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課程是我國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對小學英語課程建設有重要意義。以H區B校《小學英語歌謠繪本進階》校本課程開發為例,提出以現行教材為基礎、以主題為引領的小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路徑,從校本課程目標設置、資源選擇、活動實施以及“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理念下的評價任務設計等方面提出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校本課程;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周小麗,廈門市海滄區北附學校。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約,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資源。在開發素材性英語課程資源時,要注意選用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真實、完整、多樣的英語材料,如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相匹配的英語繪本、短劇、時文等學習材料”。因此,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保證。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要素構成。主題在六要素中具有聯結和統領其他內容要素的作用,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范疇。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實施需要通過融合語言、文化、思維和學習能力發展的系列活動加以落實。
本研究以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為依托,以主題群為單位,開發不同主題語境下的繪本閱讀資源,旨在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源,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及素養。主題引領下的小學英語校本課程的建設對促進教育改革、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二、小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思路
(一)H區B校小學英語校本課程概況
H區實施省頒課程計劃,英語周課時數2節,B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依據“九年一貫,提供更好教育”這一辦學特色,圍繞素質教育這一核心,抓住課程建設這一重心,每周設置一節英語校本課。在“每一個學生都重要,每一個課程都育人”的理念指導下,開發了具有B校特色的《小學英語歌謠繪本進階》校本課程。它是國家英語基礎性課程的拓展和補充,是形成基礎、拓展和創新性課程三位一體的校本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校本課程主要內容
根據克拉申i+1理論,學生接觸的語言材料要適合當前學生的學習水平,這樣才能對語言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否則可能會因為水平和語言材料不匹配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校本課程編制遵循了趣味性、簡易性和直觀性等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和小學英語學習規律的原則。
B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以下簡稱“PEP《小學英語》”),該教材共8冊,除了六年級下冊以外,每冊6個單元,合計46個單元,每個單元用5-6課時完成,以此為基礎,每個單元配套2課時作為校本課程,每個課時由一首歌曲(童謠)和一本英語繪本組成,開發了《小學英語歌謠繪本進階》校本資源,初步形成B校小學英語校本課程。
《小學英語歌謠繪本進階》校本課程與英語教材進行一體化設計,共包含有“英語歌曲、英語童謠、英語繪本”三大項目,旨在通過歌曲、童謠與繪本,加大地道的英語語言輸入量,孩子通過反復聽、大膽說、盡情唱、大聲讀、積極演等多維方式習得語言。該校本課程每一個項目都有獨特的功能,并承載著相應的育人價值(見表1)。
(三)校本課程選材特點
《小學英語歌謠繪本進階》校本課程在資源選擇方面,以整體教學理論為指導,引入英語原版的“有聲資源”,系統借鑒、整理、選擇豐富的英語歌曲、歌謠、繪本資源,如英語兒歌、童謠、繪本等書籍及其音、視頻資源,自編形成適合B校小學生英語使用的系列校本課程資源。
歌謠繪本資源選擇應具有適切性、靈活性、趣味性等特點,同時在形式、內容等方面要與教材達到互補,且有利于學習活動設計。
三、小學英語校本課程實施策略
小學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遵循了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一般路徑,首先進行單元教材教法分析、設置單元教學目標,然后進行單元學習活動、單元作業、單元評價、單元教學資源等要素設計。
(一)以主教材的單元主題為校本課程的主題
孫曉慧,王薔,車蕾,王建平認為,主題是情境創設的出發點,是意義探究的切入點,是整合學習內容的紐帶,是引領意義探究的主線,也是意義探究結果的提升點。主題不僅規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疇,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探究主題意義,起點源于學生已知;途中補充學生未知,整合新舊學習內容,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內化運用所學;終點著眼于遷移創新,落實核心素養,體現知行合一(見表2)。
(二)基于單元主題,選擇校本課程資源
基于課程標準的培養目標,從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結合學校的發展規劃與學校辦學要求,以三年級為起始年級,深度匹配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單元主題,從英語歌曲、英語童謠和英語繪本三方面入手,形成序列化、主題化、技能訓練綜合化的校本課程(見表3)。
(三)基于單元教學目標,設置校本課程教學目標
校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要圍繞主教材的單元教學目標進行設置,并在此基礎上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與評價任務。以五年級上冊Unit4校本課程“Dick and the Olympics”教學目標設置為例(見表4)。
(四)基于校本課程目標,設置學習活動
孫曉慧,王薔等認為,主題意義引領即教師要基于主題意義來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主題意義在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圍繞主題意義,在獲取和梳理信息的基礎上建構意義,并能整合信息,對所學內容達到內化運用和遷移創新。
新課標明確提出“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課程理念,小學英語校本課程也應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設計學習理解、實踐應用、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達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學習活動的設置著眼于學生能力與素養的發展,既要有效提升學生語言知識與技能,又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大量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語言技能,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推測未知的內容,提升思維品質(見表5)。
(五)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 設計評價任務
新課標還提出“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課程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校本課程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落實,努力做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評價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評價應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節,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對學生產出進行評價,為檢測教學目標服務,以此來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供及時的幫助和反饋,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有效的評價需要借助科學的評價工具,通過量規實施精準評價。
繪本校本課程Dick and the Olympics評價任務的設計堅持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素養導向的持續評價思路,評價任務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是評價活動的主體,在自評和互評任務中自覺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表現及時進行反饋,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效果,實現了教學相長(見表6)。
四、結語
小學英語校本課程有著共同的育人價值和培養目標,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也越來越得到重視。校本課程開發要做到研究學情,以課標為綱、以課程為本。在此基礎上改進課堂,讓學習可視化。讓學生逐步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發展學生個性,提高綜合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編著.小學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吳剛平,陳華,徐晨盈,趙曉雨.校本課程開發20年[J].全球教育展望,2021(12):3-18.
[4]孫曉慧,王薔,車蕾,王建平.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0(7):1-7.
[5]佩里·諾德曼.說說圖畫: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8.
[6]張媛.英文兒歌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教學策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8(6):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