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源平
摘? ?要:金融穩定保障基金作為金融領域風險的“防洪閘”,為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提供后備資金,是抵御金融風險的重要力量。國際角度來看,建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及運行機制成為主要發達經濟體應對和處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普遍做法,如美國設立的有序清算基金用于處置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歐洲先后成立了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盟單一處置基金(SRF),分別針對主權債務風險和處置陷入困境的銀行;德國建立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FMS)為金融機構債務提供擔保。本文通過借鑒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建立和運行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經驗,從制度保障、資金來源、基金使用和部門協調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發達經濟體;運行機制;啟示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2.09.006
中圖分類號:F833;F837?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9031(2022)09-0065-09
一、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概述
(一)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內涵
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是指由國家公共部門負責統籌管理,利用公共資金(如財政注資、央行再貸款資金等)或行業資源(如金融機構繳納的專項基金和儲備金等),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處置和化解,以應對重大金融風險隱患的保障基金。它區別于存款保險基金、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保險保障基金、資管新規風險準備金池等制度安排,其功能定位、管理模式不同,覆蓋對象更加廣泛,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和信托等,打破了單一的行業限制,強調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同時,它與其它行政手段不同,強調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和透明化的方式處置系統性金融風險,控制潛在風險的影響,達到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的目的。
(二)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主要作用
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引進投資者和產業資本,采取債轉股等市場化手段,擴寬了處置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資金來源,在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倒閉清算時,能夠承擔賠付功能,減少對央行最后貸款人功能的依賴,防止出現大面積的金融機構道德風險;二是對問題金融機構提供財務扶持和流動性幫助,做好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資金儲備,兼顧化解和處置房企違約、地方債務暴雷等風險,將不良影響控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三是對存款保險基金、證券保險等保障基金體系進行有效補充,不僅保護了金融投資者和儲戶,還對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危機進行處置和引導,形成較為完備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三)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意義
1.彰顯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金融安全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與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息息相關。金融安全與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三大戰略成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其中將金融安全作為國家經濟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單獨列出,足見把維護金融安全提升到治國理政高度。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是我國在防范化解風險隱患、保障金融安全方面的新探索,進一步提升了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營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良好氛圍。
2.體現在復雜國內外環境下維護金融穩定的必要性
