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大學語文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在網絡環境下,大學語文面臨著新的挑戰。大學語文要擺脫困境,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就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借助網絡資源、網絡手段實施教學。基于此,本文從網絡語境概念入手,對大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網絡語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語境 大學語文 教學策略
大學語文承擔著傳播中外優秀文學、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的重任。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成為了人們獲取知識、掌握知識、交流學習的有效手段,在此背景下,大學語文教學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怎樣在網絡語境下實施語文教學,是廣大大學語文教師要思考和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網絡語境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新特征
1.網絡語境
語境也就是利用語言的具體環境。俠義層面語境指的是語言應用的時間、地點、場景、對象等,廣義層面的語境指的是應用語言的時代、社會特征,應用語言對象的職業、性格特征、文化修養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用到的是俠義層面的語境,而針對大學語文的發展問題,我們還需要從廣義語境的角度去分析。要形成一定的語境,必然要讓某種生活方式變為常態,形成良好氛圍下的思維習慣,涉及生活角色的定位。毋庸置疑,現在網絡已成為了大學生常態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網絡語境是以網絡未互動平臺,對社會中的人或者是事做深入的分析。同時,網絡還具備隱形虛擬特征,能夠沖破交流雙方時間、地點的限制,讓交流變大更為直觀、方便。
2.網絡語境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新特征
第一,教學資源開放性、共享性特征。在網絡語境下教師教與學生學不再限制于已有的大學語文課本,還能夠從網絡上查找道更多有價值的學習資料,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在網絡語境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特別是網絡教育,成為了高校的課程模式之一。
第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有效應用。在網絡語境下大學語文教學手段更為廣闊,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功能實施教學,讓學生直觀看到語文學習內容,吸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人機對話形式靈活地實施教學,提升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大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1.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第一,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課程教學受到影響。很多學生認為語文是從小就學習的一門課程,自己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在大學學語文沒有太大的必要。即使是在學習中遇到了自己不能理解的新詞匯只要在網上查找一下就能夠明白,所以,他們認為大學語文學不學并不重要,即使不學也可以通過考試。尤其是對于非中文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認為學語文對本專業的幫助不大,學再好也發揮不了作用,因此,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1]。
第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效果不佳。據有關調查研究顯示,很多高校的大學語文教學任務都是由非專業教師來實施的,無論是這方面的知識還是教學水平都比較欠缺。且有些大學語文課程是針對非中文專業學習開設的,通常都是合班集體上課,上課人數多,教師往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是借助多媒體設備從頭至尾的講述,同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即便是與學生互動,參與互動的學生熱情也不高[2]。面對這樣的教學工作,許多資深教學都不想參與進來,導致現在教授語文課的教師資歷不夠,教學經驗不足,整體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第三,學校缺乏足夠的重視,考核評價方式單一。對于機械電子專業類的高校來說,語文僅僅是一門選修課,開不開設這門課程并不是很重要,只要學生能夠學好專業知識,掌握技能就行。所以,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會縮減語文教學課時,相關配套教學設施也不完善,甚至還存在被別的課程擠壓的問題。此外,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也非常單一。縱觀現在很多高校的語文考評方式,基本都是通過試卷考核的方式。在試卷考核中,所涵蓋的題型與中心語文題型差別并不是很大,這樣的考核并無多大意義[3]。
2.原因分析
造成大學語文這一現狀的原因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實用主義的盛行,社會對母語學習的作用認識不足。一直以來,大學語文都缺少明確的“學科定位”,大多數高效將其與英語課、計算機可等共同看作是“公共基礎課”。而在公共基礎課系列中,英語肯定是學生更為關注的課程,因為在校期間學生要參與英語等級考試,不學英語會影響考級。而計算機課是實用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在各行業中都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不會計算機,幾乎會與社會脫軌。相較于英語、計算機課程來說,語文課程必然不會受到學生的重視,他們認為這門課的學習并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不會產生直接的利益。第二,課本內容陳舊,教學方式滯后。現在的大學語文課本內容很多,編寫思路也大不相同,有些是依據文學史脈絡進行編寫,有些是根據詩歌等各種體彩進行比板鞋,還有些是依據家庭、青春等各個專題進行編寫,無論是采用哪些編寫方式,大部分課本在篇目的選擇上都存在雷同的問題[4]。同時,在教學時,教師所實用的教學方式也比較滯后,往往煎 熬啊是都是簡單的用多媒體將課本內容照搬下來,并未對課本內容做深入的分析、拓展。這樣必然會讓學生不重視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得語文教學進入到邊緣化的困境[5]。
三.網絡語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策略
1.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語文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大學語文教學要綜合考考慮學生的審美需求及心理需求,以具有時代氣息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具體來說,就是要豐富語文教材內容,增設大眾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用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容,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在網絡語境下,要提高文學作品的選取標準,對優秀文學作品的學習、解讀是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它涉及的內容如下:解讀優秀的傳統文化,實施開放式教學;挖掘當下的優秀作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解讀優秀、經典作品的機會[6]。把握好以上幾點內容,大學語文課程會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接受。課程編制人員可以試著將學生選擇的優秀篇目融入到課本內容中,授課教師可結合學生感興趣的這些文學作品在網上做調查,在課堂上通過開放式課堂教學,讓學生來講述,教師進行點評。通過對當代學生的調查我發現,很多的學生都很喜歡網絡作品,如《盜墓筆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網絡文學作品非常多,有歷史故事、有抗戰故事、有青春故事等等。在被調查學生中,有絕大部分的學生覺得這些作品不僅人氣高,且實力也很強。其實,學生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這些作品都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暢銷的作品,而“暢銷”正式現在網絡語境下成為經典的前提[7]。實際上,傳統的優秀文學作品也是經過了暢銷的階段,在暢銷中得以流傳,因此,各種各樣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也會在暢銷中慢慢被大眾所熟知,走向經典化。所以,只有不斷地去挖掘網絡文學作品,并給與學生更多自主解讀的機會,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8]。當然,在此環節,教師自身也要強化對網絡文學的認識、了解,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去甄別網絡優秀、劣質文學,避免學生被低俗文學所影響[9]。
