是,學生圍繞“職業”這個話題展開討論。根據學生的討論,筆者呈現“policeman、teacher、doctor、worker、driver”等生活中常見的職業詞匯。這樣既復習了舊知,也為本課時的教學做好了鋪墊。討論結束后,筆者呈現宇航員劉洋童年和近期的照片:“When she was a child, she had a dream. She wanted to be an astronaut, because she wanted to fly a spaceship.”筆者在兩幅照片中間呈現“dream”一詞,引出本單元的學習主題。
本單元語篇學習的主題是“我們的夢想”,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語篇通過Miss Li 和六位同學一起談論夢想,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語篇主題需要學生在閱讀和充分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推斷出來,所以教師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探究語篇主題的興趣。教學中,筆者通過頭腦風暴,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自由表達自己所知的生活中的各種職業,為引出語篇主題做好鋪墊。從認知的角度來說,學生對新知的理解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的,把新知與舊知相聯系就能更好地進行語篇閱讀,對主題語境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二、解讀與分析,定位主題
在進行語篇主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語篇的解讀和分析。特別是一些語言點的解讀,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小組討論、主動表達、梳理整合等方式,讓學生主動獲取語言知識,逐步實現對語篇主題的自主理解,最終準確定位所學語篇的主題意義。
1.視頻分享,呈現主題
在“Look and answer”環節,筆者先通過問題“How does Miss Li ask their dreams?”,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語篇,獲取詢問對方將來想從事什么職業的句型和回答:“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I want to be a/an...”隨后,筆者播放“Story time”板塊中的主題情景動畫,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完成連線任務。在呈現語篇主題時,對一些影響學生理解語篇的詞匯,筆者進行必要的講解。本課時所涉及的有關職業的單詞,在學生完成連線任務的過程中,筆者就帶領學生一起朗讀單詞,并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單詞的意義,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通過視頻播放這種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呈現語篇的主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詞匯和語句,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進行理解,不會影響整體感知語篇所呈現的主題語境。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明白原來每個職業都能發揮大作用,每個職業都是了不起的。這樣,學生會帶著這些感想,自覺地對語篇的主題意義展開進一步的探索。
2.小組合作,初探主題
該環節,筆者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語篇中每位同學的夢想。
T:What do they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You can talk about their dreams in your group.
S1:What does Wang Bing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S2:He wants to be an astronaut.
S3:What about Liu Tao?
S4:He wants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
上述教學環節,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自主閱讀語篇,通過人稱轉換的方式進行問答。在組內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回顧了語篇中的主要內容,還展開了新的思考,對一些職業有了新的認識,激發了進一步探究語篇主題的意識。
3.深層思考,分析主題
有了語篇閱讀作為基礎,筆者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職業夢想是什么。
T: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S:I want to be a policeman.
T:Why?
S:Because I can help some people.
…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5~6年級學生的課堂學習提出了許多明確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對英語有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與同伴或教師一起圍繞相關主題進行討論,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圍繞語篇主題,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明晰了本課學習的主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語篇主題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探究者。
三、梳理與建構,探究主題
要想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就需要對語篇進行深入的解讀。通過對語篇的內容進行重新梳理,學生把文本中的信息與日常生活或者自己的經歷相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語篇主題的意義。在學生對語篇內容有了大概的理解后,筆者通過各種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的關鍵信息,并積極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
設計語篇教學活動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圍繞語篇內容創設適合的語境,引領學生主動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在進行語篇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圖示信息和認知規律選擇適當的活動形式,為學生理解語篇搭建適當的語言支架。如“Story time” 板塊從語言結構上分析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男孩們的夢想和女孩們的夢想。基于這樣的文本架構,筆者從兩個方面帶領學生對語篇進行梳理。
活動1:Boys dreams
T:Look! The boys have different dreams. Do you know why?
(學生讀課文,找答案,分組討論)
S:Mike wants to be a dentist. Because he wants to help some children.
T:Why?
