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
摘 要:在課程改革中高中英語教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同時也要做好學生思維品質培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對提升自身思維品質的意義,主動參與英語學習活動,掌握英語學習方法。為實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目標,需要引入先進教育觀念,采取多樣化教育手段,整合英語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加快思維發展速度,運用所掌握的英語知識,促進自身未來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維品質;培養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思考與探索,整合英語教材內容,將學生帶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做好英語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工作,創新英語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知識層次。通過對當前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找準改革方向,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提升思維品質。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意義
在英語核心素養提出以后,思維品質的培養逐漸引起關注,英語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授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在新時期發展中需要提高對學生基本技能培養的重視度,做好教育啟發工作,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結合英語課程標準內容利用英語教育實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目標。在教育中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發展,主動對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掌握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由于英語在形式、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得學生學習壓力不斷增加,因此需要使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欲望,在主動思考問題中實現思維發展。在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英語學習難度增加,學生通過深入探究,能夠有效提高思維判斷能力。因中英文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新的文化,同時也可以開闊學生文化視野,逐漸提高思維能力[1]。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存在的問題
(一)思考習慣不佳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詞匯量較大、學生語言能力不足等。目前高中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需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鍛煉思維能力,強化表達能力,形成創新思維,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但是在研究中發現,受到應試教育影響,一是部分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學生思維品質培養不足等問題,二是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要掌握語言知識、應付考試等,并不了解什么是英語思維。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點,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思考時間被教師講授占據,使得學生逐漸養成依賴等習慣。學生屬于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高中英語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但在落實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時,受到學生思考能力基礎不足的影響,使得學生思維品質發展受到限制。
(二)文本處理簡單
想要培養思維品質,就需要結合英語教材內容,以強化學生理解能力為主,做好教育創新工作。然而在教學中一些教師針對文本進行了分析,同時花費較長時間針對文章進行解讀或是進行語法分析,甚至一些經驗不足的教師直接將句子翻譯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另外,受到教學進度的影響,存在教學形式化、表面化等問題,并未針對其背后的內涵、邏輯等方面進行專業化指導,使得學生難以深層次掌握英語知識。如在講述以詩歌為主題的文章時,直接進行句子翻譯,利用自行翻譯、視頻翻譯等方式獲取譯文。雖然教學氛圍比較輕松,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欲望,但是從實際上來講這一課堂中并未進行高階思維培養,思維品質難以提升。另外一些教師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并未形成正確的認識,認為高中英語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就是歸納主旨大意,針對文章中的觀點開展評析等活動。而這也就證明了教師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認識并不準確,難以在英語教學中做好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工作[2]。
(三)思考時間不足
想要培養學生思考意識與習慣,就需要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確保思考時間的充足性。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一些教師習慣將重點放在語言教學方面,過度關注學生語言能力提高,雖然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進行教育,但是學生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并未認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一些教師認為英語教學時間比較緊張,且高中英語教學任務比較繁重,需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在課堂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很少有時間針對知識點進行充分思考。對閱讀、思考來講屬于比較安靜的活動形式,一些教師會減少閱讀、思考方面的時間,甚至一些經驗不足的教師會出現不敢提供過多思考時間等現象,造成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成了英語教學中的薄弱點[3]。
(四)指導方法欠缺
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而教學指導就是需要教師使用科學的指導方法,強化學生英語能力,促進思維發展。但是一些英語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指導方法不合理,也沒有形成科學的指導觀念,在教學中存在指導片面性等問題,難以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學習問題。教師作為課堂中的主導者,在組織學生參與思維活動時需要發揮輔助作用,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向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并未認識到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將問題答案展示給學生,也沒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得學生思維品質難以提升。另外高中階段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教師需要承擔較大的教學壓力,很少有時間針對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深入研究,如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直接詢問學生主旨大意等,并未從循序漸進的角度來做好引導與鋪墊,使得學生高階思維難以發展。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路徑