近年來,影響全球經濟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的因素增多,我國金融安全穩定面臨多種風險挑戰,金融體系脆弱性不容忽視,現有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仍存在不足。一方面,外部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由于受到全球供應鏈瓶頸和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持續沖擊,疊加地緣沖突,國際原材料供應難度加大,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價格層層傳導將給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帶來新挑戰;此外,俄烏沖突進一步凸顯大國博弈中的金融“角力”,演化為國家之間金融資源的競爭和對抗,最終將對金融穩定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再者,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彎”的路徑逐漸明朗,年內多次加息已成定局,并且逐步開始縮表,可能對我國產生溢出效應。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挑戰明顯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房企違約、地方隱性債務、影子銀行等風險不容忽視,中小銀行經營也面臨較大的壓力,對金融穩定造成了負面沖擊。此外,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提高金融業運行效率、推動金融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改變了傳統金融的運行方式和風險特征,導致金融信息詐騙、虛擬貨幣炒作等金融亂象頻生,給金融穩定和實體經濟發展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3.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機制的重大舉措
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全面性、共振性、突發性等特征,對金融穩定的沖擊性和破壞性很大。處置系統性金融風險要搶占時機和時間果斷處置,避免造成更大的破壞和沖擊。而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即明確了政策工具箱,可以避免金融泡沫的不斷擴大和金融體系的崩潰,及時有效地減少風險損失和降低救助成本,對恢復市場信心、恢復金融體系功能、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進而增強我國應對重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水平。
(四)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救助方式
一是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當金融機構面臨重大風險或出現嚴重問題,無法直接從市場獲得融資但又亟需緊急資金救助時,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能夠給問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等流動性幫助。二是參與重組或清算。當金融機構經營發生嚴重問題,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通過對其注資入股或進行接管,對問題金融機構的重組或清算發揮財務和顧問職能。三是預防性資金救助。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通常會為金融機構規定一個信貸額度,用于問題金融機構在面臨危機時可以及時得到資金支持,防止形成信用危機。這一救助方式在問題金融機構面臨市場融資困難前提供,能夠增強投資者對金融機構的信心。四是對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進行適當干預。當基金管理部門認為當前金融市場環境會對金融穩定構成潛在風險時,可以利用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對市場進行適當干預,向市場傳達穩定預期,增加市場信心。
二、發達經濟體運行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經驗
(一)在頂層設計上,通過立法強化制度保障
2010年,美國出臺《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融合了普通破產法制度和行政接管制度,建立針對陷入危機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s)的有序清算機制(OLA),授權美國存款保險公司(FDIC)擔任接管人,對SIFIs進行處置,并設立有序清算基金(OLF),為風險處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提供流動性支持,問題金融機構的各債權方還會從FDIC中獲得賠償,旨在終結“太大而不倒”。在該機制下,體現出美國政府對金融穩定保護和道德風險防范的高度重視。
為應對歐債危機,2010年6月,歐盟設立了臨時性危機解決機制——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向處于危機的國家提供為期3年的臨時性財政援助,貸款援助能力為7500億歐元。隨著危機的深化,2012年制定了《歐洲穩定機制條約》,提出建立永久性的歐洲穩定機制(ESM)。2014年,頒布《銀行恢復與處置指令》(BRRD)和《單一處置機制法案》,要求成立歐盟層面統一的處置當局,即單一處置委員會(SRB),負責組織實施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和跨境銀行的風險處置,并在2015年成立單一處置基金(SRF)為單一處置機制提供資金支持,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德國政府頒布《金融市場穩定基金法》(FMStG),設立金融市場穩定基金(FMS)和金融市場穩定管理局(FMSA)。該基金設計總額為4800億歐元,其中65%由聯邦政府出資,剩余35%由各聯邦州承擔,對信貸和金融服務機構、保險公司、養老基金、投資公司、證券及期貨公司等提供穩定性措施。與美國、歐盟的穩定基金不同,德國FMS是臨時性的,最初期限為2010年底,后經過三次相關法律的頒布和修訂,期限延長至2015年底。此外,德國《信貸業法》還規定了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措施,包括救助及救助資金的來源和運用、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等內容。
