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性教育是使學生黨員修身養性的有效手段,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可引導學生黨員堅定政治方向與理想信念,增強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生動性,培養學生黨員擔當奉獻的精神,強化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為在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高校可從構建紅色文化融媒體教育平臺、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將紅色文化融入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紅色旅游的作用、組織學生黨員觀看紅色影片、建設紅色師資隊伍、創新黨性教育開展方式等路徑推動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提高學生黨員黨性修養。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4-0168-04
黨性教育可強化黨員政治立場、堅定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強化基礎、鞏固本體的關鍵手段。學生黨員是優秀學生代表,是黨的年輕力量,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流砥柱。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直接影響黨的執政能力與領導水平。紅色文化是紅色優秀傳統的具體體現,蘊藏著紅色基因,將其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可應對學生黨員黨性教育面臨的新挑戰,拓寬黨性教育開展渠道與內容,切實提升黨性教育實效性,使黨性教育在學生黨員發展中充分發揮重要價值,把握學生黨員思想之舵,補足學生黨員精神之鈣。
一、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價值底蘊
(一)引導學生黨員堅定政治立場與理想信念
高校肩負著培養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的重任,高校黨建工作也應圍繞這一核心開展。學生黨員是優秀學生的代表,是學生群體的中堅力量,其政治立場與理想信念直接關系其能否成長為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紅色文化可為高校開展黨性教育提供豐富育人資源,并且其中蘊藏著革命人物的崇高理想與信念,凝聚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守初心,爭取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過程中的理想信念,可在引導學生黨員堅定政治立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新時代背景下,學生黨員極易被多元社會思潮影響,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還可依托歷史引發學生黨員思考,堅定學生黨員政治立場與理想信念,推動學生黨員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二)增強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生動性
紅色文化包含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種形態。紅色物質文化包括紅色基地、革命紀念館等,紅船精神則是紅色精神文化最好的體現,均為高校豐富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內容提供了堅實基礎。并且,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可轉變其教育方式,改變傳統“說教式”黨性教育模式,通過帶領學生黨員與紅色歷史對話的方式開展黨性教育,依托極具信服力的歷史事實深化學生黨員情感體驗,強化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提高黨性教育對學生黨員的感召力。所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可豐富黨性教育內容、強化黨性教育內容趣味性,使學生黨員踴躍參與到黨性教育中,為黨性教育充分發揮提升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作用夯實基礎。
(三)培養學生黨員擔當奉獻的精神
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黨員了解黨的發展歷史與基本理論知識,還應將紅色基因融入學生黨員血脈,使學生黨員將愛國主義情懷、強國之志轉化為行為準則與思想追求。紅色文化可幫助學生黨員深刻感悟革命先烈面對艱難困苦時的頑強信念、奮斗精神以及在黨和國家建設中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依托紅色文化中蘊含的報國之行培養學生黨員主動踐行黨根本宗旨的精神,推動學生擔當民族大任、無私奉獻國家[2]。所以在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高校應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紅色文化可在無形之中深化學生黨員愛國主義情懷,推動學生黨員樹立強國志,擔重任,多維度培養學生黨員擔當奉獻的精神。
(四)強化學生黨員黨性修養
思想道德水平是評價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重要標準,是黨員行為準則的重要指導。紅色文化是黨員精神層面追求的重要凝結,映射了黨員高尚道德修養,其蘊含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與傳統道德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互相契合,在強化學生黨員思想道德修養方面能夠發揮巨大價值。并且,紅色文化蘊含著革命時期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追求,可引領學生黨員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拉近學生黨員與其他學生之間的距離。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品質還可使學生黨員能夠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為學生黨員提供了良好示范。所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可多維度提高學生黨員思想道德修養,為強化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筑牢根基。
