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靜
摘要:本篇文章重點從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原則與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提出了可行的應對措施,并大力推行將德育融入語文教育中。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講解德育知識也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新要求。隨著國際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教師忽視了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元素,本文重點針對德育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使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德育滲透;現狀;方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元素,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落實教育政策,達到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水平的目的。教師要高度關注德育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在教學中尋求最佳的路徑滲透德育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1? ?小學語文推行德育滲透的意義分析
1.1塑造學生完整的人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是指將德育教學內容融入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將德育知識滲透于教學的全部環節,與語文教學改革同步。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樣,教材中的篇章多為經典優秀的文化作品,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對于塑造學生的人格也起著極強的推動作用。
1.2豐富學生的情感
在學生創作文章時,會融入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師在講解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時,要講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引導學生表達情感。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這是豐富學生內心世界的關鍵一步,會使課文中的情感元素滲入學生的內心,能夠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2?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原則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教師在德育滲透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語文課程講解過程中,很多教師存在教學觀念欠缺的問題。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關注點大多放在知識講解與促進學生掌握語言技能方面,忽略了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而且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教師往往因為沒有明晰的教學目標,也沒有系統的教學方案,導致未能體現教育部門的教學政策。很多教師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及教學改革的要求,應付地在語文課堂中滲透一些德育知識。教師將滲透德育當成任務來完成,沒有讓學生去真正體會和思考。
2.2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當前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的德育元素并不多。伴隨著教育部門大力推行語文教學改革,盡管在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德育知識,但還是存在與學生的興趣不太匹配的問題,德育滲透未能聯系學生的生活,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
2.3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評價機制
在傳統教學評價工作中,教師大多利用分數來評價學生,然而,當前的教學改革要求德育教學評價要站在多個層面、多個角度上,如果沿用分數評定的方式,會使德育教學具有功利性,學生也無法領悟到德育知識,素質教育的目的也未達到。
3?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分析
3.1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德育素質能力
3.1.1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以身作則。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要端正態度,關注學生德育知識學習,注重自身的理論知識學習,以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另外,學校還要針對教師開展德育方面的培訓,開設專題講座,讓教師到外校進修,創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讓教師參與到培訓工作中,激發教師對于德育知識滲透的深刻認同和學習熱情。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高道德水平,并且積極轉變自身行為,發揮德育的作用。
3.1.2注重教學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對于教師個人能力和教學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之后的新課程教育,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教師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拓展,開發新的教學資源,探索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深度把握德育教學內容,將語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融合,因材施教,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語文課堂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3.2增加語文課程中的德育教學內容
3.2.1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加德育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德育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學情制定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教師給學生講解父親在廢墟上為兒子做出的努力,同時帶領學生研讀文章,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中傳達的情感,并且讓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場景,聯想父親對自己的關愛,進而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深刻體會文中父親的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九寨溝》這篇文章時,可以利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我國壯美的山河,同時也要凸顯九寨溝美麗的山水畫面,在課文講解中滲透生態德育思想,讓學生從多個維度解讀文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借助課文創設閱讀場景,讓學生分組朗讀課文,根據學生閱讀現狀,適當融入視頻和音頻資源,讓學生深刻領悟文章的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教師講授大自然的發展規律,引導學生要遵循社會自然發展規律,認識和了解自然與自己的生活是緊密聯系的,要學會換位思考,愛護自然,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閱讀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10年后的家鄉”的寫作任務,讓學生暢想未來自然生態的變化,通過寫作任務,增強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3.3.2在語文寫作環節增加德育教學內容
目前,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就是寫作教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寫作中抒發真實情感,闡述積極的思想,學生還要在道德品質寫作內容方面有深度的研究,并以此作為基礎開展情感方面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主題,讓學生在寫作時有充足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還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斷完善和健全學生的人格。