日本于1971年制定《存款保險法》,后經過10余次的修訂完善,建立了銀行、證券、保險、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有序處置機制,確立了以日本存款保險機構(DICJ)為核心的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危機應對體系。當系統重要性銀行面臨經營風險時,DICJ有權對問題金融機構轉讓或重組提供資金和信用支持。
英國于2009年頒布了最新的《銀行法》,建立了特別處置機制(SRR),適用于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政府處置問題金融機構的行為、途徑和措施。后來,英國議會在2013年通過針對銀行的改革法案。法案規定,政府有權對總資產規模超過200億英鎊的類似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征收“銀行稅”,成立專門基金用于對問題金融機構實施救助,這些機構包括大型的金融集團、銀行機構等,以增強政府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
(二)在設立方式上,一般由政府部門負責管理和處置
由于金融穩定保障基金主要用于處置可能出現的跨行業、跨區域的重大風險以及影響更為重大的系統性風險,如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問題、大型房地產違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風險,所以需由具有全局性、統一性、宏觀性等特點的政府部門統籌領導,其他部門在具體實施中需要相應配合。
美國有序清算基金(OLF)由財政部設立,為問題金融機構的破產清算所花費的資金提供流動性支持,但管理OLF具體事務是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負責。一般情況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問題金融機構的特許經營權轉移至經營良好、信譽可靠的金融機構,然后在市場尋找符合標準的收購方,最后達成“收購和承接協議”(P&A)。如果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收購方,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必須繼續執行支付。
歐盟銀行單一處置機制下,單一處置委員會(SRB)負責管理單一處置基金(SRF),為跨境銀行集團、重要的銀行機構、重要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的混合金融控股公司在內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處置提供統一的規則和程序,并制定和實施處置計劃。而具體的執行由成員國處置機構(NRAs)負責,SRB要對NRAs執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處置決定的全過程實施監督,要求其公開有關信息。在這個層面來說,SRB和NRAs既是相互獨立的關系,也是分工明確、互為補充的關系。
德國聯邦政府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由總理府、財政部、經濟部、司法與消費者保護部、各聯邦州代表及德國聯邦銀行的代表組成,該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金融市場穩定基金(FMS)的運行,并由財政部最終決定相關措施。此后德國聯邦金融市場穩定管理局繼續負責管理該基金,又于2018年1月并入德國金融署。
(三)在資金來源上,既有事前籌集也有事后融資
美國的有序處置基金(OLF)采用事后收費制,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出現倒閉風險時,美國財政部可會同美聯儲、FDIC決定是否啟動有序清算機制,同時任命FDIC接管該機構。OLF由FDIC向財政部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在接管30天內,發債的金額不超過該金融機構賬面總合并資產的10%,在接管30天后,發債的金額不超過該金融機構可用于償還的合并資產公允價值的90%。FDIC處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包括向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的本金和利息等均由OLF支付。
歐盟單一處置基金(SRF)采取事前認繳和事后認繳結合的方式。單一處置機制覆蓋了歐洲銀行業聯盟19個成員國,事前由成員國按一定比例向本國的全部信貸機構和部分投資公司募資,從2016—2023年為期八年的募集期內,每年認繳一次,總規模將達到約550億歐元,約為成員國銀行受保存款規模的1%。在SRF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成員國相關機構也要進行事后認繳,或者通過向金融機構和其他第三方借款來緩解資金問題。其中,成員國相關機構事后繳納數額包括根據參與成員國所有機構的負債比例計算的凈認繳和風險調整認繳兩部分。事后認繳金額不得超過一般年度認繳總額的三倍。當基金耗盡時,歐洲穩定機制(ESM)可以向SRF提供不高于680億歐元的貸款,同時也可向SRM成員國貸款以解決募集期內銀行處置資金短缺的問題。
德國金融市場基金為事后發債和收費籌集,通過發行預算內最多1000億歐元的債券籌集,其中800億元用于支持合格金融機構的資本重組,200億元用于基金擔保債務的潛在違約,此外,FMS還可通過擔保業務向金融機構收取適當比例的擔保費。