二、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的具體路徑
(一)構建紅色文化融媒體教育平臺
高校應積極建設融媒體教育平臺,為紅色文化融入黨性教育中提供重要載體。我國紅色文化內容豐富,并且呈現形式多樣,如革命遺址、紅色題材電影、革命故事等。雖如此,但紅色文化與黨性教育并未協調統一,直接影響紅色文化融入黨性教育的效果。并且,紅色文化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產生的,所以,對紅色文化進行繼承與弘揚至關重要,將其融入黨性教育中是對其進行繼承與弘揚的有效手段[3]。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黨員通常依托網絡獲取信息,借助網絡手段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可為黨性教育夯實基礎。所以,高校可將紅色文化與新媒體平臺相融合,使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學習與生活的各個角落,營造開放、自主、平等的教育環境,為紅色文化融入黨性教育提供優質的外部環境。并且,高校還應積極建設智慧黨建平臺、開通網上黨校、成立紅色微信公眾號,以拓寬紅色文化融入黨性教育的載體。高校應定期依托網絡載體向學生黨員推送紅色文化知識、專題研討會等,為學生黨員利用碎片化時間了解紅色文化夯實基礎,在無形之中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黨員學習與生活中,在強化學生黨員學習靈活性與自主性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黨員對黨性教育的接受度與參與度。高校還應強化網絡宣傳隊伍建設工作,聘請專業運營人員,并不定期組織其參加紅色文化培訓活動,為其解答學生黨員提出的與紅色文化有關的問題夯實基礎。
高校還應組織專業運營人員根據網絡傳播規律開展紅色文化宣傳工作,并了解學生黨員網絡行為習慣與信息接受規律,積極利用網絡流行用語與學生黨員溝通交流,充分發揮網絡傳播的價值,深化學生黨員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認知,為黨性教育注入新的因子與活力,為引導學生黨員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夯實基礎。
(二)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首先,豐富黨性教育課堂教學手段。黨性教育應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可開展討論式教學,引導學生黨員在課前圍繞討論主題搜索相關資料與適用于本次討論活動的紅色文化資源,推動學生黨員主動思考,為每一位學生黨員提供表達自身想法的平臺。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黨員應圍繞自身學到的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切實補足學生黨員精神之鈣。還可組織學生黨員在課堂教學中觀看紅色題材電影或紀錄片,將黨性理論知識生動直觀呈現出來,提高學生黨員理論素養,為紅色文化進入學生黨員腦中、心中夯實基礎,多維度提高學生黨員黨性修養,促使黨支部展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其次,增強黨性理論知識對學生黨員的吸引力[4]。高校應根據黨性理論知識特點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并對其進行分類,構建高質量紅色教育課程,確保紅色文化資源在黨性教育中得以充分運用。還應將紅色教育課程融入黨性教育課程中,并適當提高其課時占比,帶領學生黨員系統、深入了解、感知紅色文化,增強黨性教育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切實強化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三)將紅色文化融入社會實踐活動
其一,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將黨性教育延伸到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黨員在寒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本地紅色基地的價值,使學生黨員在紅色基地參觀中學習革命精神,了解革命故事,推動紅色文化進入學生黨員腦中與心中,切實將社會實踐活動與紅色文化相結合。
其二,開展志愿服務。可在學生黨員實踐活動中開展黨史教育,依托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堅定學生黨員理想信念,使學生黨員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為學生黨員輸送力量[5]。并且,應推動學生黨員及時將黨史學習成果轉化為自身行為準則,鼓勵學生黨員定期開展以服務群眾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首先,學生黨員應積極關注校園極易出現的問題,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專業優勢構建學生黨員服務站,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幫助,在校園內部形成“有困難找黨員”的氛圍,為身邊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為學生黨員提供充分發揮自我價值的平臺。其次,組織學生黨員走出校園、走進社區,為社區人員提供幫助。高校學生黨支部應積極與社區黨支部構建互幫互建新模式,成立以學生黨員為骨干的關愛老人志愿服務隊、支教服務隊等,在充分發揮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基礎上為學生黨員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創建優質平臺,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厚植于學生黨員心中。
(四)發揮紅色旅游的作用
紅色旅游拓寬了黨性教育開展渠道,是豐富黨性教育內容與開展形式的有效手段。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作用可激勵教化學生黨員,提升學生黨員思想道德修養。所以,高校應以學生黨員樂于接受的方式將與紅色旅游有關的內容融入黨性教育中,并開展紅色旅游實踐活動,使學生黨員切身感受紅色文化。
黨性教育可積極采用情境體驗式教學,為紅色旅游在黨性教育中發揮育人價值夯實基礎,推動學生黨員踴躍參與紅色旅游。如以“尋找訪問紅色根脈、繼承發揚紅船精神、傳遞正能量”為主題組織學生黨員參觀革命根據地,開展體驗式活動,帶領學生黨員體會穿軍裝、戴軍帽的軍營生活,使學生黨員切身感受真實歷史、體驗革命過程,在體驗中陶冶學生黨員思想道德修養,升華其人格。在活動開展之前,需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黨員對活動的期望,以此為根基制訂活動計劃[6]。在活動中,指導教師應組織學生黨員有序參觀革命根據地,并對其進行詳細介紹,幫助學生黨員深入了解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切身體會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根據地參觀中,指導教師應向學生黨員提出參觀要求,引導學生黨員在參觀中緬懷革命先烈,領悟其革命斗爭精神,并在日常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發揚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學生黨員牢記對黨的忠誠。在活動結束后,指導教師應組織學生黨員撰寫參加紅色旅游的心得體會,并圍繞其開展思想匯報工作,進一步升華黨性教育。