3.3在實踐中融入德育教學內容
3.3.1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延續德育工作
組織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是實施德育滲透的關鍵路徑。在德育教學中,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既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還要針對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況、興趣、愛好、學習特點、年齡特點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讀物,指導其在閱讀課外讀物時學會欣賞與評價。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還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選擇優秀的課外讀物,捕捉教材中的德育內容,能夠促進德育素質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教師還要正確把握閱讀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滲透,讓學生明確樹立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性,也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心態。德育教學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發作用,比如,語言類故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課外閱讀題材,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閱讀,在童話和成語故事中習得人生道理,拓寬學生的思路,給學生不一樣的感悟,展現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
3.3.2在實踐活動中延續德育工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不僅要體現在課堂活動中,而且要體現在課外實踐中。教師要制訂德育教學計劃,促進學生德育素質全面提升。針對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所在地的教育政策組織開展學生德育實踐活動,比如,在清明節,可以帶領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教師為學生講述烈士的事跡,進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思想,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在端午節,可以開展包粽子的活動,教師為學生講解端午節的習俗,解析我國傳統文化知識,這對于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3.4讓學生了解德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相對較弱,教師要注重在潛移默化中推進日常班級管理工作。在德育方面,教師要關注學生品德素質的發展,要求學生要遵守紀律,確保班級各項活動都能夠有序地開展,要求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要給學生傳遞積極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發展與德育教學工作是緊密聯系的。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與其他同學保持良好關系,為整個班級的發展而努力。
3.5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優化德育工作
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學生成長,知道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后,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時要圍繞學生的實際,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比較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成績會影響學生的情緒,而學生往往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此外,在班級里,學生之間相處或者與教師溝通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以問題探究為主線,關注學生的發展,設置專題教學活動,對學生要保持一視同仁,而不是在德育教學中將學生劃分為后進生、優等生,這樣容易使學生出現心理落差。教師的德育教學工作要深入學生內心,并獲得學生信賴,促使其愿意經常與教師溝通。教師要重視德育工作,在學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學生要堅定自己的信念,還要有理想、有目標。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與別人交往時要端正心態,鍛煉高效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3.6注重榜樣的影響力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年齡、社會經驗等多方面限制,由于他們的認知能力、思想意識還不太成熟,會出現盲目從眾的心理,而一些學生只是模仿別人,不論事情對錯,都會造成德育知識發揮不了作用的情況。在德育教學期間,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特征,把握學習時機,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可以設置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在日常校園活動中,學生與教師接觸的時間比較長,與同齡人的交往機會也比較多,教師可以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我行為管理的重要性,以實踐為基礎,使學生獲得更多學習的機會。
教師在上課期間要關注自己的言行,保持良好的儀容儀表,在課后還要與其他教師交流溝通,見面要問好,讓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在課后,教師還要與學生積極溝通,以平和的態度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學生提出合理建議,注意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狀態,促使學生以教師為榜樣。教師成為學生的榜樣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教師開展教學時,要創設德育的風氣,使班級形成一個集體,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大家都能伸出援手,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要相互合作交流,培養團隊合作能力,也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沒有積極探索,在多個教學環節中沒有給學生滲透德育知識,使學生的德育素質水平無法有效提升,進而未能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也沒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關注教育部門發布的德育教學方針和政策,設計德育教學內容,在語文教材中深度挖掘德育教學內容,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突出德育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等知識傳授給學生,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
參考文獻:
[1]顧悅仙.試論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的相互滲透[J].甘肅教育研究,2021(4):84-86.
[2]王習.如何做好新生入學教育: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7):125-126.
[3]陳芳.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0,6(5):51,53.
[4]朱曉華.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華夏教師,2020(3):91-92.
[5]王鑫.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9(4):86-87.
[6]駱樹芳.中國古詩詞的德育功能研究: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必背篇目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2):1-2,5,129.
[7]孫艷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J].林區教學,2016(2):11-12.
[8]黃藍紫.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8):20-23.
[9]高雁.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吉林教育,2021(34):66-67.
[10]楊小利.芻議德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滲透[J].試題與研究,2021(3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