日本存款保險公司(DICJ)對問題金融機構采取有序處置程序,提供的預防性資金一般是事前籌集,包含日本央行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的資本金、成員機構上繳的保險費用、有價證券等投資收入等,但必要情況下經內閣總理大臣和財務大臣認可,可向日本銀行(日本央行)借款,也可發行存款保險機構債券。
(四)在使用條件上,主要用于風險處置和金融穩定,通常要求建立基金擔保機制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使用有序清算基金對金融機構實施救助,要求金融機構必須主體合格,深陷破產危機而沒有私營解決方案,機構破產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而采取的有序清算有利于將金融機構破產的影響最小化、避免出現道德風險。但問題金融機構提前制定資金償還計劃交予FDIC,并以其有價資產作為抵押,如果抵押物的價值不足以償付基金,可以由其它符合資質的金融機構提供擔保。實質上,有序清算基金是FDIC提供給問題金融機構的貸款,在償還順序上具有優先權,救助成本主要由問題金融機構自身承擔。如果問題金融機構清算后的資金不足以償還貸款,則FDIC將在5年內向總資產不超過500億美元的問題金融機構收費予以償還。
在歐盟銀行單一處置機制下,一般來說,應對金融機構風險首先采取“機構自救”工具,只有當遇到系統性金融風險時才使用單一處置基金。歐盟單一處置理事會(SRB)使用基金的用途限制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向問題金融機構(包括總部和子公司)、過橋銀行或資產管理公司提供貸款或擔保。二是購買問題金融機構的資產。三是為問題金融機構的股東或債權人補償損失。四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問題金融機構注資,用于替換債務減記或轉換。此外,單一處置基金不能直接用來彌補問題金融機構的損失或直接用于資本重組。但如果被處置機構的內部資源已經完全耗盡(至少是8%的資本金),該基金可以充當私人資源使用。
德國聯邦財政部在使用金融穩定基金前,會充分醞釀問題金融機構的財務穩健性,對金融市場和金融穩定的重要影響等因素,一般要求金融機構是因為流動性資金不足而導致破產或瀕臨破產時才會動用基金,而如果金融機構是因為管理不當而面臨破產風險,就無法得到基金的支持。基金救助的主要方式有三類:一是向處置機構的債券和部分負債提供總額不高于4000億歐元、期限在3年以內的擔保,用來彌補流動性緊缺和促進資本再融資。對處置機構擔保的債券和負債可以在資本市場進行交易,但轉受方均需在交易中充分披露信息,開展風險壓力測試等,以加強風險管理。二是為了維持處置機構的正常經營,有必要注入一定的資金,此時,金融市場穩定基金會參與問題金融機構的資本重組,參與方式主要為注資或收購股份,金額不超過100億歐元。只有出于國家重要利益的考慮且聯邦政府所追求的目標無法以其他更好、更經濟的方式實現時,金融市場穩定基金才會采取該措施。三是一般只接管或者擔保處置機構有限的風險頭寸,且應有相關抵押品,如應收款、證券、衍生金融工具等。
英國在風險處置公共資金的使用上通常較為審慎,只有在處置銀行的所有者和債權人無法吸收銀行破產的全部損失,并且沒有足夠的資金賠付受保存款時,英國財政部才會動用風險處置公共資金發放緊急貸款。作為處置破產銀行的最終方案,英國政府會對處置銀行進行注資,實現對銀行的臨時公共接管。
(五)在運作程序上,需要多部門參與決策和處置,相互制衡與合作
美國有序處置機制賦予FDIC處置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專有權力,但FDIC作為接管人的任命是由財政部評估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后作出的。此外,有序處置基金由財政部設立,使用有序清算基金的前提必須是FDIC提前制定出財政部認可并審核通過的有序清算方案。
歐盟單一處置基金的運作權由SRB享有,成員有歐盟委員會、歐央行、NRAs的相關人員,通過全體會議、執行會議、委員會主席、秘書處等治理機構履行職責,而處置決定由NRAs負責執行。當遇到系統性金融風險時,SRB需要制定具體的破產處置計劃,此外,NRAs需制定在本國境內經營、不受歐央行直接監管的銀行處置計劃并負責執行,破產處置計劃由SRB提交給歐盟委員會審查。歐盟委員會在收到處置計劃后,做出批準或否決處置方案的決定。如果否決處置方案,還要通知歐盟理事會。此外,SRB的決策及處置行動只受歐洲法院的審查和問責。
德國金融市場穩定基金的使用由總理府、財政部、經濟部、司法與消費者保護部、各聯邦州及德意志聯邦銀行(德國的中央銀行)的代表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作出決定。其中,德國聯邦金融市場穩定局(FMSA)負責金融市場穩定基金的具體管理,還可以頒布法令授權讓金融機構來管理。FMSA是聯邦一級的公法機構,受德國財政部監督,接受財政部指導,德國政府對FMSA的可轉讓負債承擔無限責任。FMSA成員有3名,由財政部與德意志聯邦銀行聯合任命,負責管理基金的運行。如果牽扯到基金運作的重大決定,則由部分內閣官員及德意志聯邦銀行指派的顧問組成的決策委員會負責。
英國的各項針對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決議需經由英格蘭銀行、財政部、審慎監管局共同會商決定。其中,英格蘭銀行發揮著風險處置的核心作用,有權對問題金融機構實施出售、并購、接管;財政部主要負責風險處置公共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并對風險處置公共資金承擔所有責任。英格蘭銀行制定問題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計劃前,還要與財政部會商有無動用風險處置公共資金的必要。
(六)在損失分擔上,壓實金融機構股東、債權人及管理層責任
美國有序清算機制(OLA)下,問題金融機構的股東及債權人首先承擔損失費用,同時管理層、董事和第三方在內的所有各方對金融機構的狀況負有責任,承擔與其責任相一致的損失。其中,還對管理層獲得的額外收益進行追回,撤銷其職務,甚至有可能將其加入行業黑名單。
歐盟單一處置基金(SRF)對問題銀行進行處置前,要求問題銀行訂立“生前遺囑”,即制定恢復與處置計劃(RRP),如果銀行不提交RRP或提交的RRP不符合要求,單一處置委員會有權要求銀行為降低風險狀況進行資本重組。RRP需明確由股東及債權人首先實施自救,且銀行自救資金規模須達到其總債務規模的8%。當問題金融機構采取RRP后依然無法改善或恢復正常經營,經單一處置委員會評估后采取單一處置基金實施救助。歐盟單一處置理事會還有權剔除問題金融機構的董事會成員資格,任命臨時管理人,以更有效地執行RRP,從而擺脫經營困境。