(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需要轉變傳統教育方法,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品質。通過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以此來做好教育創新工作,讓學生在參與英語學習活動中,對英語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需要著重培養學生英語知識能力,發揮班級教育優勢,針對學生具體情況、能力水平進行劃分,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讓學生產生英語學習動力。在英語課堂中還需要做好教材內容挖掘工作,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重點,針對英語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逐漸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積極表現自己,不斷進行創新,提升思維靈活性,參與英語探究活動。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時教師還需要兼顧學生的知識能力,保障教學的差異性,發揮小組合作作用,以科學的劃分方式來加強組員之間的合作。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主動向各小組提出不同問題,確保各小組能夠思考與探究不同問題,在學習中掌握英語知識點。通過小組之間的有效合作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在共同參與探究中掌握知識點,發揮團隊合作優勢,在面對難度較高的英語問題時可以找出不同的解決方向,實現與其他同學的有效互動,逐漸樹立起學好英語知識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需要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優勢,給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著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掌握知識[4]。
(二)創設英語教學情境
在教學活動中還需要從課堂開始階段入手,完成課堂導入設計,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打造適宜的生活情境,加大對學生的吸引力,利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與經驗獲取相關信息,達到啟動思維的效果。一是選擇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教學導入。如在講述《Healthy eating》時主要以健康食物、不健康食品為主,所以在課堂開始階段中就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日常的食物視頻,隨后提出問題: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 lunch /supper?并組織學生結合自身經驗進行探究,利用互聯網等收集資料,并分享在課堂中。在問題解決以后教師還需要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哪些等問題。通過選擇學生熟悉的內容,可以加大教學導入的吸引力,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動力,在良好情境中理解知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二是做好信息加工與處理。如:在講述《a day in the clouds》時,由于重點主要是獲取藏羚羊保護信息,需要從信息加工過程出發,在深入感知基礎上理解話題中的詞匯知識。由于這一階段學生對藏羚羊的認識并不全面,在教學中就可以先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認知,找出想要獲取的信息,做好啟發工作,激發學生繼續閱讀欲望,并設計出問題。通過視頻資料的展示,能夠引入主題,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背景知識。在學生收集完信息以后教師還需要使用鼓勵性話語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觀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能夠轉變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調動學生原有認識,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增強思維連續性,在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基礎上掌握背景知識,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真實英語學習環境下可以讓學生保持思考動力,獲取真實的語言思維鍛煉,而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與學習規律,提升英語教學情境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做好導入工作,向學生自然地傳遞英語知識。
(三)進行文本深度分析
一般情況下閱讀主要是根據語篇解讀進行的,同時也是教學研究的切入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指導學生,強化學生語篇意識,掌握篇章結構特點,運用所掌握的英語知識獲取重要信息,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交流能力。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需要結合本文內容,在準確把握語篇結構的基礎上強化邏輯關系與思維能力,給學生提供展示機會,提高英語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還需要找出影響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因素,并針對問題原因進行分析,在做好文本深度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創新,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結構與思路。一是培養概括、總結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概括與總結能力,就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展現語篇結構特點,增強學生學習有效性。如:在講述《The freshman challenge》時,因其能夠展現完整的語篇結構,提升思想的完整性,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及時引導學生,借助challenge,confusing點題順勢引入后文。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提高概括與總結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還需要展現文章特點,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與分析時間,確保學生思維的不斷延伸,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如:在進行《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教學時,需要結合標題內容組織學生針對文章進行細讀,利用篇章結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意識與能力,強化學生思維意識。在教學活動中還需要加大對語篇結構的重視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在解讀過程中需要鍛煉分析、概括能力,引導學生針對文本整體結構、部分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等進行教學[5]。
(四)做好教學創新工作
開展創新性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需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做好教育創新工作,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英語知識,在積極參與英語活動中逐漸提高思維能力。在引導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時還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使用高級詞匯等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提高英語寫作能力與水平。如:在講述以my name is……為主題的內容時,因文章重點集中在自我介紹知識方面,利用英語視頻等,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英文中自我介紹的方法與所涉及的內容,在深度探究中掌握自我介紹基本詞匯、內容等,在播放完視頻后還需要及時引導學生使用相關詞匯完成自我介紹。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夠避免學生因詞匯量不足而出現的拼湊問題,強化學生英語能力,讓學生在嘗試與探究中掌握英語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針對中西方自我介紹過程中的文化差異等進行教學。使用新型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在豐富詞匯量的基礎上為后續學習與發展提供支持。
(五)使用提問教學方法
一是向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利用有針對性的提問能夠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訓練英語學習敏感性。高中階段作為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就需要做好英語教學創新,展現英語特殊性地位。漢語教育需要學生掌握文章內涵,而在英語教育中需要在讀懂基礎上學會使用不同句式,實現知識的有效轉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此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如在面對比較重要的單詞知識時,就可以利用提問來強化學生記憶力。在面對長難句翻譯時使用提問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知識點,在動腦思考與學習中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英語教學應當避免局限在課堂中,需要做好延伸工作,在文章中一些關鍵詞的出現頻率較高,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復練習,進而加深記憶力。如:在講述《Diverse Culture》時需要先結合文章開展教學活動,以新穎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深刻的印象。在發現學生學習過的單詞時則可以利用問題來啟發學生,便于學生加深印象。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單詞量的不斷積累就是通過不斷鞏固來獲取的,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難度較大的句子,而組織學生進行翻譯則可以快速讓學生掌握知識點[6]。