2.借助多媒體技術,實施多樣化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以教師口頭講述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大學語文教師還需要想辦法更新教學手段。教師要能夠熟練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制圖、制作教學課件,有效彌補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豐富課堂知識。以《無題》為例,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先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去欣賞課件,產生學習知識,探索作品內涵的興趣。再讓學生再網上查找、整理與李商隱《無題》詩有關的一些材料,獲取有利信息。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探討學習,對這一作品的內涵、表達的主題思想等進行交流,交流、討論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加以點評,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架構[10]。
此外,大學語文內容非常豐富,現在課本中的篇章大部分是古典文學,古人的思想情感所描繪的已經和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是存在差異的,而計算機等的運用,能夠將文本內容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創建一個直觀形象的審美情境,沖破時空界限,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備受啟發。以《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一經典文學作品來說,在教學時,若是教師只是單純讓學生去閱讀文本內容,學生肯定就不能理解文本內涵,且一些復雜難度的語言文字對學生的學習調來了影響。而利用多媒體就能夠播放《紅樓夢》的一些影視片段資料,或者是讓學生自行在網上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進一步探討作者寫作的內涵。)(高職的大學語文沒有寶玉挨打這節課,能否加入其它案例)最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境模擬,或者是故事講述,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作品內容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3.借助網絡溝通平臺,拓寬教學空間
對于機械電子專業類型的高職院校來說,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專業機械電子方面的技術性人才,所開設的課程主要以機械設計制造等為主,語文課的課時是很有限的,教師只是出于完成課時任務去授課,并未去挖掘其中有利的內容[11]。而大學語文屬于屬于人文素質課,課程教學也要突出人文學科特征。大學語文教師也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其自身的德行、學識等都會影響學生,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及將來能否順利進入崗位工作等各方面都是很重要的[12]。但從實際情況看,許多學生都普遍反映大學教師一旦下課就見不到人了,即使有想要咨詢的問題,也沒有機會和時間去交流,因此,大學語文教師要清楚學生的心理需求,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拉近師生間的感情,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上語文課,更利于良好師生概念性的建立[13]。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就需要借助網絡手段,拓寬教學空間,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的方式非常多,如,教師課將教學資料或者是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傳到網絡平臺,便于學生下載、師生互動[14]。教師也可以建立班級交流群,線上和學生交流、溝通,解答學生的難題。這就需要教師身體力行,時不時發表觀點,讓學生清楚只是的觀點和看法,并鼓勵學生大膽留言或者是參與網絡創作活動,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比如說,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師課組織學生參與經典詩文誦讀DV制作比賽,讓學生自己組成合作小組,每組3-4人,各組制作一部時長在10分鐘之內的經典詩文誦讀DV作品。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分別進行資料的查找、搜集、整理、誦讀、制作等相關任務。誦讀的詩文可以是課本上已有的篇目,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課外經典篇目。各組DV制作任務結束后,將作品傳輸道班級群中,讓其他學生相互之間欣賞,并在班級群中進行評選、探究活動,從詩文的選取、誦讀情感的表達、技巧等去探討,每個學生都可以自由發表自身的意見和看法。這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既可以激發他們誦讀經典詩文的積極性,也能夠檢測他們對本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此外,在課下教師也可讓學生自己在網上查找有關資料,更深入了解自身所誦讀詩文的內涵、意義,探究詩文成經典的原因,并以此問題在網上撰寫文章,闡述自身的誦讀體會。而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分享文章,互發評帖等[15]。
總而言之,現在是網絡時代,網絡語境讓人們學習知識變得更為便利,人際交往也走向多向化,文學閱讀的方式和渠道也越來越多。作為機械電子類的高職院校,要培養更多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就要認識到語文教育對學生文化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將其與機械電子專業知識的學習聯系起來,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技術,實施多樣化教學;借助網絡溝通平臺,拓寬教學空間,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云云.網絡語境時代下的大學語文教學研究[J].文學教育(上),2021(02):110-111.
[2]蒲奕冰.網絡語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研究[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381-1383.
[3]覃翠萍.淺談網絡語境下對語言文化的研究[J].喜劇世界(下半月),2018(04):48.
[4]張杰,等.網絡語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J].中外企業家,2017(02):189.
[5]張保鳳,等.新媒體語境下大學語文的“教”與“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8):82-83.
[6]陶斯明,楊燕.網絡環境下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5):102-105.
[7]胡海艷.網絡環境下高專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35):127-128.
[8]杜文宇.探究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5):208-209.
[9]張維.網絡平臺下加強大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的對策研究[J].決策探索(下),2018(11):66-67.
[10]沈龍輝.網絡環境下專題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3):101-103.
[11]鄭紅.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深度整合研究[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8:505-513.
[12]張明.網絡環境下高職大學語文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散文百家,2018,2(02):184-185.
[13]廖玲,等.基于網絡環境高職大學語文探究式閱讀教學意義的研究[J].東西南北,2018(12):140-141.
[14]牛春雨,曹士東,孫景芳.大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06):71-73.
[15]馬文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育的利弊及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20,3(35):180-181.
(作者單位: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