S:Because some children dont care about their teeth.
T:What about Liu Tao?
S:He wants to play in the World Cup some day.
…
就語篇閱讀的認知難度而言,這里要求學生梳理的文本信息比較簡單,主要涉及兩個層次:一是具體信息的識別理解,即回答文本中每個男孩的夢想是什么;二是大意和邏輯的理解,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學生要想充分掌握文本內容,就必須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理解文本的主題。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筆者與學生重點交流了Mike的夢想,因為Mike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牙醫,進而幫助那些不關心自己牙齒的人,這是一個值得挖掘的語言點。筆者追問學生:“Why does Mike want to be a dentist?”學生馬上聯想到之前學過的課文——Mike因為喜歡吃甜食而導致蛀牙去看牙醫,所以Mike的夢想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經歷而形成的。于是,筆者呈現這樣的句子:“Mikes dream comes from his experience.”學生看后會心一笑,對語篇的主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動2:Girls dreams
在語篇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引領學生探究,還要關注學生的具體需求,充分考慮學生在閱讀中的認知水平,適當地為學生搭建一定的語言支架,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發展。如教學這一環節時,筆者把探究語篇主題意義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出示表1):“What do girls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Please read page 79 and try to complete the form.”
筆者讓學生自主閱讀語篇,完成表格。這樣教學,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文本主題,培養利用圖式整體理解文本主題意義的能力。通過列圖表的方式,文本中每個女生的夢想一目了然,并且把為什么有這樣夢想的原因也進行了總結。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還使學生深入地探究了語篇的主題意義。同時,利用圖表提問讓學生轉述,也是深化學生理解語篇的一種方式,為學生建構了多元的表述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
四、拓展與評價,升華主題
在語篇教學中,閱讀后的活動一般側重知識的綜合應用,也就是要求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實際,綜合運用從閱讀中獲取的信息、掌握的詞匯和句法、習得的策略和所理解的文化來解決問題。在閱讀后的教學中,教師要設計一些綜合性的教學活動,以拓展語篇內容,通過綜合評價讓學生整體感知語篇,升華主題。
1.細節評價,升華情感
教學文本后,筆者呈現Miss Li的圖片,問道:“Whats Miss Lis dream?”學生原來一直討論的是男生和女生的夢想,沒有關注到Miss Li的夢想。短暫思考之后,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She wants to see all the childrens dreams come true!”筆者追問:“What do you think of Miss Li?”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文本語境,給出了“She is kind”的回答。這也是學生整體理解文本后給出的答案,充滿了濃濃的情感。
2.聯系生活,升華主題
在英語學習中,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化語境,讓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深入探究。本課語篇呈現的職業只是一小部分,學生身邊還有很多職業可以作為拓展學習的內容。筆者在教學中引入其他的職業,在師生問答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T:Today, we have learn the childrens dreams. Next, please watch a video and discuss in your group. Do you know them?
(播放醫生、教師、警察、清潔工、建筑工人、農民等不同職業的工作場景)
T:We can see them in our daily life. No matter what you do, please be honest, be kind and diligent. Everyone will respect you.
T:Now, please write down your dreams on the notes.
(學生把自己的夢想寫在便簽上,各組組長把這些便簽統一放到教室的玻璃瓶中)
T:Your dreams are here. Please work hard. I will keep this bottle carefully. When you grow up, I hope your dreams come true!
…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注重考查學習結束時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綜合性運用、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對個人觀點和態度有理有據的表達,體現正確的價值觀,確保達成課程目標。”上述教學,筆者呈現學生熟悉的各種職業,讓他們明白職業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每個職業在生活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熱心且勤奮工作,都應該得到人們的尊敬。基于這樣的主題意義,筆者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內容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職業夢想,通過分析和評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多角度認識和理解世界,理性地表達情感、態度和觀點,促進學生的能力向素養轉化。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語篇教學,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語篇主題為引領,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探究主題意義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對主題意義進行有理有據的表達,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確保語篇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