二是向學生提出發散性的問題。借助發散性問題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量,產生深刻的印象,鞏固與理解英語知識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需要不斷積累與掌握英語知識,逐漸提高自身英語能力,教師也要利用發散性問題來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確保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英語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借助單詞能夠順勢延伸出副詞、形容詞等不同形式,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就需要利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點,借助提問強化英語記憶力。如在開展《Natural Disaster》教學活動中涉及單詞多種轉化形式等,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單詞,要求學生寫出單詞的動詞、副詞等形式。利用發散性問題能夠延伸學生知識量,鍛煉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三是利用問題組織學生針對知識點進行探究。在英語課堂中需要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技巧,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英語文化。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后英語學習難度不斷增加,所以教師利用問題可以讓學生在結合自身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逐漸提高閱讀效率。在文章中適合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如:在講述《History and? traditions》時就可以借助warming up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分享自己對孔子的理解,并使用英語分享所收集的資料。在引入文章主題以后,還需要結合段落內容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之間進行探討,針對知識點進行研究,做好內容匯總工作,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想要快速找出問題答案,就需要準確把控文章主題,找出問題對應的段落,在組織好語言的基礎上準確解決問題。
(六)進行合理預測分析
在培養思維品質時需要明確英語課程標準內容,認識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意義,以學生學情為主,做好思維與想象的結合。在英語教學中需要組織學生針對知識結構、內容進行預測,并分享推斷思路,以此來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逆向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需要確定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把握文本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還需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讓學生產生思考欲望,逐漸提高思辨能力。為實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目標,活動中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視頻資料,同時也要從逆向思維入手,利用多樣化情境來吸引學生,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探究,在分享自己觀點的基礎上加強學習的深入性,逐漸形成自身的觀點,提出有效的推測,進而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如:開展《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學時,需要明確戲劇特點,同時,還要在完成第一幕閱讀以后讓學生結合已經獲取的信息進行預測后續故事變化等。利用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能夠加強英語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延伸文化思辨空間。或是在講述《A dying the clouds》時就可以從結合標題設計問題、結合話題預測內容兩個層面進行教學,將學生帶入主題思維模式中,通過閱讀文章內容,在準確預測基礎上概括文章大意,獲取有價值的關鍵詞。在教學活動中需要給學生提供自主研讀機會,發揮思維導圖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確保信息鏈的完整性。此外,教師還需要向學生提出其他問題,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確保學生能夠逐漸完善新的知識結構,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與認識。標題屬于文章的精髓,能夠彰顯文章主旨。在教學中需要合理利用標題,確保學生可以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完成完善的學習思路。利用標題進行文意與主題推測,還可以強化學生思維能力,但是在思維活動中教師還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針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與分析,逐漸形成完整信息量,實現培養思維品質目標[7]。
(七)強化知識遷移能力
英語教學中應當貫徹落實核心素養要求,積極開展思維品質培養工作,從思維梳理能力、判斷總結等能力培養入手,做好各項要素滲透與融合,實現相互促進目標。在英語教學中使用知識遷移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在教學中可以借助語言習得過程完成正向強化,利用鼓勵性話語來吸引學生,確保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取知識,產生英語學習動力。如:在講述《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時需要主動進行創新,從不同層面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成生涯規劃等,讓學生在掌握本文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掌握英語學習方法。針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能夠借助單詞、句子獲取語言知識,在深入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特點,鍛煉學生學科遷移與滲透的思維能力,給學生提供展示機會,鼓勵學生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在不斷提高知識遷移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習效果。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需要主動進行教育創新,利用多樣化教育渠道來延伸思路,避免局限在固定模式中,借助適合的方式來掌握英語知識,達到知識遷移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中需要結合高中教育特點,積極做好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工作,從教學內容出發,轉變傳統教育模式,強化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效果。同時還需要教師及時觀察學生,明確學生學習特點,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確保文本分析的深入性,主動創新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適合的問題,在鍛煉學生預測能力的基礎上強化知識遷移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霍藝紅.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3):17.
[2]邵素語.怎樣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2020(5):67.
[3]陳梅.淺談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校園英語,2020(23):26.
[4]袁曉琳.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24):32.
[5]蒯忠山.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路徑探究[J].英語教師,2022(3):39.
[6]游麗平.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必要性及策略[J].知識窗,2020(18):11.
[7]姚蘇瑾.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