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婕妤 陳強強 陳耀
[摘 要]成功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關鍵是教學設計。文章在學情和課程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提升與價值引領”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模式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反饋、教學評價等方面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使得課程目標的實現更加符合專業畢業要求。該模式的教學實踐圍繞“課前(線上)—課中(線上)—課后(線上/線下)”展開,著重培養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同時融入思政要素,發揮課程價值引領的作用。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學習行為的差異性導致高階能力的提升存在差異,這就要求高校在混合式教學設計中要進一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探索和創新,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設計;人力資源管理;混合式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11-0200-05
引言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召開了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指出新文科建設就是推動文科教育創新發展,強調把握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三大重要抓手。以上要求無不呼喚當今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混合式教學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常態,受到很多學者的青睞,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混合式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
一是混合式教學的演變。馮曉英、王瑞雪[1]按照物理維度和教學維度將混合式教學的演變劃分為技術應用、技術整合、“互聯網+”三個階段。二是對混合式教學效果的研究。陳克兢[2]、漆曉玲[3]等學者對財務管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通過實踐發現,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滿意度較傳統教學方式均得到提升。三是融合課程思政的混合式設計。許誠[4]以金融學課程為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分析了融合課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學內涵,尋求混合式教學中課程思政育人的融合路徑。四是混合式學習設計。馮曉英等 [5]構建了以期望核心目標為導向的混合式學習設計模式,剖析了“互聯網+”時代混合式學習設計的內涵與設計原則,提出學習設計理念應為創建學生能夠高度參與、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驗。
一、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混合教學設計理念
人力資源管理在經管類專業中承擔著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合格的現代管理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考核方式以筆試為主。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忙而學生閑,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未得到發揮,教師主要關心是否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學沒學、學得好不好關注較少;以筆試為主的考核,其考核內容以掌握知識點為主,往往“以分數論英雄”,不能準確地考核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達成。可見,傳統的以知識講授為導向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兼顧實現知識傳授、能力提升與價值引領的畢業要求。為此,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在學情和課程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提升與價值引領”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
混合式教學成功與否取決于課程設計的優劣。本課程混合式設計首先針對課程進行“3W2H”分析,即Why—為什么學(教學目標)、What—學什么(教學內容)、Where—在哪里學(教學內容安排在線上或線下)、How—怎么學(教學方法)以及How—學得怎么樣(教學評價),具體設計如下,見圖1。
(一)混合式教學目標設計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授課對象為甘肅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財經學院農業經濟管理、經濟學、市場營銷等專業的三年級學生,該階段學生前期已經學習了管理學原理、管理心理學等課程,積累、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理論和專業知識,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文獻檢索能力。但是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欠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知識,還包括學生上述能力的提升和基本素質的養成等(詳見表1)。
(二)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
人才資源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圍繞人力資源管理基本功能展開,設計了“概述”“選人”“育人”“用人”“留人”五個模塊,不同模塊創建有子模塊,其中“概述”模塊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基本概念、組織結構及組織文化等內容;“選人”模塊涉及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以及員工招聘等章節; “育人”模塊主要包括員工培訓和職業生涯規劃;“用人”模塊涉及績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內容;“留人”模塊主要是員工關系管理。這些章節的教學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還設計了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翻轉課堂等教學活動以及辯論賽、情景模擬、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模擬招聘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以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
(三)混合式教學反饋設計
人才資源管理課程設計混合式教學問題反饋循環圖如圖2所示,構成“課前—課中—課后”和“壓力—行為—反饋”雙循環,反饋信息一般通過問卷、投票、課堂評價、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方式獲取。課前,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發布課件和自學任務單,要求學生線上完成并將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完成情況及時在線上答疑解惑。課中,教師總結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創建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發言或者提問來了解學生知識內化情況,并且及時給予評價。課后,教師發布自測習題、布置課后作業或者階段性發布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通過雙循環反饋,教師可以在不同的節點上得到不同的反饋信息,這有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學生及時彌補不足。
(四)混合式教學評價設計
混合式教學評價應當是有目標導向的,每一個評價活動都應當與學習活動所指向的教學目標對應。人才資源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評價設計主要考慮評價主體、評價形式以及評價內容。評價主體為學習小組以及教師,評價形式有過程性考核與期終評價。
過程性考核有7種不同形式(見表2),占60%,期終評價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占40%。在過程性考核中,課前預習、線上討論、在線測試、課后作業是線上完成的,其中課前預習、線上討論和課后作業由教師根據線上學習時長和參與度給出成績;在線測試以網絡教學平臺測試成績為主;課堂討論、PPT展示以及實踐活動在線下完成,由小組進行評價,實行彈性評分,以參與度、完成度、貢獻度為評分依據。評價內容除了考核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還要考核學生核心能力的提升、職業素質的養成等。
三、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
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在線課程建設始于2019年7月,混合式教學正式開展于2020年2月,選課學生共計386人,學生參與率較高,課程訪問量達到68668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主要圍繞“課前(線上)+課中(線下)+課后(線上/線下)”展開,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分配了線上/線下教學學時,輔之以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見表3)。
(一)課前(線上)環節
課前(線上)環節先由教師將教學大綱、課件、講義、案例、視頻等學習資料上傳至THEOL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在每一章授課前,教師都會上傳課前預習任務單(見表4),同時在班級群、教學平臺發布預習通知,學生通過優慕課APP完成預習任務并且提出問題,教師及時在教學平臺上答疑。同時教師提前圍繞存在的問題、目標、要點設計好教學活動,包括知識競賽、小組討論、辯論賽、角色扮演、拓展練習等。
(二)課中(線下)環節
在課中(線下)環節,教師充分發揮課堂“組織者”的作用,先通報班級課前學習情況,隨后通過分析課前學習情況,確定本節課擬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要實現的主要教學目標。利用優慕課APP發起隨堂教學,教師根據提前設計好的教學活動展開教學,學生參與互動,教師及時給出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參與。課堂學習中教師集中講解重點和難點問題,然后組織課堂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思政要素,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等。
(三)課后(線上/線下)環節
在課后(線上/線下)環節,教師通過綜合教學平臺發布課后作業,結合課堂教學效果、問題討論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課后作業參與率約為80%。教師根據章節內容不同,設計不同的線下作業。比如在“概述”模塊要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選人”模塊組織學生參與“模擬招聘活動”“無領導小組討論”;在“育人”模塊組織學生參與本課程發起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模擬培訓活動”;在“用人”模塊以小組為單位搜集知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案例并進行案例分析,聯系實際討論企業應該如何用人、如何激勵員工;在“留人”模塊組織學生參與PPT展示,搜集勞動爭議相關案例,讓學生了解我國勞動法律法規。
四、結論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通過混合式教學實踐,進一步明晰了混合式教學設計理念和具體實踐做法,該模式基本能夠實現畢業要求所對應的知識、能力、素質目標。但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學生之間學習行為存在差異性,往往那些能夠按時完成在線學習任務的學生,線下學習表現較好,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在線下課堂討論時能夠積極參與;那些線上學習行為相對較差的學生,因為不能按時完成在線學習任務,難以實現高階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高校在混合式教學設計時應該尊重學生差異,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探索和創新,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馮曉英,王瑞雪.“互聯網+”時代核心目標導向的混合式學習設計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9(7):19-26,92-93.
[2] 陳克兢,朱之偉,郭雯琦,等.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20(10):26-29.
[3] 漆曉玲.基于“六化同步”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實踐教學再設計: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1):50-52.
[4] 許誠.融合課程思政的《金融學》混合式教學設計[J].經濟管理文摘,2020(15):185-186.
[5]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13-24.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