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是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種新型發展趨勢。江蘇省儀征市積極探索農業園區化發展道路,農業園區建設初獲成效。為推動儀征市現代農業園區高質高效發展,從園區定位、產業融合、龍頭打造、品牌培育等方面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精準定位,強化功能特色;激活機制,強化產業融合;加強扶持,強化龍頭培育;打造品牌,強化輻射帶動等優化策略。
關鍵詞 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成效;對策建議;江蘇省儀征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46
近年來,江蘇省儀征市依托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現有農業基礎,結合“半山半圩”的地貌特點和“林果茶蔬”產業特色,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突出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指導地位,加快農業園區化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已成為助力儀征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1? 現狀
一直以來,儀征市堅持園區化、產業化、特色化農業發展道路,積極引導各鎮規劃打造規模化農業園區,統一構建和提升各項配套基礎設施,大力招引各類建設主體,以園區為載體發展特色農業。目前一批千畝級現代農業園區逐步建成,實現了各鎮千畝農業園區的全覆蓋。
1.1? 發展格局日益壯大
自2012年開始,儀征市積極響應江蘇省農業現代化“三個一批”建設要求,結合市域實際情況,以園區化發展思想引領高效農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統籌打造棗林灣生態園設施蔬菜示范園區、真州鎮城市“菜籃子”供應設施蔬菜園區、新城鎮汽車工業園配套設施蔬菜園區、陳集鎮設施蔬菜產業園區、月塘鎮農民集中區配套蔬菜生產園區、劉集鎮食用菌產業園區、大儀鎮畜禽產業園區7個千畝農業園區,著力建設現代茶葉產業園、梨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現有各類農業園區85個,其中省級農業園區1個、揚州市級園區8個、其他園區76個,總投資超過20億元,總規劃面積超0.67萬hm2,占儀征市耕地保有量的16%,形成了“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農業園區發展格局[1]。
1.2? 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持續優化
儀征市堅持以農業園區為載體,推進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向現代農業傾斜。1)著力建設現代化設施,加快改善農業園區道路、溝渠、耕地質量等條件,增加高標準農田比重,積極推廣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加大農機應用技術推廣、農機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機裝備水平、農機作業水平和農機管理水平。2)著眼經營多樣化,圍繞“林果茶蔬”特色農業產業,不斷提高農產品多樣化程度。儀征市果品種植面積達1 000萬m2,棚架梨、櫻桃、黑莓、藍莓、火龍果、獼猴桃等果品多次在江蘇省優質水果評比活動中獲得金獎;觀賞芍藥、櫻花、油用玫瑰、牡丹等蓬勃發展;食用菌總栽培面積達180萬m2,擁有金針菇、雙孢菇、香菇、雞腿菇、杏鮑菇等多種產品。3)注重產業科技化,以科技為主導、市場為導向、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效益農業、設施農業、訂單農業,構建“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農業科技生產經營體系,打造具備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目前,儀征市初步培育了馬集黑莓產業、月塘茶文化產業、陳集生豬產業、大儀鵝產業4個產值超億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集群。
1.3?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明顯提升
通過發展農業園區,儀征市整體農業規模效應顯著增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化。以馬集黑莓產業為例,在一產上,黑莓種植規模達547 hm2,每667 m2平均產量近1 000 kg,成為中國黑莓種植規模最大的區域;在二產上,建成總投資2億元、占地2 hm2的黑莓深加工基地,配有8 000 m2食品級標準化廠房、-40 ℃速凍庫等設施,主要著力于黑莓飲品、黑莓原漿、黑莓果醬、黑莓凍干粉等系列產品加工,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在三產上,打造形成農旅融合核心區133 hm2,建成黑莓科普基地、觀光果園、特種蔬菜園等農業休閑觀光項目,連續舉辦6屆黑莓采摘文化節,累計接待游客100萬人次,成為儀征市三產融合發展的典范。
1.4? 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農業園區的蓬勃發展催生出創意農業、教育農園、消費體驗、民宿服務、農業科普及康養農業等多種新產業、新業態,天然地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鄉村服務等融合在一起,帶動了一大批有特色的農家樂、休閑農莊、休閑聚集村和民俗村的形成,推動了儀征市特色農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抓手,為農民增收致富錨定了發展方向。以黑莓產業為例,黑莓種植每年帶動周邊農戶就近務工上萬人次,增加農民收入600多萬元;以黑莓為賣點大力發展工業旅游,帶動了區域內果蔬、禽蛋、豆制品等農產品的銷量,以及農家樂、物流業、包裝業、食品加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又如茶文化產業,“儀征綠楊春”為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獲評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10.17億元,周邊已有茶葉企業145家、茶葉加工企業80多家,輻射帶動了2萬多名茶農就業增收。