德國對使用金融市場穩定基金進行風險處置的問題金融機構及其股東、高管和員工權利進行限制:一是限制行政薪酬,每名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的年薪不超過50萬歐元;二是禁止支付獎金和遣散費;三是審查薪酬計劃;四是禁止股息和其他支付。2009年,德國頒布《金融市場穩定補充法案》,給予政府征收問題銀行股東股份的權力。
(七)在應用實踐上,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
美國的有序清算制度不僅解決了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的問題,同時也通過對重要金融機構的清算使其有序退出,且救助成本首先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避免處置基金受損和風險承擔的社會化,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同時,還有利于增強公眾對金融安全的信心。如美國西部銀行由于過度擴張其商業房地產貸款業務,并且內部風控管理不到位,導致2011年陷入破產邊緣。FDIC接管后,立即啟動有序清算程序,及時對美國西部銀行的資產負債進行處置,并與華盛頓銀行(即過橋銀行)達成“收購和承接協議”,各債權方依照優先順序從FDIC獲得了利息或賠償,推動金融體系健康平穩發展。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截至目前共提供了2500億歐元的財務援助,包括葡萄牙、希臘、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在內的國家均獲得了基金支持,對危機國家走出主權債務危機、維護歐元區金融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18年8月,所有受援國家都已成功地進行了改革和改善,退出了EFSF/ESM計劃。
德國金融市場穩定基金在實踐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如2008年以非公開參股方式向德國第二大民營銀行(Commerzbank)注資82億歐元,并向其提供150億歐元貸款擔保;于2008年為德國IKB工業銀行所發行的36個月期限50億歐元的債券提供保證;于2008年將第二大房地產控股銀行hypo Real State國有化,成為該銀行控股股東;于2009年向Aareal bank注資5.25億歐元。
三、政策建議
我國在建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后,仍需進一步健全制度化、可操作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行機制,通過設定嚴格的使用條件,增加基金的來源渠道,利用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對問題金融機構進行救助,從而有效遏制早期風險隱患,避免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形成及爆發。
(一)加強頂層制度建設,細化相關法律規定
健全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行機制和法律框架,是構筑金融制度安全網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維護公眾信心和穩定金融市場。2022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穩定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出爐,作為維護金融穩定的總綱領,明確了我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定位、資金來源等相關安排,但對使用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觸發機制、權力工具、使用方式等要素仍缺少有關規定,后續仍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配套的實施細則等,形成與現有存款保險基金和行業保障基金相互補充、協同配合的高效金融安全網。
(二)豐富基金來源形式,多渠道多主體籌集資金
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大多由政府主導設立,通過發債、再貸款方式籌集處置資金,同時引入不同行業、不同主體作為社會資金方增加穩定資金,如金融控股公司、大型銀行、房地產公司等。借鑒這些發達經濟體已有的實踐,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應建立事前籌資機制,其中,初始資金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等主體繳納的“金融稅”,其繳納的資金比例可以結合“風險規模”和“風險系數”等因素,制定差異化的繳費標準,發揮“獎優罰劣”和正向激勵作用,同時在募資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承受能力,以合適的比例、分階段募資。此外,還應建立事后補充借款,如財政發行的特別國債出資、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央行再貸款出資等渠道。
(三)嚴格基金使用條件,強化市場化處置手段