(五)組織學生黨員觀看紅色影片
影片具有生動性、直觀性、形象性等特點,相較于文字敘述來說更具說服力與感染力,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黨員產生共鳴。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紅色題材影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深受大家歡迎。所以,在國慶節期間,黨性教育可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開展,組織學生黨員觀看以紅色革命為主題的電影、話劇或歌劇,帶領學生黨員重溫革命歷史,用學生黨員樂于接受的方式闡釋、傳播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在帶領學生黨員領略輝煌歷史、崢嶸歲月的基礎上激發學生黨員愛國愛黨的熱情,喚醒學生黨員內心深處蘊藏的信仰力量。
(六)建設紅色師資隊伍
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更是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思想進步的促進者,其專業素養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黨性教育指導教師綜合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學生黨員黨性教育能否收獲理想效果,所以,高校應構建一支綜合素養較高的黨性教育師資隊伍,并提高其紅色素養,為紅色文化融入黨性教育夯實師資基礎[7]。
首先,高校應完善師資隊伍結構,聘請黨校專家、資深黨員擔任黨性教育兼職教師,構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黨性教育師資隊伍。高校還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活動,重點幫助教師了解紅色文化與黨的發展歷史,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其次,充分發揮教師榜樣示范作用。在黨性教育中,教師應依托自身專業知識為學生黨員呈現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黨員深入理解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觀念,引導學生黨員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并堅定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推動學生黨員將理想信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將黨性教育價值最大化。
(七)創新黨性教育開展方式
紅色文化是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資源,要想在黨性教育中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需創新黨性教育開展方式。傳統黨性教育通常以單向灌輸學生黨員知識的方式開展,無法有效傳播紅色文化。在此背景下,高校可通過組織學生黨員深入研讀紅色文化、尋訪紅色基地、體驗紅色之旅、參加主題辯論賽等方式開展黨性教育,將紅色文化充分融入黨性教育,破除傳統黨性教育開展方式,使學生黨員切身體會紅色文化的魅力,多維度激發學生黨員生機活力,切實強化黨性教育開展質量。其次,根據黨性教育特點對紅色文化進行選擇,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探索以黨性教育為根基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升華黨性教育主題,拓寬黨性教育開展渠道。還應堅持依托紅色文化占領學生黨員思想高地,不斷提高學生黨員黨性修養,使其永懷熱情,長久保持攻堅狀態,發揚優良作風,為高校可持續發展儲備優秀人才。
三、結語
將紅色文化融入黨性教育中可彰顯時代發展對黨性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明確黨性教育發展方向,切實提高黨性教育開展質量,堅定學生黨員理想信念與奉獻精神,所以,高校應積極構建紅色文化融媒體平臺,創新黨性教育開展形式與課堂教學手段,并建設紅色師資隊伍,定期組織學生黨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紅色旅游,觀看紅色影片,推動紅色文化全面融入黨性教育中,帶領學生黨員感悟先烈精神,錘煉其黨性意識。
參考文獻:
[1] 尹娟. 中國共產黨黨性教育的百年歷程與主要經驗[J]. 江蘇社會科學,2021(06):9-16.
[2] 韓銳,茍海博. 黨性教育制度化:理論審思、歷史演進與現實鏡鑒[J]. 理論探索,2021(05):37-42.
[3] 李梅. 新時期黨性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2):103.
[4] 田仁來,周珣. 媒體融合背景下創新黨員干部黨性教育探究[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7):139-143.
[5] 李航,李繼英,劉光艷,等. 黨性教育現場教學的基本內涵、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J]. 中國教育學刊,2021(S1):111-112+128.
[6] 歐陽月明,程樣國,付含宇. 鞏固·深化·拓展:新時代黨性教育的全景考察[J]. 理論探討,2021(01):132-136.
[7] 曾潔超,田仁來. 新時代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維度及實踐[J]. 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05):17-30.
(薦稿人:于竹青,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南京工業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紅色文化教育視域下提升高校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Z20220317)。
作者簡介:趙春霞(1981—),女,碩士,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黨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