2? 存在的問題
儀征市農業園區雖然已有一定的規模和設施基礎,產業集聚化初見端倪,但與高質高效的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且對整體農業產業的帶動作用亟待加強,農業產業對儀征市經濟的貢獻尚不明顯,對富民增收的拉動作用存在不足。
2.1? 總體布局缺乏宏觀規劃,經營主體分散
儀征市現有300多家農業園區,經營基礎、規模體量參差不齊,總體布局缺乏宏觀規劃,產業園區分布較為分散,園區的產業選擇和建設內容存在同質化現象。1)主導產業不夠突出,產業相近、產品雷同,從而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2)部分農業園區建設與當地區域城鎮化、產業化等發展方向不相適應,造成園區在布局、定位、功能、環保等要素上脫離實際,從而喪失了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的條件[2]。3)示范與推廣是園區建設的重要功能之一,園區除具有展示硬件設施和高新技術的功能外,還應使農民學得會、用得起,具有推廣實效。但目前部分農業園區存在重展示、輕實效的現象,經營主體也相對松散,導致園區運轉較為困難。
2.2? 產業鏈延伸不足,產業融合度不高
目前,農業園區建設存在“為建設而建設”的現象,未站在科學規劃、統籌謀劃、資源節約、循環發展的角度研究和探索農業園區系統內外的協調發展問題,尚未真正建立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的生態化發展模式。農業園區更多的是以一產為主,向二產拓展與三產融合方向延伸較少,產品更多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下游,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相對較低。雖然不少園區都采用了溫室大棚、太陽能等先進的農業技術,也注重園區生態環境的綠化美化,但資源與能源的循環利用效率不高,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不明顯,與區域產業的融合度不高。
2.3? 龍頭企業缺乏,農業組織化和產業化水平不高
雖然儀征市現已有幾家農業龍頭企業,但競爭力強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較為稀缺[3]。1)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利用率和效應發揮不佳,“叫得響、品牌硬”的農業產業和產品較少。2)園區技術展示功能強而社會化服務功能弱,農業園區內部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創新產品、技術及其產業很難做大做強,難以充分發揮園區的經濟優勢。上述原因導致儀征市農業組織化和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企業帶動農村和農民致富的能力較弱,對農民的吸引力不強,農民往往更傾向于進城務工,參與區域農業企業生產的意愿不強。
2.4? 生產方式粗放,品牌價值有限
受土地、水源等要素制約影響,儀征市農業項目依然存在“散、亂、低”的現象,導致農業資源浪費、土地閑置,給農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部分經營主體缺乏長遠眼光,存在“小富即安”心理,沒有發揮園區優勢,將農產品品牌做大、做優、做強,推動農產品生產環節向加工流通環節延伸的積極性不高。“儀征綠楊春”“儀征紫菜薹”等農業品牌和“百匯園牌黑莓”“趙剛風鵝”“嘉悅牌梨”等市場品牌在區域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在更大的國內市場中這些品牌的價值和市場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3? 對策建議
儀征市要想推動現代農業園區沿著高質高效的方向發展,需要注重理順布局與結構、產量與質量、加工與品牌、產品與市場、效益與增收的內在關系,注重發揮生態保護、田園景觀、農耕文化、鄉村旅游等各個領域的特色優勢,著力打造融合發展的規模園區體系。
3.1? 精準定位,強化功能特色
儀征市應堅持千畝特色農業園區發展思路不動搖,將農業園區建設作為儀征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努力將農業園區打造成為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的試驗區和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成果的示范區。1)明晰規劃定位。以儀征市土地利用規劃為基礎,對現有農業園區進行再梳理、再細分,按照高起點、高目標、高效益的要求,科學定位各農業園區的發展方向,明確主導產業,根據鎮、園區規劃發展意向和千畝園區規劃目標,條目化、表格化、項目化推進項目建設。2)突出精細水平。堅決摒棄貪大求全、盲目跟風的粗放發展模式,切實引導農業園區經營主體以規劃定位為指引,以標準化、規模化為方向,有效提升農業園區的高效經營水平。3)提升科技含量。加強農業園區與高等農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等農業技術研發主體交流,積極搭建交流平臺,構建常態化交流機制,在農業園區擴大各類最新農業技術和農機推廣使用面,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水平。4)繼續加強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持續加大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力度,積極培育現代新型職業農民。
3.2? 激活機制,強化產業融合