一方面,應強調“基金使用有前提”,夯實金融機構自救的主體責任。最有效的方式是強化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市場化運作,避免過多的行政干預,即強調銀行“自救”,以“內部紓困”代替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外部援助”。還應壓實金融機構承擔風險損失負擔的責任,對相關高管及董事采取處罰或行業禁入等限制性措施。另一方面,應強調“基金使用受約束”,必須是針對系統性、跨行業的金融風險處置才可以動用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作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出現系統性重要銀行機構風險、對經濟金融造成重大沖擊、金融風險處置較為復雜等事件時才能使用,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和隱性債務風險、企業債務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股權質押和擔保風險等所導致的可能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風險。如果金融市場個別風險隱患不會造成大面積影響,可以充分釋放風險,促進金融市場的優勝劣汰。
(四)明確牽頭管理部門,完善多部門協作機制
在對不同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處置和運用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時,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協同進行,因此有必要建立權威高效、協調有力的工作聯動機制,明確主導或牽頭機構,壓實各方責任,提高風險防范效率,降低防范處置過程中出現次生風險。結合我國實際,一方面,可在國務院金融委下增設一個管理部門或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其管理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職責,保障其有一定獨立運行的權威、工具、人力、技術等,采取公司化運作,并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運行機制;另一方面,在部分金融風隱患較高的地區,需要當地政府憑借對地區的了解合理規劃或建議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使用,但涉及地方中小法人銀行、非金融企業等屬地化的金融機構,一般不會造成全局性、系統性風險,無需用到金融穩定基金,要壓實地方屬地責任,推動地方政府動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去主動化解風險。此外,金融監管與金融風險處置密切相關,“一行兩會”主要關注金融穩定職能,其目標是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而地方政府則更關注當地經濟發展,在金融機構的準入等方面存在門檻偏于寬松等問題,這加大了潛在風險隱患,需進一步明確“一行兩會”和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責范圍,同時還要完善監管信息共享。
(責任編輯:孟潔)
參考文獻:
[1]郭錦輝.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有助于抵御金融風險[N].中國經濟時報,2022-03-15.
[2]申偉新,吳云峰,王鵬.德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置法律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1(3):58-62.
[3]郭樹清.堅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J].中國保險,2020(9):4.
[4]楊嵐.歐盟金融機構處置機制對我國的啟示[J].西部金融,2020(6):52-56.
[5]單建軍.英美兩國問題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華北金融,2019(11):30-34+80.
[6]于品顯.歐盟銀行單一處置機制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9(10):85-100.
[7]鄭聯盛.英國金融穩定治理框架:權衡、改革與啟示[J].國際經濟評論,2019(2):142-159+8.
[8]胡斯斯.美國的有序清算制度及對中國的啟示[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4):34-38.
[9]劉倩.我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機制設計[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8.
[10]梁偉,吳越,陳曉紅.國外預防性資金救助機制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發展評論,2018(1):24-29.
[11]張瑾.日本央行維護金融安全的實踐與啟示[J].福建金融,2017(10):43-46.
[12]沈夢雅.金融機構處置基金制度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16(1):47-53.
[13]張乾.問題金融機構緊急救助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金融發展評論,2014(9):24-28.
[14]周懋.基于《多德—弗蘭克法案》的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研究及借鑒[D].保定:河北大學,2014.
[15]李國麗.金融穩定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16]陳靜.歐洲債務危機救助問題研究——從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到歐洲穩定機制[J].南方金融,2013(2):48-51.
[17]李俊,張煒.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運作及其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12(4):54-60.
[18]王曙平,陳立芳.宏觀審慎視角下金融監管的改革與重構研究[J].海南金融,2021(11):48-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