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職業教育方面要求的提出,國家逐漸重視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運用。為了符合中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引入影視資源與課堂教學相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為中職院校的學習增添新的活力,更好的推動學生個性與共性的發展。
關鍵詞:影視資源;中職語文;教學探究
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與橫向發展,國家逐漸實行教育與科技相融合的教學策略。影視資源作為一種新時代科技產物,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和教育作用。利用影視資源輔助教學,可以緩解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制力和創造性思維發展,更好的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的吸收新知識,這是中職語文教學探究過程中創新與發展出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內容中,更好的融合影視資源與課堂教學展開研究。
一、引入影視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中職院校的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把握學生的特殊性,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動力。部分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入學前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學會某項技能,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不高,對于語文課堂也缺乏參與興趣。因此,中職語文課程應該圍繞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基本要求,引導學生活躍課堂氛圍,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與教師共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展開學習與探究,從而培養學習興趣,實現影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1]。
中職語文教師要針對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其感興趣的影視資源進行教學,合理的與課堂內容相融合。合適的情境導入也是引入影視資源的重要方式,利用這些引導性材料,有助于幫助教師更好更快地將學生帶入到學習內容中,幫助學生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所感興趣的方式,對課文內容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有了深入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課前向學生播放本課內容發生的背景,利用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拓寬視野,增強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實現影視資源與課堂教學的融合。
二、激發主體意識,提高創作意識
部分中職院校的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或是社會對中職院校學生偏見較多,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一味向學生傳授語文課本上的內容,缺乏教學過程中應該具備的情感培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2]。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思維,讓學生主動探索未知領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選擇適當的影視片段添加進來,豐富自己的課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學資源的多樣性,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作意識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創作意識,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的語文學習和專業技能的發展中,主動探究問題所在,及時轉變思維,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藝術鑒賞課的內容,通過勞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播放感興趣的片段,再摘取其中與文章內容緊密結合的情節,讓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與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師結合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聯系影視片段對課文內容進行升華,對某些鏡頭和情節進行深入刻畫,讓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編排此段內容,才能將情節緊密聯合,呈現完美的藝術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鍛煉了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轉化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專業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運用影視資源,提高鑒賞能力
審美意識與藝術鑒賞能力是中職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一個關鍵點。部分中職院校的學生所接受到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教學資源也過于單一,許多學生缺乏對藝術的感知力,不利于學生開闊視野以及未來的發展。中職語文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資源的設計與整合,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添藝術方面的內容,方便其在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中,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將藝術融于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影視資源中包含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文人的文化底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融合并且展現給學生,具有較強的現代化教學意義[3]。
傳媒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利用豐富的影視資源,為學生奠定語言基礎和審美視野,鼓勵學生充分在情感表達中加入藝術成分,通過影視鮮明的人物特色和表達方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生活給每一個人物和故事提供的靈感,真正意義上體會“藝術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語文教材是通過呈現一個個不同的故事和人物,通過特定的故事情節發展,讓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方便學生產生共情,并且將情感寄托在課堂學習中,緩解學習壓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藝術思維和想象力。
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現影視資源與課堂教學相融合,要更加注重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
首先,語文教師在選擇影視資源的過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選擇符合本課教學內容的影視資源片段作為補充內容,要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堂教學,發揮優勢資源的教育內容,實現有機結合。在教學開始前,對學生學習預期效果進行歸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有所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都是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目標,才能達到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其次,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勞逸結合。影視資源的加入會使課程時間變長,學生需要將注意力延長,便會導致懈怠的現象出現。中職院校的學生缺乏較強的自制力,需要教師進行耐心的引導。語文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其感興趣的內容,在針對本堂課程目標圓滿實現后,教師可以在播放休閑娛樂的影視視頻,供學生休息,通過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更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將有限的精力合理運用。
最后,教師還要注意課后反思與總結[4]。在語文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結合本課教學資源,讓學生進行充分想象,對未播放的電影結尾展開充分的討論,提供多種開放式的結局,將學生帶入情境中,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故事的走向,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和專業技能。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合理的進行指導,對于學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與學習熱情。
五、結束語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要作為學習的主體,實現教學資源的多樣化與個性化,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師要有效融入影視資源,實現文本教學與科技成果充分融合,幫助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與樂趣,從而推動學生全方位的正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姣玲.網絡影視課件在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9.
[2]陳偉群.探究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實現的路徑[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07:238-239.
[3]劉麗娜.依托網絡環境,運用影視資源——構建中職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金鑰匙[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49-50.
[4]王瓊.巧用影視資源優化中職語文教學工作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4:27-28.