儀征市應以高效農業生產為基礎,按照產業化經營發展理念,整體推進農產品加工、銷售、觀光體驗等產業內容,做特、做優、做精、做強農業特色產業,提升農業生產附加值,推動一產“接二連三”。1)拓展產業業態。以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資源優勢為基礎,積極開發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等產業[4]。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生產流通消費高效銜接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推動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2)延伸產業鏈條。依托農業特色產業,配套發展保鮮貯藏、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拓展項目,探索采摘、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多元化投入、產業化合作新模式,推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向前后延伸,不斷增加產業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力。3)推動融合發展。儀征市應依托良好的山水資源,利用“互聯網+”“旅游+”“創意+”模式,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融合業態,讓農田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空氣變人氣,將生產示范、科普教育、觀光旅游等緊密結合在一起,引領園區向休閑農業方向發展,推動“抱團式”集群發展。
3.3? 加強扶持,強化龍頭培育
儀征市應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在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中的主體作用,既挖掘潛力、優化存量,又招大引大、擴大增量,不斷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5]。1)優化政策環境。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發展基金作用,積極向上爭取各類涉農補助資金,整合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向園區集中,一園一策制定個性化扶持政策,對當年創成的國家、省級名牌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形成出口的農業龍頭企業等,給予一定獎補,精準扶持農業園區發展。2)強化項目招引。大力培育和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的農業龍頭企業及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農業龍頭企業與當地農業生產關聯度,鼓勵農業企業通過實行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信貸擔保、吸收農戶入股、吸納農戶就業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和緊密的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園區經營水平。3)加強指導培訓。邀請知名度高、權威性強的農業領域專家針對農業園區經營主體進行點對點指導,并結合農技推廣、園區經營、企業管理等多樣化培訓,切實提升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和輻射范圍,形成區域、企業、農民多贏的良好局面。
3.4? 打造品牌,強化輻射帶動
儀征市應將農產品品牌打造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強化以標準育品牌、以質量創名牌、以名牌爭市場的意識,增強品牌輻射帶動能力。1)提升品牌價值。大力提升“儀征綠楊春”“儀征紫菜薹”等區域農業品牌價值,拓展“百匯園牌黑莓”“趙剛風鵝”“嘉悅牌梨”等多個品牌市場,集中力量重點打造1~2個著名商標品牌,擴大品牌產品生產、銷售規模,不斷提升園區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注重整體營銷。依托茶文化節、芍藥節等文化活動平臺,通過舉辦優質農產品展銷會等方式,圍繞茶葉、食用菌、鵝、牛等特色產品,加大對儀征市整體農業園區的宣傳推介力度,集團化提升儀征市農產品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3)優化服務保障。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參與農業園區管理機制,嚴格規范土地流轉程序,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價格動態增長機制、土地承包權入股機制、土地流轉價格與農業項目效益掛鉤機制,保障經營主體與農民的合法權益,形成群“龍”共舞的良好局面,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推動儀征市農業園區良性發展。
4? 結語
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帶動儀征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需要做到精準定位,強化功能特色;激活機制,強化產業融合;加大扶持力度,強化龍頭培育;打造品牌,強化輻射帶動等優化策略。積極探索具有儀征市特色的農業園區化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張輝.“四個轉型”發展儀征現代農業[J].江蘇農村經濟,2014(11):25-26.
[2] 殷麗萍.儀征市休閑農業季節性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3):117-118.
[3] 陳曉勤,巫國平,秦吉洋.揚州儀征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4(4):53-54.
[4] 李成平,徐德庚,張杰.江蘇省儀征市棗林灣現代農業發展轉型思路[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1):68-69.
[5] 韓建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存在問題及建議[J].河南農業,2022(13):52-53.
(責任編輯:張春雨? 盛? 偉)
收稿日期:2022-07-03
作者簡介:李心怡(1995—),女,江蘇揚州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